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413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包括基础筒体;上部筒体,可拆卸卡接到所述基础筒体的上部;中部筒体,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的中部;下部筒体,横向设置并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的底部,下部筒体的外侧上部设有一相应的切口;水循环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基础筒体内的抽液泵,所述下部筒体的后侧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进水管,所述球面状导水板的上部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出水管,所述抽液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循环进水管和循环出水管上,所述中部筒体的外侧设有一面向所述下部筒体的切口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具有结构简易、便于加工,且能够便于运输搬运的优点。且能够便于运输搬运的优点。且能够便于运输搬运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景观喷泉装置,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景观喷泉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景观喷泉装置在家庭装饰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0003]景观喷泉本体一般具备多个按高低设置的容器,通过水循环机构将位于底部容器内的水抽排往位于顶部的容器,使水流沿着不同高度的容器进行流通,从而形成景观喷泉。目前,景观喷泉本体多由相应的模具进行注模成型加工,由于多个按高低设置的容器不仅存在高度差,且为了实现流水的衔接,各级容器的进出水端的形状、以及位置均具有特殊要求,导致注模成型的难度较大,且对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要求均相对较高。而一体化注模成型的景观喷泉装置在后续的搬运运输也极为不便,很是麻烦。
[0004]因此,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设计一款结构简易、便于加工,且能够便于运输搬运的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是本技术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该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包括
[0008]基础筒体;
[0009]上部筒体,可拆卸卡接到所述基础筒体的上部,所述上部筒体的前端部向下倾斜设置并设有相应的缺口,所述缺口处密封连接有一向下倾斜设置的球面状导水板;
[0010]中部筒体,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的中部,中部筒体的底部密封连接有一相应的筒体底板;
[0011]下部筒体,横向设置并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的底部,所述下部筒体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相应的筒体侧板,且下部筒体的外侧上部设有一相应的切口,所述中部筒体的底部抵接到所述下部筒体的切口处内端;
[0012]水循环机构,包含设置于所述基础筒体内的抽液泵,所述下部筒体的后侧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进水管,所述球面状导水板的上部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出水管,所述抽液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通过相应的导水软管分别连接到所述循环进水管和循环出水管上,所述中部筒体的外侧设有一面向所述下部筒体的切口的出水孔。
[0013]所述切口的内端分别向下设有相应的卡槽,所述中部筒体的底部抵接到所述卡槽内。
[0014]所述基础筒体的上部前侧向下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的中部向内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凸沿,所述上部筒体的后端抵接在所述基础筒体的上端后侧,上部筒体的前
端卡接到所述卡接口与所述卡接凸沿之间。
[0015]所述基础筒体的中部前侧设有一相应的第一镶装口,所述中部筒体镶装到所述第一镶装口上;所述基础筒体的底部前侧设有一形状与所述下部筒体相适配的第二镶装口,第二镶装口连通至所述第一镶装口,所述下部筒体镶装到所述第二镶装口上。
[0016]所述中部筒体于所述出水孔的下侧一体化成型向外连接有一相应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外端部设有相应的出水缺口。
[0017]所述上部筒体的底侧设有一相应的接管连通孔,所述导水软管贯穿所述接管连通孔后连接到所述循环出水管上。
[0018]所述基础筒体的后侧设有一相应的接线连通孔,所述抽液泵的电源线贯穿所述接线连通孔后连接到外界电源。
[0019]所述球面状导水板与上部筒体之间、所述筒体底板与中部筒体之间,以及所述筒体侧板与下部筒体之间均为一体化成型设置。
[0020]本技术的优点:
[0021]1)本技术分为基础筒体、上部筒体、中部筒体和下部筒体,上部筒体可拆卸卡接到所述基础筒体的上部;中部筒体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的中部;下部筒体横向设置并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的底部。使用过程中,水循环机构的抽液泵启动,将贮存于下部筒体内的水循环抽排往上部筒体,水沿着球面状导水板流通并落入中部筒体内,尔后,沿中部筒体的出水孔落入下部筒体内,从而实现水的逐级流通以形成喷泉景观。
[0022]2)加工过程中,各个部件,即基础筒体、上部筒体、中部筒体和下部筒体可分别进行注模成型加工,加工完成后的各部件按连接关系进行拼接即可。从而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可有效大幅提升产品的结构简易程度,以及降低产品的加工、运输搬运的难度。
[0023]3)本技术的下部筒体的切口内端分别向下设有相应的卡槽,中部筒体的底部抵接到卡槽内,拼接后的中部筒体和下部筒体相互形成限位;特别是通过切口内端的卡槽的设置,可有效进一步大幅提升中部筒体和下部筒体间的相互限位效果,从而可有效与基础筒体形成稳定的拼装连接。
[0024]4)本技术的基础筒体的上部前侧向下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口,卡接口的中部向内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凸沿,上部筒体的后端抵接在基础筒体的上端后侧,上部筒体的前端卡接到卡接口与卡接凸沿之间。通过卡接凸沿和卡接口的配合有效对重心前移的上部筒体形成卡接支撑,从而有效确保上部筒体与基础筒体的拼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8]图4为基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参考图1

4,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包括
[0031]基础筒体1;
[0032]上部筒体2,可拆卸卡接到所述基础筒体1的上部,所述上部筒体2的前端部向下倾斜设置并设有相应的缺口,所述缺口处密封连接有一向下倾斜设置的球面状导水板201;
[0033]中部筒体3,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1的中部,中部筒体3的底部密封连接有一相应的筒体底板301;
[0034]下部筒体4,横向设置并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1的底部,所述下部筒体4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相应的筒体侧板401,且下部筒体4的外侧上部设有一相应的切口,所述中部筒体3的底部抵接到所述下部筒体4的切口处内端;
[0035]水循环机构5,包含设置于所述基础筒体1内的抽液泵501,所述下部筒体4的后侧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进水管502,所述球面状导水板201的上部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出水管503,所述抽液泵50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通过相应的导水软管504分别连接到所述循环进水管502和循环出水管503上,所述中部筒体3的外侧设有一面向所述下部筒体4的切口的出水孔6。
[0036]所述切口的内端分别向下设有相应的卡槽7,所述中部筒体3的底部抵接到所述卡槽7内。
[0037]所述基础筒体1的上部前侧向下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口101,所述卡接口101的中部向内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凸沿102,所述上部筒体2的后端抵接在所述基础筒体1的上端后侧,上部筒体2的前端卡接到所述卡接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筒体(1);上部筒体(2),可拆卸卡接到所述基础筒体(1)的上部,所述上部筒体(2)的前端部向下倾斜设置并设有相应的缺口,所述缺口处密封连接有一向下倾斜设置的球面状导水板(201);中部筒体(3),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1)的中部,中部筒体(3)的底部密封连接有一相应的筒体底板(301);下部筒体(4),横向设置并可拆卸镶装到所述基础筒体(1)的底部,所述下部筒体(4)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相应的筒体侧板(401),且下部筒体(4)的外侧上部设有一相应的切口,所述中部筒体(3)的底部抵接到所述下部筒体(4)的切口处内端;水循环机构(5),包含设置于所述基础筒体(1)内的抽液泵(501),所述下部筒体(4)的后侧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进水管(502),所述球面状导水板(201)的上部预埋安装有一相应的循环出水管(503),所述抽液泵(50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通过相应的导水软管(504)分别连接到所述循环进水管(502)和循环出水管(503)上,所述中部筒体(3)的外侧设有一面向所述下部筒体(4)的切口的出水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的内端分别向下设有相应的卡槽(7),所述中部筒体(3)的底部抵接到所述卡槽(7)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紧凑型景观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筒体(1)的上部前侧向下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口(101),所述卡接口(101)的中部向内设有一相应的卡接凸沿(1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金川景观艺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