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512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子系统、生化处理子系统以及深度处理子系统,预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与污水源连接,预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用水源连接;生化处理子系统为生态塘,生态塘内由下至上依次为污泥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区,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设置于厌氧区内,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设置于清水区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设置有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填料装置,生态塘的表面上设置有生物浮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乡镇、农村等小规模终端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规模终端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规模终端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乡镇、农村等小规模终端的景观式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全国人员的50%左右。农村人口居住相对较为分散,污水收集管网相当欠缺,基本无法实现雨污分流,工业化污水处理模式无法在小规模的村级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由于村庄高度分散、经费不足等原因,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约为20%,大部分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加剧了水体污染,影响了农户生活环境质量。另外,虽然部分乡镇、农村等小规模终端设置有污水处理系统及管网,但依然存在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无脱氮除磷功能,运行操作困难,运行成本高,建成后基本无法稳定运行等缺点。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乡镇、农村等小规模终端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4]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进行高效脱氮除磷,大幅度降低能耗以及碳源消耗量,而且污水经过人工生态强化处理,有效降低或缓冲尾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危害,可适应不同的进水水质、出水标准以及处理规模,适于在乡镇、农村等小规模终端推广使用。
[0006]本技术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的预处理子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生化处理子系统以及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总磷和固体杂质进行去除的深度处理子系统,其中:
[0008]所述预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与污水源连接,所述预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用水源连接;
[0009]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为生态塘,所述生态塘内由下至上依次为污泥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区,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设置于所述厌氧区内,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清水区内,所述缺氧区和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填料装置,所述生态塘的表面上设置有生物浮岛。
[00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子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和调节池,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水源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所述第一格栅与所述第二格栅沿污水流向顺序设置,且所述第一格栅的滤孔大于所述第二格栅的滤孔。
[00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塘内形成生物种养系统,所述生物种养系统通过鼓风机与所述好氧区连接,所述生物种养系统还分别与所述厌氧区、所述调节池和所述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处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厌氧区内,且进水管上间隔且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管。
[0014]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装置内设置有曝气器和生物填料。
[001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塘的底部铺设有防渗土工膜。
[001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处理子系统包括除磷装置、滤池和消毒装置,所述除磷装置的入水口与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除磷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滤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滤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消毒装置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消毒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用水源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处理子系统与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之间设置有提升泵。
[001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态塘的深度为4m至6m。
[0019]由上所述,本技术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在生态塘内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有污泥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区,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内设置有填料装置,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设置于厌氧区内,污水通过入水口进入至厌氧区中,再自动上流依次通过缺氧区和好氧区后达到清水区,最终通过位于清水区处的出水口对外排放,能够对污水进行高效脱氮除磷,大幅度降低能耗以及碳源消耗量,而且污水经过人工生态强化处理,有效降低或缓冲尾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危害,可适应不同的进水水质、出水标准以及处理规模。
附图说明
[0020]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中生化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为:
[0024]1、预处理子系统;
ꢀꢀꢀꢀꢀꢀꢀꢀꢀꢀꢀꢀꢀꢀ
101、过滤装置;
[0025]1011、第一格栅;
ꢀꢀꢀꢀꢀꢀꢀꢀꢀꢀꢀꢀꢀꢀꢀ
1012、第二格栅;
[0026]102、调节池;
ꢀꢀꢀꢀꢀꢀꢀꢀꢀꢀꢀꢀꢀꢀꢀꢀꢀꢀ
2、生化处理子系统;
[0027]201、厌氧区;
ꢀꢀꢀꢀꢀꢀꢀꢀꢀꢀꢀꢀꢀꢀꢀꢀꢀꢀ
202、缺氧区;
[0028]203、好氧区;
ꢀꢀꢀꢀꢀꢀꢀꢀꢀꢀꢀꢀꢀꢀꢀꢀꢀꢀ
204、生物种养系统;
[0029]205、清水区;
ꢀꢀꢀꢀꢀꢀꢀꢀꢀꢀꢀꢀꢀꢀꢀꢀꢀꢀ
206、污泥区;
[0030]207、填料装置;
ꢀꢀꢀꢀꢀꢀꢀꢀꢀꢀꢀꢀꢀꢀꢀꢀ
208、进水管;
[0031]209、出水管;
ꢀꢀꢀꢀꢀꢀꢀꢀꢀꢀꢀꢀꢀꢀꢀꢀꢀꢀ
210、生物浮岛;
[0032]3、深度处理子系统;
ꢀꢀꢀꢀꢀꢀꢀꢀꢀꢀꢀꢀ
301、除磷装置;
[0033]302、滤池;
ꢀꢀꢀꢀꢀꢀꢀꢀꢀꢀꢀꢀꢀꢀꢀꢀꢀꢀꢀꢀ
303、消毒装置;
[0034]4、提升泵;
ꢀꢀꢀꢀꢀꢀꢀꢀꢀꢀꢀꢀꢀꢀꢀꢀꢀꢀꢀꢀ
5、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该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子系统1、生化处理子系统2和深度处理子系统3,预处理子系统1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处理,生化处理子系统2用于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以及总磷等污染物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的预处理子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生化处理子系统以及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总磷和固体杂质进行去除的深度处理子系统,其中:所述预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与污水源连接,所述预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深度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与用水源连接;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为生态塘,所述生态塘内由下至上依次为污泥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区,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设置于所述厌氧区内,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清水区内,所述缺氧区和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填料装置,所述生态塘的表面上设置有生物浮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子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和调节池,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水源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化处理子系统的入水口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所述第一格栅与所述第二格栅沿污水流向顺序设置,且所述第一格栅的滤孔大于所述第二格栅的滤孔。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彦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