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82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包括养护箱主体,养护箱主体连通有加湿系统和温控系统;养护箱主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的顶部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坡度结构;内壳体因多块分隔板形成多个养护室,每个养护室顶部设置具有坡面的倒V型结构的引水板;内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坡形板和第二坡形板,第一坡形板的坡底和第二坡形板的坡底相对设置并形成排水槽,排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加湿过程中凝结的水珠能顺着内壳体顶部和引水板流至内壳体底部的坡形板,并沿着坡形板从排水孔排出,因此能使得湿度保持在最大值且试件吸湿均匀,每次试验产生的偏差较小。每次试验产生的偏差较小。每次试验产生的偏差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材料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

技术介绍

[0002]蒸压加气混凝土是我国己使用并仍在大力发展的一种轻质多功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具有质轻、保温、隔热、吸声隔音、抗震防火、施工简便等优点,是一种节土、利废、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根据GB/T 11969

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中3.2.6条规定,试件要在含水率8%

12%下进行力学试验,当含水率超过上述规定范围,则在(60
±
5)℃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然而该规范中未提及如何将试件含水率控制在8%

12%。
[0003]本技术的申请人尝试采用现有的恒温恒湿养护箱来将试件的含水率控制在上述范围。现有的恒温恒湿养护箱能保持其内部温度与湿度恒定,但其存在两个问题:(1)加湿能力有限。设备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达到99%后会停止加湿,而等待箱体内湿度下降后加湿装置再开启时间过长,无法一直将湿度保持在最大值;(2)试件吸湿不均匀。养护箱内顶部为平顶,水汽凝结后会滴落于试件上,让试件局部含水率过大,影响其力学性能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旨在解决现有设备加湿能力有限和试件吸湿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护箱主体,养护箱主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坡度结构;
[0006]所述内壳体内固定设置有多块分隔板,内壳体因所述多块分隔板形成多个养护室,所述分隔板用于搁置待养护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所述分隔板两端与所述内壳体两侧固定连接,且所述分隔板的纵向宽度小于所述内壳体的纵向宽度;每个养护室顶部设置具有坡面的倒V型结构的引水板,且其坡顶的一端与其上部相邻的养护室的分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其坡底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的两侧固定连接;
[0007]所述内壳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坡形板和第二坡形板,所述第一坡形板的坡底和所述第二坡形板的坡底相对设置并形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第一坡形板的坡顶位于所述养护箱主体的箱门所在的一侧;
[0008]所述养护箱主体连通有加湿系统和温控系统。
[0009]优选地,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包括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形成倒V型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倒V型结构的引水板包括第三坡面和第四坡面,所述引水板的第三坡面与所述内壳体顶部的第一坡面位于同一侧且互相平行,所述引水板的第四坡面与所述内
壳体顶部的第二坡面位于同一侧且互相平行。
[0011]优选地,所述引水板的第三坡面和第四坡面均为矩形平面,其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分隔板的纵向宽度,小于所述内壳体(13)的纵向宽度。
[0012]优选地,位于同一个养护室的分隔板与其顶部的引水板之间净空最小处大于待养护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的厚度。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坡形板和第二坡形板的坡顶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坡形板和第二坡形板的坡底的高度相同。
[0014]优选地,还包括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坡形板和第二坡形板的坡顶的与最下层养护室的分隔板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排水槽具有坡面结构,且其坡底位于所述排水孔处。
[0016]优选地,所述加湿系统由加湿器、定时器、主管、分管、回水管、水箱构成;所述定时器连接所述加湿器,所述加湿器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箱连接所述主管;所述分管有多个,各个所述分管一端连接所述主管,另一端连接至内壳体内部;所述回水管一端与所述排水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空调、控温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有多个,空调连接控温主管,控温主管连接各个所述支管的一端,支管另一端连接至内壳体内部。
[0018]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由于养护箱的底部有排水孔,顶部和底部都设计为坡体,且每块试件放置板下有两块引水板,加湿过程中凝结的水珠能顺着坡体和引水板从排水孔排出,而不是直接滴落在试件上,因此能够取得试件吸湿均匀的有益效果。此外,由于养护箱持续加湿产生的水珠顺着内壳体顶部和引水板流至内壳体底部的坡型板,并沿着坡型板从排水槽底部的排水孔排出,因此养护箱能够持续加湿并一直将湿度保持在最大值。本技术可以减少试验时间,根据实验验证,试件烘干后只需养护大约5h即可进行力学试验,相比于常规方法,试验时间缩短约三天;同时由于试件吸湿性变化较小,每次试验产生的偏差较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的结构与连接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的内壳体底部结构图;
[0021]图中,1

养护箱主体;2

加湿系统;3

温控系统;11

外壳体;13

内壳体;12

保温层;135

第一坡面;136

第二坡面;137

第三坡面;138

第四坡面;31

控温主管;32

支管;132

分隔板;133

引水板;21

主管;22

分管;23

回水管;134

排气孔;18

箱门;14

排水孔;15

第一坡形板;17

第二坡形板;16

坡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包括养护箱主体1,养护箱主
体1为正六面体结构;养护箱主体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外壳体11由铁制成,内壳体13由不锈钢制成;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之间填充有保温层12;内壳体13的顶部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坡度结构,这样加湿过程中顶部凝结的水滴可以顺着坡度流下,而不是滴在试件上。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3的顶部包括第一坡面135和第二坡面136,第一坡面135和第二坡面136形成倒V型结构。
[0024]如图2,内壳体13的a边所在的方向为横向方向,b边所在的方向为纵向方向,内壳体13内固定设置有多块的分隔板132,分隔板132优选为网架结构,分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护箱主体(1),养护箱主体(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之间填充有保温层(12),所述内壳体(13)的顶部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坡度结构;所述内壳体(13)内固定设置有多块分隔板(132),内壳体(13)因所述多块分隔板(132)形成多个养护室,所述分隔板(132)用于搁置待养护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所述分隔板(132)两端与所述内壳体(13)两侧固定连接,且所述分隔板(132)的纵向宽度小于所述内壳体(13)的纵向宽度;每个养护室顶部设置具有坡面的倒V型结构的引水板(133),且其坡顶的一端与其上部相邻的养护室的分隔板(13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坡底的一侧与所述内壳体(13)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13)底部设置有第一坡形板(15)和第二坡形板(17),所述第一坡形板(15)的坡底和所述第二坡形板(17)的坡底相对设置并形成排水槽(16),所述排水槽(16)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4);所述第一坡形板(15)位于所述养护箱主体(1)的箱门(18)所在的一侧;所述养护箱主体(1)连通有加湿系统(2)和温控系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3)的顶部包括第一坡面(135)和第二坡面(136),第一坡面(135)和第二坡面(136)形成倒V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倒V型结构的引水板(133)包括第三坡面(137)和第四坡面(138),所述引水板的第三坡面(137)与所述内壳体(13)顶部的第一坡面(135)位于同一侧且互相平行,所述引水板(133)的第四坡面(138)与所述内壳体顶部的第二坡面(136)位于同一侧且互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养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璋孙亮钟思维陈鸣浩肖艳张义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