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76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包括第一主塔、第二主塔、副塔、导线以及跳线串,所述副塔上设有第一跳线架、第二跳线架、第三跳线架以及第四跳线架;所述第一主塔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前侧耐张串B、前侧耐张串C、后侧耐张串A、后侧耐张串B、后侧耐张串C所述第二主塔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前侧耐张串b、前侧耐张串c、后侧耐张串a、后侧耐张串b、后侧耐张串c;本改进型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具有适用转角角度范围大、费用小、重量轻、施工、运行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优势,因此该改进型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便于推广和广泛应用。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便于推广和广泛应用。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便于推广和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


[0001]本技术涉及特高压输电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电力系统对发电机等设备的运行及无线电通信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限制输电线路产生的不对称电流和电压,从而需要变换导线的相序相位。处于导线相序变换位置处的铁塔称为耐张换位塔。因此做好耐张换位塔型式的规划,降低电力系统的不平衡电压、电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特高压交流双回输电线路,由于同一回路的三相导线均在一侧垂直布置,可利用的空间小,而特高压线路要求的间隙大,耐张串和跳线串较长,串间跳线长、弧垂大,要在一基双回路转角塔上完成换位布置,难度很大,而且换位时跳线布置方式复杂,施工困难,运行检修难度大;同时换位塔的塔位选择受到转角角度、地形地貌的限制,因此其规划的合理性对保证工程安全与可靠性,降低工程造价有重要意义。
[0004]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规模不断变大,土地资源也日益宝贵,输电线路的走廊获取越来越困难,耐张塔的使用比例也越来越高,耐张塔的角度使用比例也越来越大,耐张换位塔更是越来越难以选择好的位置和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包括第一主塔、第二主塔、副塔、导线以及跳线串,所述副塔上设有第一跳线架、第二跳线架、第三跳线架以及第四跳线架;
[0007]所述第一主塔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前侧耐张串B、前侧耐张串C、后侧耐张串A、后侧耐张串B、后侧耐张串C;
[0008]所述第二主塔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前侧耐张串b、前侧耐张串c、后侧耐张串a、后侧耐张串b、后侧耐张串c;
[0009]所述跳线串包括跳线串a、跳线串b、跳线串c、跳线串d、跳线串e、跳线串f、跳线串g、跳线串h、跳线串i、跳线串j、跳线串k;
[0010]所述跳线串h设置于第一跳线架下方,所述跳线串i设置于第二跳线架下方,所述跳线串j设置于第三跳线架下方,所述跳线串k设置于第四跳线架上方。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包括后侧上相导线a、后侧上相导线b、后侧中相导线a、后侧中相导线b、后侧下相导线a、后侧下相导线b、前侧上相导线a、前侧上相导线b、前侧中相导线a、前侧中相导线b、前侧下相导线a、前侧下相导线b。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位塔包括内侧回路和外侧回路,所述内侧回路包括第一内侧回路、第二内侧回路、第三内侧回路;所述外侧回路包括第一外侧回路、第二外侧回路、第三外
侧回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回路导线经后侧耐张串A、跳线串a、跳线串b、跳线串c、前侧耐张串A完成后侧下相导线a与前侧上相导线a之间的换位。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侧回路导线经后侧耐张串B、跳线串d、前侧耐张串B完成后侧中相导线a与前侧下相导线a之间的换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内侧回路导线经后侧耐张串C、跳线串e、前侧耐张串C完成后侧上相导线a与前侧中相导线a之间的换位。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侧回路导线经后侧耐张串a、跳线串f、前侧耐张串a完成后侧下相导线b与前侧中相导线b之间的换位。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侧回路导线经后侧耐张串b、跳线串g、前侧耐张串b完成后侧中相导线b与前侧上相导线b之间的换位。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外侧回路导线经后侧耐张串c、跳线串h、跳线串i、跳线串j、跳线串k、前侧耐张串c完成后侧上相导线b与前侧下相导线b之间的换位。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改进型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具有适用转角角度范围大、费用小、重量轻、施工、运行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优势,因此该改进型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便于推广和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换位塔塔位的选择范围,也可将避免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新增1基0度耐张换位塔,且该改进型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以适应我国电力市场的需求、填补该项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标注有第一内侧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标注有第二内侧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标注有第三内侧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标注有第一外侧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标注有第二外侧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标注有第三外侧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如图所示:1、第一主塔,11、前侧耐张串A,12、前侧耐张串B,13、前侧耐张串C,14、后侧耐张串A,15、后侧耐张串B,16、后侧耐张串C;
[0028]2、第二主塔,21、前侧耐张串a,22、前侧耐张串b,23、前侧耐张串c,24、后侧耐张串a,25、后侧耐张串b,26、后侧耐张串c;
[0029]3、副塔,31、第一跳线架,32、第二跳线架,33、第三跳线架,34、第四跳线架;
[0030]4、导线,41、后侧上相导线a,42、后侧上相导线b,43、后侧中相导线a,44、后侧中相导线b,45、后侧下相导线a,46、后侧下相导线b,47、前侧上相导线a,48、前侧上相导线b,49、前侧中相导线a,410、前侧中相导线b,411、前侧下相导线a,412、前侧下相导线b;
[0031]5、跳线串,51、跳线串a,52、跳线串b,53、跳线串c,54、跳线串d,55、跳线串e,56、跳线串f,57、跳线串g,58、跳线串h,59、跳线串i,510、跳线串j,511、跳线串k;
[0032]6、内侧回路,61、第一内侧回路,62、第二内侧回路,63、第三内侧回路;
[0033]7、外侧回路,71、第一外侧回路,72、第二外侧回路,73、第三外侧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5]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包括第一主塔1、第二主塔2、副塔3、导线4以及跳线串5,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塔3上设有第一跳线架31、第二跳线架32、第三跳线架33以及第四跳线架34;
[0036]所述第一主塔1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11、前侧耐张串B12、前侧耐张串C13、后侧耐张串A14、后侧耐张串B15、后侧耐张串C16;
[0037]所述第二主塔2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21、前侧耐张串b22、前侧耐张串c23、后侧耐张串a24、后侧耐张串b25、后侧耐张串c26;
[0038]所述跳线串5包括跳线串a51、跳线串b52、跳线串c53、跳线串d54、跳线串e55、跳线串f56、跳线串g57、跳线串h58、跳线串i59、跳线串j510、跳线串k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包括第一主塔(1)、第二主塔(2)、副塔(3)、导线(4)以及跳线串(5),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塔(3)上设有第一跳线架(31)、第二跳线架(32)、第三跳线架(33)以及第四跳线架(34);所述第一主塔(1)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11)、前侧耐张串B(12)、前侧耐张串C(13)、后侧耐张串A(14)、后侧耐张串B(15)、后侧耐张串C(16);所述第二主塔(2)上设有前侧耐张串a(21)、前侧耐张串b(22)、前侧耐张串c(23)、后侧耐张串a(24)、后侧耐张串b(25)、后侧耐张串c(26);所述跳线串(5)包括跳线串a(51)、跳线串b(52)、跳线串c(53)、跳线串d(54)、跳线串e(55)、跳线串f(56)、跳线串g(57)、跳线串h(58)、跳线串i(59)、跳线串j(510)、跳线串k(511);所述跳线串h(58)设置于第一跳线架(31)下方,所述跳线串i(59)设置于第二跳线架(32)下方,所述跳线串j(510)设置于第三跳线架(33)下方,所述跳线串k(511)设置于第四跳线架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包括后侧上相导线a(41)、后侧上相导线b(42)、后侧中相导线a(43)、后侧中相导线b(44)、后侧下相导线a(45)、后侧下相导线b(46)、前侧上相导线a(47)、前侧上相导线b(48)、前侧中相导线a(49)、前侧中相导线b(410)、前侧下相导线a(411)、前侧下相导线b(4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回路分体式耐张换位塔,其特征在于:换位塔还包括内侧回路(6)和外侧回路(7),所述内侧回路(6)包括第一内侧回路(61)、第二内侧回路(62)、第三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晓慧张智慧林海峰罗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