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20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包括屏蔽壳体、光伏蓄电模块、磁力吸附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感应模块、控制处理模块、蓄电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光伏蓄电模块位于屏蔽壳体的顶端,磁力吸附模块位于屏蔽壳体的内部,无线充电模块位于磁力吸附模块的底端,电磁感应模块位于无线充电模块的底端,控制处理模块位于电磁感应模块的底端,蓄电模块位于控制处理模块的一侧,数据存储模块位于控制处理模块的另一侧,屏蔽壳体的一侧设有电源接口、信号指示灯、控制按钮和数据接口,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控制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进行非接触式智能感应充电,而且还具有便于光伏节能蓄电携带使用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模组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非接触充电装置有电磁感应、磁共振、微波三种方式,非接触充电装置不需要用充电器与手机连接,便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快速充电。电磁感应通过送电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传输电力,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一种充电方式。当送电线圈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发送(初级)、接收(次级)两线圈之间产生交替变化的磁束,由此在次级线圈产生随磁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通过接收线圈端子对外输出交变电流。
[0003]但是,传统的非接触式充电效果较差,手机放上后容易滑落,无法智能感应充电,而且,传统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耗能较大,移动蓄电携带使用非常不便,已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屏蔽壳体、光伏蓄电模块、磁力吸附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感应模块、控制处理模块、蓄电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光伏蓄电模块位于所述屏蔽壳体的顶端,所述磁力吸附模块位于所述屏蔽壳体的内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位于所述磁力吸附模块的底端,所述电磁感应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底端,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位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的底端,所述蓄电模块位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的一侧,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位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的另一侧,所述屏蔽壳体的一侧设有电源接口、信号指示灯、控制按钮和数据接口,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光伏蓄电模块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模块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光伏蓄电模块与所述蓄电模块电线连接,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蓄电模块电线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磁力吸附模块还位于所述光伏蓄电模块的底端,所述磁力吸附模块与所述光伏蓄电模块螺栓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感应模块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信号指示灯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电线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电线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屏蔽壳体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数据接口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中,设置了屏蔽壳体、光伏蓄电模块、磁力吸附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电磁感应模块、控制处理模块、蓄电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不仅能够进行非接触式智能感应充电,而且还具有便于光伏节能蓄电携带使用的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屏蔽壳体;101、电源接口;102、信号指示灯;103、控制按钮;104、数据接口;2、光伏蓄电模块;3、磁力吸附模块;4、无线充电模块;401、无线充电线圈;5、电磁感应模块;6、控制处理模块;601、处理器;7、蓄电模块;8、数据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阅图1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包括屏蔽壳体1、光伏蓄电模块2、磁力吸附模块3、无线充电模块4、电磁感应模块5、控制处理模块6、蓄电模块7和数据存储模块8,光伏蓄电模块2位于屏蔽壳体1的顶端,磁力吸附模块3位于屏蔽壳体1的内部,无线充电模块4位于磁力吸附模块3的底端,电磁感应模块5位于无线充电模块4的底端,控制处理模块6位于电磁感应模块5的底端,蓄电模块7位于控制处理模块6的一侧,
数据存储模块8位于控制处理模块6的另一侧,屏蔽壳体1的一侧设有电源接口101、信号指示灯102、控制按钮103和数据接口104,无线充电模块4包括无线充电线圈401,控制处理模块6包括处理器601,本技术不仅能够进行非接触式智能感应充电,而且还具有便于光伏节能蓄电携带使用的效果。
[0022]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光伏蓄电模块2与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蓄电模块7与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光伏蓄电模块2与蓄电模块7电线连接,电源接口101与蓄电模块7电线连接,起到便于节能蓄电的效果。
[0023]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磁力吸附模块3还位于光伏蓄电模块2的底端,磁力吸附模块3与光伏蓄电模块2螺栓固定连接,起到便于吸附固定的效果。
[0024]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电磁感应模块5与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无线充电模块4与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无线充电线圈401与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信号指示灯102与电磁感应模块5电线连接,起到便于非接触式感应充电的效果。
[0025]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控制处理模块6与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控制按钮103与控制处理模块6电线连接,起到便于控制的效果。
[0026]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数据存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壳体(1)、光伏蓄电模块(2)、磁力吸附模块(3)、无线充电模块(4)、电磁感应模块(5)、控制处理模块(6)、蓄电模块(7)和数据存储模块(8),所述光伏蓄电模块(2)位于所述屏蔽壳体(1)的顶端,所述磁力吸附模块(3)位于所述屏蔽壳体(1)的内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位于所述磁力吸附模块(3)的底端,所述电磁感应模块(5)位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的底端,所述控制处理模块(6)位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5)的底端,所述蓄电模块(7)位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6)的一侧,所述数据存储模块(8)位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6)的另一侧,所述屏蔽壳体(1)的一侧设有电源接口(101)、信号指示灯(102)、控制按钮(103)和数据接口(104),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包括无线充电线圈(401),所述控制处理模块(6)包括处理器(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智能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蓄电模块(2)与所述屏蔽壳体(1)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模块(7)与所述屏蔽壳体(1)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照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王传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