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73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搅拌罐体,所述搅拌罐体两端利用前后两个支撑座进行支撑使得搅拌罐体可沿其轴线自转;并且搅拌罐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螺旋叶片;所述搅拌罐体的开口端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罐体自转的驱动系统;所述搅拌罐体上连接有用于向搅拌罐体内补充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补充管道;所述搅拌罐体、螺旋叶片以及进料管和出料管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原来在于通过向搅拌罐体内通入惰性气体,使得搅拌罐体内的压强高于大气压,从而避免空气进入搅拌罐体。入搅拌罐体。入搅拌罐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混料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锂电池原料搅拌混料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的生产原料如碳酸锂、氢氧化锂等粉料在生产时需要进行搅拌混合。而上述原料化学性质较为活泼从而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会带来两方面的困扰:一是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从而氧化变质,二是对搅拌设备产生腐蚀,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搅拌混料设备均无法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专为锂电材料搅拌设计,能有效避免碳酸锂、氢氧化锂等粉料被氧化或者腐蚀搅拌设备。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搅拌罐体,所述搅拌罐体两端利用前后两个支撑座进行支撑使得搅拌罐体可沿其轴线自转;并且搅拌罐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螺旋叶片;所述搅拌罐体的开口端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罐体自转的驱动系统;所述搅拌罐体上连接有用于向搅拌罐体内补充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补充管道;所述搅拌罐体、螺旋叶片以及进料管和出料管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本技术的原来在于通过向搅拌罐体内通入惰性气体,使得搅拌罐体内的压强高于大气压,从而避免空气进入搅拌罐体。
[000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搅拌罐体倾斜设置,其开口端向上。使得物料能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前向后运动,而不单纯依靠螺旋叶片做功,减小了设备和能源的损耗。
[0006]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罐体开口端一边设置有沿其圆周设置的环形齿条,前支撑座上设置有与环形齿条啮合的左右两个支撑齿轮;所述搅拌罐体后端连接有与其同轴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后支撑座上的轴承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系统驱动转轴转动。
[0007]作为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罐体内壁以及螺旋叶片上涂覆有碳化钨涂层。使得搅拌罐体和螺旋叶片更加耐磨。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旋叶片为双螺旋型,并且加装有反向叶片。提高搅拌的效率。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搅拌罐体开口端利用轴承连接有料仓;所述进料管设置在料仓顶部,所述出料管连接于料仓底部;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搅拌罐体同端进出料,方便设备的布置,节约场地。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料仓上设置有观察窗。用于观察搅拌罐体和料仓内部情况。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耐腐蚀材料为304不锈钢。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惰性气体补充管道上设置有补气阀。
[0013]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称重模块,所述搅拌罐体设置在称重模块上。通过自动计重
控制物料的进出。
[00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利用向搅拌罐体内通入惰性气体的形式排走罐体内的空气,同时增大罐体内的压强使得外部空气无法进行罐体内,保证了罐体内的物料不被氧化变质。同时耐腐蚀材料制作的罐体、螺旋叶片等也能有效防止被物料腐蚀,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整个设备密闭作业,避免物料散逸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7]图中标记:1控制柜、2驱动系统、3搅拌罐体、4碳化钨涂层、5检修口、6螺旋叶片、7进料阀门、8进料管、9出料阀门、10出料管、11称重模块、12观察窗、13补气阀、14惰性气体补充管道、15料仓、16前支撑座、17后支撑座、18支撑齿轮、19环形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搅拌罐体3,搅拌罐体3倾斜设置,其开口端向上。搅拌罐体3上可以设置检修口5。所述搅拌罐体3两端利用前支撑座16和后支撑座17进行支撑使得搅拌罐体3可沿其轴线自转;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罐体3自转的驱动系统2;驱动系统2由控制柜1控制。搅拌罐体3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螺旋叶片6;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6为双螺旋型,并且加装有反向叶片。具体地,搅拌罐体3开口端一边设置有沿其圆周设置的环形齿条19,前支撑座16上设置有与环形齿条19啮合的左右两个支撑齿轮18;所述搅拌罐体3后端连接有与其同轴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后支撑座17上的轴承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系统2驱动转轴转动。
[0020]所述搅拌罐体3的开口端设置有进料管8和出料管10;优选地,所述搅拌罐体3开口端利用轴承连接有料仓15,并且利用胶圈进行密封。料仓15上设置有观察窗12。所述进料管8设置在料仓15顶部,所述出料管10连接于料仓15底部;所述进料管8上设置有进料阀门7,所述出料管10上设置有出料阀门9。进料阀门7和出料阀门9可选用不锈钢旋转阀或双蝶阀设计,以隔绝物料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阀速度可调,在满足进出料速度需要的同时可调低速度以减少与物料的摩擦。
[0021]所述搅拌罐体3上连接有用于向搅拌罐体3内补充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补充管道14;惰性气体补充管道14上设置有补气阀13。可以预见的是,惰性气体补充管道14连接有惰性气体储藏容器或/和惰性气体发生装置。本实施例中,出料管10中的惰性气体在除尘后又回到储藏容器中,实现了气体的循环利用。本技术中惰性气体可选用高纯氮气或者氩气。另外还可以随时使用氧含量分析仪监测系统内部的氧含量,保证惰性气体的纯度,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0022]所述搅拌罐体3、螺旋叶片6以及进料管8和出料管10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所述耐腐蚀材料优选为304不锈钢。搅拌罐体3内壁以及螺旋叶片6上涂覆有碳化钨涂层4。碳化
钨层4厚度约为0.2mm。
[0023]本技术还包括称重模块11,所述搅拌罐体3设置在称重模块11上,可实现自动计重进出料,提高生产自动化。
[0024]运行时,首先碳酸锂及氢氧化锂等相关粉料由进料管8通过进料阀门7均匀地输送至搅拌罐体3内,通过称重模块11控制进入搅拌罐体3内的物料量,当物料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开始运行螺旋搅拌罐体3混合物料。物料在螺旋叶片6的作用下由开口端向尾端运行,并在运行过程中被搅拌均匀。搅拌混合完成后搅拌罐体3反向运转,物料经过出料管10在出料阀门9控制下进入下一个环节。
[0025]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搅拌罐体,所述搅拌罐体两端利用前后两个支撑座进行支撑使得搅拌罐体可沿其轴线自转;并且搅拌罐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的螺旋叶片;所述搅拌罐体的开口端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还包括用于驱动搅拌罐体自转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体上连接有用于向搅拌罐体内补充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补充管道;所述搅拌罐体、螺旋叶片以及进料管和出料管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体倾斜设置,其开口端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材料搅拌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体开口端一边设置有沿其圆周设置的环形齿条,前支撑座上设置有与环形齿条啮合的左右两个支撑齿轮;所述搅拌罐体后端连接有与其同轴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后支撑座上的轴承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系统驱动转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林胡兆敏谭光剑李明杜孟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科贝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