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82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撑结构,包括横向连接轴、两个支撑杆、两个安装架和弹性限位装置;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位于两个安装架的安装槽中,横向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支撑杆顶端连接,所述弹性限位装置设置在支撑杆上,弹性限位装置的活动套与安装架的安装槽的槽壁外缘滑动配合,能够在支撑杆的支撑状态和抬起状态进行限位。支撑状态时,两支撑杆呈八字型,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抬起时,两支撑杆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两支撑杆的横向占地空间。占地空间。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撑是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车的必要部件,当停车时,对车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现有的车撑分为单撑和双撑,单撑是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停车时车体为倾斜状态,这种单撑支撑方式不够稳定;双撑是在车体的两侧都设置车撑,从而停车时能够对车体两侧都进行支撑,这种双撑支撑方式相较单撑支撑方式更加稳定。
[0003]但是现有的双撑存在以下缺点:两个支撑为一体结构,支撑状态下和抬起状态下两支撑间的宽度是一样的,因此,要想增加两支撑对车体的支撑稳定性,就要增加两支撑间的宽度,而支撑抬起后,由于两支撑间的宽度较大,增加了占地空间,还会给骑行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撑结构,适用于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车撑结构,包括横向连接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弹性限位装置;
[0007]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支撑杆顶部的第一安装槽;在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套筒,该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槽内部连通;
[0008]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支撑杆顶部的第二安装槽,在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槽内部连通;
[0009]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位于第一安装架的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位于第二安装架的第二安装槽中,所述横向连接轴的一端透过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槽中的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横向连接轴的另一端透过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槽中的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
[0010]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呈八字型布置,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八字型;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抬起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向内收起状态;
[0011]所述弹性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上,用于对支撑杆进行限位;对应在,在第一安装架和/或第二安装架的安装槽的槽壁外缘设置有与弹性限位装置配合的第一限位凹缘和第二限位凹缘,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处于支撑状态时,弹性限位装置的活动套顶触在第一限位凹缘中,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保持稳定的支撑状态;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处于抬起状态时,弹性限位装置的活动套顶触在第二限位凹缘中,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保持稳定的抬起状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耳,支耳上开设有安装孔,实现将第一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和顶部都具有槽壁。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槽的内侧槽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套筒相通的通孔。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耳,支耳上开设有安装孔,实现将第二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和顶部都具有槽壁。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安装槽的内侧槽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套筒相通的通孔。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固定套、活动套和弹簧,固定套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活动套活动套装在支撑杆上,弹簧安装在固定套和活动套之间,为活动套提供向上的弹力。
[0019]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的车撑结构包括横向连接轴、两个支撑杆、两个安装架和弹性限位装置,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位于两个安装架的安装槽中,横向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支撑杆顶端连接,所述弹性限位装置设置在支撑杆上,弹性限位装置的活动套与安装架的安装槽的槽壁外缘滑动配合,能够在支撑杆的支撑状态和抬起状态进行限位。支撑状态时,两支撑杆呈八字型,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抬起时,两支撑杆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两支撑杆的横向占地空间。
[0021]本技术相比传统的双撑结构,车撑的收、放,只要一个动作,就实现了比传统双撑更好的稳定性(传统双撑要三个动作:踩梯、提车、往后拉),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车撑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车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车撑处于支撑状态)。
[0024]图3是本技术的车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车撑处于抬起过程状态)。
[0025]图4是本技术中的弹性限位装的视结构示意图。
[0026]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8]参见附图1

3,一种车撑结构,包括横向连接轴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安装架4、第二安装架5和弹性限位装置6。
[0029]第一安装架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支撑杆顶部的第一安装槽4.1,该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和顶部都具有槽壁,底部没有槽壁。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耳4.2,支耳上开设有安装孔,实现将第一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在第一安装架4上设置有第一套筒4.3,该第一套筒4.3水平横向设置,并与第一安装槽4.1内部连通(第一安装槽4.1内侧槽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套筒4.3相通的通孔)。
[0030]第二安装架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支撑杆顶部的第二安装槽5.1,该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和顶部具有槽壁,底部没有槽壁。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耳5.2,支耳上开设有安装孔,实现将第二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在第二安装架5上设置有第二套筒5.3,该第二套筒5.3水平横向设置,并与第二安装槽5.1内部连通(第二安装槽5.1内侧槽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套筒5.3相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套筒5.3和第一套筒4.3相对设置。
[003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顶端位于第一安装架的第一安装槽4.1中,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顶端位于第二安装架的第二安装槽5.1中,所述横向连接轴1的一端透过第一套筒4.3与第一安装槽中的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横向连接轴的另一端透过第二套筒5.3与第二安装槽中的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
[0032]所述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5.1呈八字型布置,即第一安装槽4.1是自上而下向外倾斜的槽,第二安装槽5.1也是自上而下向外倾斜的槽,这样,当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为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呈八字型,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第一支撑杆2底端和第二支撑杆3底端作为两个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抬起时,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连接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弹性限位装置;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支撑杆顶部的第一安装槽;在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套筒,该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槽内部连通;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支撑杆顶部的第二安装槽,在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槽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位于第一安装架的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位于第二安装架的第二安装槽中,所述横向连接轴的一端透过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槽中的第一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横向连接轴的另一端透过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槽中的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呈八字型布置,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八字型;当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抬起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向内收起状态;所述弹性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上,用于对支撑杆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架上设置有两个支耳,支耳上开设有安装孔,实现将第一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美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