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管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67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螺纹管生产设备,包括壳体、驱动器和旋压环,驱动器与壳体固定连接,驱动器用于带动旋压环转动,壳体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塞,移动塞上开有成型通道,移动塞的成型通道上连接有游动拉伸模,游动拉伸模用于对管材在成型内螺纹前实现减径;移动塞与壳体之间设有密闭空腔,壳体上能够外接供气单元,供气单元与密闭空腔连通。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纹管加工完成后带有内芯的管材取出困难的问题。成后带有内芯的管材取出困难的问题。成后带有内芯的管材取出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纹管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管加工
,具体是螺纹管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质地较软的金属管上,如铜管、铝管,有时候需要进行内螺纹的加工,以增强金属管的散热效果或导热效果,加工完成的带有内螺纹的管材称为螺纹管,螺纹管一般通过旋压成型,旋压成型时需要用到旋压环和内芯,旋压环上带有钢球,旋压环转动时,钢球既产生自转又产生公转;内芯上固定带有螺纹芯头和游动芯头,旋压环转动时,内芯整体转动;旋压过程中,内芯位于管材内,旋压环将管材套住,利用旋压环上的钢球对管材外壁的挤压,而将管材上的金属轧制到螺纹芯头的齿槽上,管材在内螺纹成型过程中通过牵引设备对其进行拉拔,使得管材在移动过程中完成了管材内壁的内螺纹加工。
[0003]然而在旋压成型的过程中,因管材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均处于拉紧状态,当管材完成加工后,需要将带有内芯的一段管材取出,以方便内芯的取出,但因管材加工时是压在内芯与旋压环之间的,使得管材受到旋压环和内芯的作用力而造成带有内芯的管材取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螺纹管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纹管加工完成后带有内芯的管材取出困难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
[0006]螺纹管生产设备,包括壳体、驱动器和旋压环,驱动器与壳体固定连接,驱动器用于带动旋压环转动,壳体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塞,移动塞上开有成型通道,移动塞的成型通道上连接有游动拉伸模,游动拉伸模用于对管材在成型内螺纹前实现减径;移动塞与壳体之间设有密闭空腔,壳体上能够外接供气单元,供气单元与密闭空腔连通。
[0007]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8]采用本方案时,在管材成型时,内芯放置在管材内,管材贯穿成型通道,同时管材贯穿游动拉伸模和旋压环,内芯上的游动芯头与游动拉伸模位置对应,在旋压过程中,内芯转动,管材在游动拉伸模和游动芯头上实现减径(减径也即管材的外径变小),减径后的管材继续向前移动,移动到旋压环与螺纹芯头之间时,管材的内螺纹成型;当整个管材完成内螺纹成型后,需要将带有内芯的一段管材取出时,在旋压环的后端(旋压环的后端为管材加工完内螺纹的一端)将管材剪断,剪断之后剩余在设备中的管材依然压紧在旋压环和内芯之间,此时为了方便带有内芯的管材的快速取出,通过供气单元为密闭空腔提供气压,迫使移动塞远离旋压环,移动塞远离过程中,管材未减径的部分抵紧在游动拉伸模上,相当于游动拉伸模拉住待取出的管材向远离旋压环的方向移动,使得带有内芯的管材从旋压环上取出。
[0009]本方案通过供气单元、移动塞、游动拉伸模的设置,方便了带有内芯的管材的取
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螺纹管加工完成后带有内芯的管材取出困难的问题;此外,游动拉伸模的存在使得管材在内螺纹成型前即进行了减径,减径过程管材上的金属产生了移动,相比于直接将管材进行内螺纹成型的情况,本方案有利于降低管材上内螺纹的成型难度。
[0010]进一步,所述移动塞上连接有调整块,调整块能够在移动塞上移动,调整块能够与壳体相抵。
[0011]有益效果:在针对不同型号的管材加工时,其所采用的内芯的尺寸存在不同,游动芯头与螺纹芯头之间的距离也不相同,为了使得设备能适配不同的螺纹管的加工需求,设置调整块以调整游动拉伸模与旋压环之间的距离。
[0012]进一步,所述移动塞上设有喷油通道,喷油通道一端外接有供油单元,喷油通道另一端能够将油液喷到旋压环上。
[0013]有益效果:在旋压过程中,内芯、管材和旋压环之间本身会存在摩擦,成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对其进行消除,一方面将极大影响到旋压成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旋压环和内芯的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而在本方案中通过供油单元为喷油通道提供源源不断的油液,通过喷油通道将油液喷到旋压环内,实现降温的同时,也起到了对旋压环的润滑作用。
[0014]进一步,所述移动塞与壳体滑动相贴的面上设有供油腔,供油腔与喷油通道连通,壳体上设有与供油腔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与供油单元连通。
[0015]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供油单元提供的油液不仅仅用于对旋压环进行降温和润滑,油液还在供油腔内,而供油腔又是位于移动塞与壳体滑动相贴的面上的,在移动塞相对壳体移动过程中,就能够将油液带至滑动相贴的面的其他地方,实现了对移动塞移动路径上的润滑。
[0016]进一步,所述供油腔呈环形。
[0017]有益效果:环形的供油腔使得移动塞与壳体滑动相贴的面无论上下都能被润滑到,实现了移动塞滑移路径润滑的全面性。
[0018]进一步,所述移动塞上固定连接有喷油环,喷油环上设有多个喷油孔,喷油孔朝向旋压环上的钢球,喷油孔与喷油通道连通。
[0019]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通过喷油环的设置,一方面加长了油液喷出前的路径,使得油液在喷出前能更加靠近旋压环,有利于提高油液喷向旋压环的准确性;此外,在针对不同规格的管材加工内螺纹时,旋压环上钢球的位置也不完全相同,此时可以更换对应的喷油环,使得油液通过匹配的喷油环依然可以喷到钢球上,实现对钢球的润滑。
[0020]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排油孔,排油孔上设有滤网,排油孔连通有泄油管;有利于对使用过后的油液实现过滤,并方便过滤后的油液的回收。
[0021]进一步,所述移动塞上还连接有游动模套,游动模套与游动拉伸模固定连接,游动模套滑动连接在壳体上,游动模套的移动方向与移动塞的移动方向平行。
[0022]有益效果:通过游动模套的设置方便游动拉伸模的安装。
[0023]进一步,所述移动塞与游动模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
[0024]有益效果:在管材成型内螺纹的过程中,因管材受到牵引设备的拉拔,拉拔对管材产生的是刚性力,此处设置弹性件,使得弹性件通过游动拉伸模给与管材一个缓冲力,提高了管材加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管材内螺纹加工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带有内芯的管材从
旋压环上取出时弹性件也能给与游动拉伸模一个远离旋压环的力,方便带有内芯的管材的取出。
[0025]进一步,还包括外接的喷管,喷管能够对进入游动拉伸模的管材进行喷油,移动塞远离旋压环的一端设有回油槽,回油槽位于游动拉伸模下方。
[0026]有益效果:在游动拉伸模对管材实现减径时,管材与游动拉伸模、游动芯头产生摩擦,此时通过外接的喷管能够对进入游动拉伸模的管材进行喷油,既实现对管材的降温,又有利于游动拉伸模与管材接触面的润滑;而回油槽的设置使得油液能够在回油槽内停留一段时间,油液停留的时间内能够提高油液对游动拉伸模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0028]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29]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锁紧螺钉11、挡环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螺纹管生产设备,包括壳体、驱动器和旋压环,驱动器与壳体固定连接,驱动器用于带动旋压环转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塞,移动塞上开有成型通道,移动塞的成型通道上连接有游动拉伸模,游动拉伸模用于对管材在成型内螺纹前实现减径;移动塞与壳体之间设有密闭空腔,壳体上能够外接供气单元,供气单元与密闭空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塞上连接有调整块,调整块能够在移动塞上移动,调整块能够与壳体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塞上设有喷油通道,喷油通道一端外接有供油单元,喷油通道另一端能够将油液喷到旋压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纹管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塞与壳体滑动相贴的面上设有供油腔,供油腔与喷油通道连通,壳体上设有与供油腔连通的进油孔,进油孔与供油单元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志李玉林张旭辉罗应江杨中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