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其中,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光伏组件的感光面用于接收太阳光,蓄电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且蓄电组件具有用于收纳蓄电池的电池仓室;传热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用于将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通过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的传热组件,可在装置内部形成热传导结构,使光伏组件散发的热量能够被传递至电池仓室,保证电池仓室内的温度不会偏低、过低或者维持在预设温度值以上,从而在装置应用于低温环境中时,可确保蓄电池能够正常工作。够正常工作。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板(又称光伏板、太阳能光电板、光电池等)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装置,其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够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地转换为电能;由于太阳能板实质上是一种发电装置,其本身无法存储电能;因此,太阳能板必须与蓄电池系统结合,才能实现电能的存储和使用。
[0003]目前,现有的太阳能装置在应用于或者处于低温环境时,其所使用的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等,很容易出现充放电效率低、持续放电时间严重缩短、甚至蓄电池自身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从而导致太阳能装置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以达到在低温环境下电池能够正常使用的目的。
[0005]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包括:
[0006]光伏组件,用于进行光电转换,所述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所述光伏组件的感光面能够接收太阳光;
[0007]蓄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所述蓄电组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用于收纳蓄电池;以及
[0008]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
[0009]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组件包括:
[0010]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蓄电组件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所述支撑件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贯通支撑件设置并与电池仓室连通;以及
[0011]传热件,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传热件封盖开口结构设置,以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
[001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面向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面向蓄电组件设置,所述开口结构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
[0013]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储热腔室,所述储热腔室用于存储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所述传热件能够将储热腔室内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和/或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抵靠接触蓄电池的外表面,以能够在相邻的所述分隔件、支撑件和蓄电池之间形成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用于热
量传递至蓄电池。
[0014]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组件包括:
[0015]承载主体,具有承载端口和间隔排布的多个腔室空间,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与承载端口连通,且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被构造成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封盖承载端口设置,所述光伏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或所述光伏组件通过传热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以及
[0016]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对蓄电池充电,和用于控制蓄电池放电,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光伏组件,且所述控制模组装设于第二腔室。
[0017]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和电池盖,所述承载主体还具有电池装配口,所述电池装配口与电池仓室连通设置,以使所述蓄电池能够经由电池装配口装设于电池仓室,所述电池盖以可拆卸或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承载主体,所述电池盖用于封盖电池装配口,以能够将所述蓄电池封装于电池仓室,并使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控制模组。
[0018]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
[0019]第一光伏板,与所述蓄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光伏板与蓄电组件和/或传热组件固定,所述传热组件位于蓄电组件与第一光伏板的背光面之间,以能够将所述第一光伏板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以及
[0020]第二光伏板,与所述蓄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光伏板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一光伏板的边侧或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所述第二光伏板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呈层叠状态的位置,所述第二光伏板还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至与第一光伏板呈展开状态的位置。
[0021]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聚光组件,所述聚光组件布置在第一光伏板的边侧和/或第二光伏板的边侧,所述聚光组件具有面向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和/或第二光伏板的感光面设置的聚光面,所述聚光面能够将太阳光汇聚在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和/或第二光伏板的感光面。
[002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以使所述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保持在预设角度;或
[0023]所述聚光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蓄电组件位于第一光伏板边侧的部位,以使所述聚光组件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线转动,从而实现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调节所述聚光面与第一光伏板的感光面之间的夹角。
[0024]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伏板具有两个第一边侧和两个第二边侧,两个所述第一边侧沿第一方向相对,两个所述第二边侧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光伏板的每个第一边侧均布置有一聚光组件,所述第一光伏板的每个第二边侧均布置有一第二光伏板。
[0025]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定位锁件,所述定位锁件装设于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中的任意一者,所述定位锁件用于将第二光伏板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呈展开状态的位置和/或锁定在与第一光伏板呈层叠状态的位置。
[0026]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蓄电组件和传热组件;其中,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光伏组件的感光面用于接收太阳光,蓄电组件设置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且蓄电组件具有用于收纳蓄电池的电池仓室;传热组件设置于光伏组
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用于将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通过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的传热组件,可在装置内部形成热传导结构,使光伏组件散发的热量能够被传递至电池仓室,保证电池仓室内的温度不会偏低、过低或者维持在预设温度值以上,从而在装置应用于低温环境中时,可确保蓄电池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处于展开应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省略聚光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蓄电组件与传热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0]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1]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聚光组件的拆装状态示意图。
[0032]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一)。
[0033]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二)。
[0034]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中光伏组件的收纳过程示意图(三)。
[0035]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用于进行光电转换,所述光伏组件具有相对的感光面和背光面,所述光伏组件的感光面能够接收太阳光;蓄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侧,所述蓄电组件具有电池仓室,所述电池仓室用于收纳蓄电池;以及传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设置在光伏组件与蓄电组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蓄电组件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所述支撑件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具有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贯通支撑件设置并与电池仓室连通;以及传热件,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传热件封盖开口结构设置,以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面向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面向蓄电组件设置,所述开口结构贯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与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传热介质的储热腔室,所述储热腔室用于存储光伏组件散发的至少部分热量,所述传热件能够将储热腔室内的至少部分热量传递至电池仓室;和/或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位于电池仓室轮廓覆盖范围内的部位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抵靠接触蓄电池的外表面,以能够在相邻的所述分隔件、支撑件和蓄电池之间形成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用于热量传递至蓄电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组件包括:承载主体,具有承载端口和间隔排布的多个腔室空间,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与承载端口连通,且所述多个腔室空间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被构造成电池仓室,所述传热组件封盖承载端口设置,所述光伏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或所述光伏组件通过传热组件与承载主体固定;以及控制模组,用于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对蓄电池充电,和用于控制蓄电池放电,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光伏组件,且所述控制模组装设于第二腔室。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组件还包括蓄电池和电池盖,所述承载主体还具有电池装配口,所述电池装配口与电池仓室连通设置,以使所述蓄电池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笑平,郭登良,罗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