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55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生态驳岸墙,包括基座和墙身,基座包括多个基础砌块,多个基础砌块排列为一排,基础砌块包括第一底板和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凸块,凸块的顶面倾斜设置;墙身包括多个墙身砌块,多个墙身砌块由下向上排列为多排,墙身砌块包括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前面板和后面板围成的箱体,前面板、后面板和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后面板的底端延伸出底板外形成卡锁;相邻的一排墙身砌块中,位于上方的墙身砌块的卡锁位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面板贴合;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块设置于相应的凸块上,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的卡锁位于相应的凸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凸块贴合。该驳岸墙施工便捷。岸墙施工便捷。岸墙施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河道混凝土挡墙采用现场开挖浇筑,施工繁琐、工期长且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从而预制驳岸墙砌块技术应运而生,提高生态性、美观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节约场地、节约能源等。
[0003]目前生态河道治理中自锁式砌块应用最为广泛,砌块预制后直接运抵现场进行堆叠,砌块间通过锚棒限位固定,施工快捷方便,同时具有开挖量小、美观性好等特点。但随着生态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砌块结构在施工便捷性、生态性、适用性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具体包括:(1)现有砌块通过锚棒限位,施工时需对准限位孔拼装,施工的便捷性无法充分体现;(2)现有砌块由于产品结构固定,拼装后的驳岸墙坡比较陡,在地质较差、坡比较缓的河道中无法使用;(3)现有砌块大多为实心混凝土块,拼装完成后形成的驳岸墙隔绝了水、土间的交互,河道的生态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以至少解决上述的一个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包括基座和墙身,所述基座包括多个基础砌块,多个所述基础砌块排列为一排,所述基础砌块包括第一底板和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墙身包括多个墙身砌块,多个所述墙身砌块由下向上排列为多排,所述墙身砌块包括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和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前面板和后面板围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所述后面板的底端延伸出所述底板外形成卡锁;相邻的一排墙身砌块中,位于上方的墙身砌块的卡锁位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面板贴合;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块设置于相应的凸块上,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的卡锁位于相应的凸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凸块贴合。
[0006]优选的,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侧板的形状为方形,使得前面板和后面板的顶面和底面的形成等腰三角形形状,每排墙身砌块中,相邻的两个墙身砌块拼接,中间形成第一V形槽,相邻的一排墙身砌块中,位于上方的墙身砌块的第二底板卡在相应的所述第一V形槽内;所述凸块的顶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一排基础砌块中,相邻的两个基础砌块拼接,中间形成第二V形槽,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块的第二底板卡在相应的所述第二V形槽内。
[0007]优选的,所述前面板前端的角为倒角。
[0008]优选的,所述凸块的顶面的高度由前向后逐渐减小。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向后面延伸出所述凸块外形成延伸部。
[0010]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卡锁的厚度,所述凸块的最小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后面板延伸出所述底板的长度。
[0011]优选的,顶层的所述墙身砌块中填充有种植土,其余的所述墙身砌块中填充有粗石骨料。
[0012]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施工便捷性:通过在墙身砌块上设置卡锁使得卡锁卡在下层墙身砌块或凸块的后部,从而阻止了墙身砌块的纵向移动;墙身砌块间以及墙身砌块与基础砌块间叠置形成墙体时,上下两层砌块错开排放,下层两个相邻砌块的顶面形成V形槽,上层的砌块自定位在下层的凹槽中并锁定,阻止了相对横向移动;这样实现了砌块件的快速自定位,同时整体稳定性较好。
[0014]2、适用范围广:在地质较差、坡比较缓的河道中应用时可通过预制倾斜角较大的基础砌块,堆出适应河道的驳岸墙。
[0015]3、保证了河道的生态性:通过将墙身砌块设置为待有通孔的箱体结构,为水、土交互创造了条件,满足了河道生态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的分解图;
[0018]图中:第二底板1、侧板2、卡锁3、后面板4、前面板5、倒角5

1、通孔6、墙身砌块7、基础砌块8、第一底板8

1、凸块8

2、延伸部8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包括基座和墙身,所述基座包括多个基础砌块8,多个所述基础砌块排列为一排,所述基础砌块包括第一底板8

1和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凸块8

2,所述凸块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墙身包括多个墙身砌块7,多个所述墙身砌块由下向上排列为多排,所述墙身砌块包括第二底板1、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2、前面板5和后面板4,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和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6,本申请中,该通孔也可称为生态孔,所述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前面板和后面板围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本申请中该箱体也可称为生态空箱,所述后面板的底端延伸出所述底板外形成卡锁3;相邻的一排墙身砌块中,位于上方的墙身砌块的卡锁位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面板贴合;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块设置于相应的凸块上,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的卡锁位于相应的凸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凸块贴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侧板的形状为方形,使得前面板和后面板的顶面和底面的形成等腰三角形形状,每排墙身砌块中,相邻的两个墙身砌块拼接,中间形成第一V形槽,相邻的一排墙身砌块中,位于上方的墙身砌块的第二底板卡在相应的所述第一V形槽内;所述凸块的顶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一排基础砌块中,相邻的两个基础砌块拼接,中间形成第二V形槽,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块的第二底
板卡在相应的所述第二V形槽内。
[0021]上述的新型生态驳岸墙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施工便捷性:通过在墙身砌块上设置卡锁使得卡锁卡在下层墙身砌块或凸块的后部,从而阻止了墙身砌块的纵向移动;墙身砌块间以及墙身砌块与基础砌块间叠置形成墙体时,上下两层砌块错开排放,下层两个相邻砌块的顶面形成V形槽,上层的砌块自定位在下层的凹槽中并锁定,阻止了相对横向移动;这样实现了砌块件的快速自定位,同时整体稳定性较好。
[0023]2、适用范围广:在地质较差、坡比较缓的河道中应用时可通过预制倾斜角较大的基础砌块,堆出适应河道的驳岸墙。
[0024]3、保证了河道的生态性:通过将墙身砌块设置为待有通孔的箱体结构,为水、土交互创造了条件,满足了河道生态系统的需求。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前端的角可设置为倒角5

1,以减少墙面板前端的角的损伤概率;所述凸块的顶面的高度由前向后逐渐减小,以使得卡锁位于后面,墙身砌块不容易散。其中我,为了容纳卡锁,所述第一底板向后面延伸出所述凸块外形成延伸部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墙身,所述基座包括多个基础砌块(8),多个所述基础砌块排列为一排,所述基础砌块包括第一底板(8

1)和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凸块(8

2),所述凸块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墙身包括多个墙身砌块(7),多个所述墙身砌块由下向上排列为多排,所述墙身砌块包括第二底板(1)、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2)、前面板(5)和后面板(4),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和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6),所述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两侧的侧板、前面板和后面板围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所述后面板的底端延伸出所述底板外形成卡锁(3);相邻的一排墙身砌块中,位于上方的墙身砌块的卡锁位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下方的墙身砌块的后面板贴合;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块设置于相应的凸块上,最底层的一排墙身砌的卡锁位于相应的凸块的后方并且与相应的凸块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驳岸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侧板的形状为方形,使得前面板和后面板的顶面和底面的形成等腰三角形形状,每排墙身砌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伟蒋健楠夏季秦景洪陈浩李长斌吕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