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65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双密封排气接头包括阀芯、壳体及卡夹;阀芯包括第一芯柱、第二芯柱、第三芯柱及第四芯柱,第一芯柱的表面设有第一排气孔,第二芯柱的表面设有第二排气孔及第三排气孔,第三芯柱的表面设有第四排气孔;第四芯柱的表面设有环槽;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柱孔、第二柱孔、第三柱孔及第四柱孔;第一柱孔的内壁嵌设有第一密封管,第二柱孔的内壁嵌设有第二密封管;第三柱孔上设有和外部连通的壳体排气孔,壳体上设置有透过槽;卡夹包括手柄及弧形杆。其优点在于:阀芯与壳体采用两级密封结构,每级密封中都采用了线、面密封共存结构,同时增设了阀芯与壳体同轴装配定位,减小相对倾斜引起的泄漏。起的泄漏。起的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液压离合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液压离合系统排气接头根据排气时阀芯的操作方式,一般分为螺纹式排气和旋转式排气。当前主流的现有产品有:
[0003]一、螺纹式排气接头:如图1、图2所示;螺纹式排气接头仅有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两个部件组成,通过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上的螺纹130紧固。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设有锥面140,当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螺纹结构紧固时,锥面140起主密封作用,产生线密封结构,形成密闭空间。当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螺纹结构被松开时,线密封结构被打开,此时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螺纹起到辅助密封作用,防止接头螺纹阀芯110和螺纹壳体120间产生泄漏。
[0004]二、旋转式排气接头:如图3、图4所示;旋转式排气接头由旋转阀芯210、旋转壳体240、密封件230及弹簧卡夹220组成。旋转阀芯210通过弹簧卡夹220被固定卡在旋转壳体240内,周向可相对旋转。密封件230安装到旋转壳体240上,通过旋转阀芯210与密封件230的相对转动,起到密封和打开连通阀芯排气孔250的功能。当排气孔250被密封时,密封件230起主密封作用,既密封排气孔250又密封旋转阀芯210与旋转壳体240;当排气孔250被打开时,密封件230起辅密封作用,仅密封旋转阀芯210与旋转壳体240,防止产生泄漏。
[0005]目前,螺纹式排气接头存在以下缺点:难以在机舱内或维修车间进行排气操作,操纵时难以通过手直接操作,因为机舱空间狭小,尤其是对于紧凑型车辆或小型汽车而言。为松开和紧固螺纹,需专门的工具,如扳手。
[0006]旋转式排气接头存在以下缺点:该接头通过密封件230密封旋转阀芯210与旋转壳体240,转动旋转阀芯210即可排气或排液,但主密封为面密封,当旋转阀芯210与旋转壳体240同轴度较差时,特别是低温或温度变化剧烈,旋转阀芯210与旋转壳体240会生相对倾斜产生泄漏;排气时旋转阀芯210转动导致排气孔250处的回收引流管容易脱落,导致油液无法回收污染环境。
[0007]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双密封排气接头,阀芯与壳体采用两级密封结构,每级密封中都采用了线、面密封共存结构,同时增设了阀芯与壳体同轴装配定位,可有效优化随温度变化的公差变化的关联度,减小相对倾斜引起的泄漏。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包括阀芯、壳体;所述阀芯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阀芯包括相互之间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芯柱、第二芯柱及第三芯柱,所述
第一芯柱、第二芯柱及第三芯柱依次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柱孔、第二柱孔及第三柱孔,所述第一柱孔、第二柱孔及第三柱孔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芯柱、所述第二芯柱及所述第三芯柱依次伸入所述第一柱孔、所述第二柱孔及所述第三柱孔内,所述第一芯柱与所述第一柱孔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芯柱与所述第二柱孔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阀芯内还形成有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芯柱及所述第二芯柱内,并分别在所述第一芯柱及所述第二芯柱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二芯柱及所述第三芯柱内,并分别在所述第二芯柱及所述第三芯柱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排气孔及第四排气孔,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壳体排气孔;在所述第一柱孔和所述第二柱孔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管及第二密封管,所述第一密封管及所述第二密封管的设置,使得所述阀芯在所述壳体内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三排气孔、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四排气孔及所述壳体排气孔依次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密封管阻隔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一流道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密封管阻隔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二流道之间的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双密封排气接头还包括卡夹;所述卡夹包括手柄及弧形杆;所述手柄的两端均连接有弧形杆;所述阀芯还包括第四芯柱,所述第四芯柱设置于所述第三芯柱远离所述第二芯柱的一端,所述壳体上还包括第四柱孔,所述第四芯柱的表面设有环槽,所述壳体与所述第四柱孔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所在的平面延伸的透过槽;当所述阀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卡夹的弧形杆穿过所述透过槽卡在所述环槽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芯柱的表面还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在所述第三芯柱的表面沿所述第三芯柱的周向向内凹形成,所述密封圈安装槽中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三芯柱与所述第三柱孔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远离所述第一柱孔的一端的端面上相对设有两个挡块,所述第四芯柱远离所述第三芯柱的一端上还设置有挡头;当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头抵靠在其中一个所述挡块上,当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头抵靠在其中另一个所述挡块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芯柱上在远离所述第三芯柱的一端连接有旋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卡夹还包括直杆,所述弧形杆上在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直杆;所述直杆向远离所述弧形杆开口方向张开。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管上形成有第一倾斜边,以使所述第一密封管一侧管体的长度小于另一侧管体的长度,所述第一密封管填充于所述第一芯柱与所述第一柱孔之间,当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当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管管体长度较长的一端对所述第一排气孔进行封堵;所述第二密封管上形成有第二倾斜边,以使所述第二密封管一侧管体的长度小于另一侧管体的长度,所述第二密封管填充于所述第二芯柱与所述第二柱孔之间,当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排气孔及所述第三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当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管管体长度较长的一端至少对所述第二排气孔及所述第三排气孔的其中之一进行封堵。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倾斜边上形成有第一密封凸唇,在所述第二倾斜边上形成有第二密封凸唇。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三排气孔及所述第四排气孔的中心均位于过所述阀芯的同一截面上,且所述第二排气孔及所述第三排气孔位于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气孔及所述第四排气孔位于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第二排气孔及所述第三排气孔的另一侧。
[00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双密封排气接头。
[0019]本技术提供的双密封排气接头,阀芯与壳体采用两级密封结构,每级密封中都采用了线、面密封共存结构,同时增设了阀芯与壳体同轴装配定位,可有效优化随温度变化的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密封排气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1)、壳体(2);所述阀芯(1)可旋转的安装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阀芯(1)包括相互之间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芯柱(11)、第二芯柱(12)及第三芯柱(13),所述第一芯柱(11)、第二芯柱(12)及第三芯柱(13)依次连接;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第一柱孔(21)、第二柱孔(22)及第三柱孔(23),所述第一柱孔(21)、第二柱孔(22)及第三柱孔(2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芯柱(11)、所述第二芯柱(12)及所述第三芯柱(13)依次伸入所述第一柱孔(21)、所述第二柱孔(22)及所述第三柱孔(23)内,所述第一芯柱(11)与所述第一柱孔(21)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芯柱(12)与所述第二柱孔(22)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阀芯(1)内还形成有第一流道(15)及第二流道(16),所述第一流道(15)设置于所述第一芯柱(11)及所述第二芯柱(12)内,并分别在所述第一芯柱(11)及所述第二芯柱(12)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排气孔(111)及第二排气孔(121),所述第二流道(16)形成于所述第二芯柱(12)及所述第三芯柱(13)内,并分别在所述第二芯柱(12)及所述第三芯柱(13)的表面上形成第三排气孔(122)及第四排气孔(131),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壳体排气孔(28);在所述第一柱孔(21)和所述第二柱孔(2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管(25)及第二密封管(26),所述第一密封管(25)及所述第二密封管(26)的设置,使得所述阀芯(1)在所述壳体(2)内旋转时形成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排气孔(111)、所述第一流道(15)、所述第二排气孔(121)、所述第二空间、所述第三排气孔(122)、所述第二流道(16)、所述第四排气孔(131)及所述壳体排气孔(27)依次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密封管(25)阻隔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一流道(15)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密封管(26)阻隔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二流道(16)之间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封排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密封排气接头还包括卡夹(3);所述卡夹(3)包括手柄(31)及弧形杆(32);所述手柄(31)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弧形杆(32);所述阀芯(1)还包括第四芯柱(14),所述第四芯柱(14)设置于所述第三芯柱(13)远离所述第二芯柱(12)的一端,所述壳体(2)上还包括第四柱孔(24),所述第四芯柱(14)的表面设有环槽(17),所述壳体(2)与所述第四柱孔(24)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壳体(2)的轴线方向所在的平面延伸的透过槽(28);当所述阀芯(1)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时,所述卡夹(3)的弧形杆(32)穿过所述透过槽(28)卡在所述环槽(17)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密封排气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芯柱(13)的表面还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132),所述密封圈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则宏李成焕严皓马永龙李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