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426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油气弹簧、第二油气弹簧、第一蓄能器,所述第一油气弹簧、第二油气弹簧分别安装于车辆同侧的中桥和后桥,所述第一油气弹簧内部由第一活塞上下分隔成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所述第二油气弹簧内部由第二活塞上下分隔成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所述第一蓄能器包括浮动活塞以及内部由活塞分隔形成的油腔和气室,所述气室内部充满高压气体,所述第一无杆腔、第二无杆腔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无杆腔与油腔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连接。同侧中后桥油气弹簧的油路可以连通或关闭,球阀开启时油路连通整个系统起平衡减振的作用,中后桥为平衡悬架,球阀关闭时油路断开,中后桥变为独立悬架。立悬架。立悬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悬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底盘悬架
,具体地指一种商用车油气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商用车油气悬架系统中,现有车辆使用的油气弹簧是以油液传递压力,用惰性气体作为弹性介质的单蓄能器油气悬架系统,且多用于半挂车、挂车。
[0003]6×
4是最常见的商用车型号,一共6个轮位,前桥为转向桥,两根后桥为驱动桥,后面4个轮位同时驱动,驱动力较大,是牵引车的主流驱动形式。由于现有油气悬架只采用了单个蓄能器作为弹性元件,当载荷变化较大时,油气悬架在某一段载荷下的减振效果和轮胎接地性较差,无法用于驱动桥。
[0004]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6
×
4型号商用车在不同载荷下均能起弹性减振作用的油气悬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6
×
4型号商用车在不同载荷下均能起弹性减振作用的油气悬架系统。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气弹簧、第二油气弹簧、第一蓄能器,所述第一油气弹簧、第二油气弹簧分别安装于车辆一侧的中桥和后桥,
[0007]所述第一油气弹簧包括朝上进入第一油气弹簧的第一活塞杆以及连接于第一活塞杆顶端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油气弹簧内部由第一活塞上下分隔成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
[0008]所述第二油气弹簧包括朝上进入第二油气弹簧的第二活塞杆以及连接于第二活塞杆顶端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油气弹簧内部由第二活塞上下分隔成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
[0009]所述第一蓄能器包括活塞以及由活塞分隔形成的油腔和气室,所述气室内部充满压缩气体,所述第一无杆腔、第二无杆腔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上设有球阀用于控制通断,所述第二无杆腔与油腔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内部设有第一浮动活塞且第一活塞杆内由第一浮动活塞上下分隔成第一活塞杆油腔、第一活塞杆气室,所述第一活塞杆油腔上端设有第一连通孔与第一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气室内部充满压缩气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内设有连通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活塞杆油腔的第一阻尼部件。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包括第一压缩阻尼孔和第一压缩单向阀,所述第一压缩阻尼孔上端与第一无杆腔连通,下端与第一压缩单向阀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单向阀出口端通向第一活塞杆油腔且第一压缩单向阀用于限制油液仅从第一无杆腔流向
第一活塞杆油腔。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部件还包括第一复原阻尼孔和第一复原单向阀,所述第一复原阻尼孔下端与第一活塞杆油腔连通,上端与第一复原单向阀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单向阀出口端通向第一无杆腔且第一复原单向阀用于限制油液仅从第一活塞杆油腔流向第一无杆腔。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杆内部设有第二浮动活塞且第二活塞杆内由第二浮动活塞上下分隔成第二活塞杆油腔、第二活塞杆气室,所述第二活塞杆油腔上端设有第二连通孔与第二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杆气室内部充满高压气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内设有连通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活塞杆油腔的第二阻尼部件。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尼部件包括第二压缩阻尼孔和第二压缩单向阀,所述第二压缩阻尼孔上端与第二无杆腔连通,下端与第二压缩单向阀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单向阀出口端通向第二活塞杆油腔且第二压缩单向阀用于限制油液仅从第二无杆腔流向第二活塞杆油腔。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尼部件还包括第二复原阻尼孔和第二复原单向阀,所述第二复原阻尼孔下端与第二活塞杆油腔连通,上端与第二复原单向阀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单向阀出口端通向第二无杆腔且第二复原单向阀用于限制油液仅从第二活塞杆油腔流向第二无杆腔。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孔为多个,在第一活塞杆油腔周向间隔设置。
[0019]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油气弹簧、第四油气弹簧和第二蓄能器,所述第三油气弹簧、第四油气弹簧分别安装于车辆另一侧的中桥和后桥且第三油气弹簧、第四油气弹簧与第二蓄能器连通。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由两个油气弹簧和一个蓄能器及球阀组成可用于6
×
4商用车的、可在不同载荷下起弹性减振作用的高低压双蓄能器油气悬架系统,各油气弹簧的内置蓄能器(活塞杆内蓄能结构)连通有杆腔,各油气弹簧的无杆腔连通外置蓄能器,内、外置蓄能器可采用不同的充气压力,球阀连通两油气弹簧的无杆腔,在不同载荷下,使油气弹簧都具备良好的减振功能和轮胎接地性,使车辆适应于各种路况,增加车辆的舒适性和越野性。
[0022]2.同侧中后桥油气弹簧的油路可以连通或关闭,球阀开启时油路连通整个系统起平衡减振的作用,中后桥为平衡悬架,球阀关闭时油路断开,中后桥变为独立悬架。
[0023]3.可根据车辆实际载荷参数灵活匹配高、低压气室,即蓄能器的气室充低压氮气、第一活塞杆气室和第二活塞杆气室充高压氮气,或蓄能器的气室充高压氮气、第一活塞杆气室和第二活塞杆气室充低压氮气,以满足不同的载荷需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

第一油气弹簧2

第二油气弹簧3

第一蓄能器4

第一连通管道5

第二连通管道6

球阀11

第一活塞12

第一活塞杆(12.1

第一活塞杆油腔12.2

第一活塞杆气室12.3

第一连通孔)
[0026]13

第一无杆腔14

第一有杆腔15

第一浮动活塞16

第一压缩阻尼孔17

第一压缩单向阀18

第一复原阻尼孔19

第一复原单向阀22

第二活塞22

第二活塞杆(22.1

第二活塞杆油腔22.2

第二活塞杆气室22.3

第二连通孔)23

第二无杆腔24

第二有杆腔25

第二浮动活塞26

第二压缩阻尼孔27

第二压缩单向阀28

第二复原阻尼孔29

第二复原单向阀31

活塞32

油腔33

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气弹簧(1)、第二油气弹簧(2)、第一蓄能器(3),所述第一油气弹簧(1)、第二油气弹簧(2)分别安装于车辆一侧的中桥和后桥,所述第一油气弹簧(1)包括朝上进入第一油气弹簧(1)的第一活塞杆(12)以及连接于第一活塞杆(12)顶端的第一活塞(11),所述第一油气弹簧(1)内部由第一活塞(11)上下分隔成第一无杆腔(13)和第一有杆腔(14),所述第二油气弹簧(2)包括朝上进入第二油气弹簧(2)的第二活塞杆(22)以及连接于第二活塞杆(22)顶端的第二活塞(21),所述第二油气弹簧(2)内部由第二活塞(21)上下分隔成第二无杆腔(23)和第二有杆腔(24),所述第一蓄能器(3)包括活塞(31)以及由活塞(31)分隔形成的油腔(32)和气室(33),所述气室(33)内部充满压缩气体,所述第一无杆腔(13)、第二无杆腔(23)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4)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上设有球阀(6)用于控制通断,所述第二无杆腔(23)与油腔(32)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12)内部设有第一浮动活塞(15)且第一活塞杆(12)内由第一浮动活塞(15)上下分隔成第一活塞杆油腔(12.1)、第一活塞杆气室(12.2),所述第一活塞杆油腔(12.1)上端设有第一连通孔(12.3)与第一有杆腔(14)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气室(12.2)内部充满压缩气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11)内设有连通第一无杆腔(13)和第一活塞杆油腔(12.1)的第一阻尼部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部件包括第一压缩阻尼孔(16)和第一压缩单向阀(17),所述第一压缩阻尼孔(16)上端与第一无杆腔(13)连通,下端与第一压缩单向阀(17)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单向阀(17)出口端通向第一活塞杆油腔(12.1)且第一压缩单向阀(17)用于限制油液仅从第一无杆腔(13)流向第一活塞杆油腔(12.1)。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纯华夏国锋李广凤段中伟刘晓声曾水林刘玉祥吕鉴福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