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324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整车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搬运系统,其包括:升降装置;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承托装置,承托装置包括:承托架,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承托架连接;用于承托汽车前轮的第一承托机构,其设置于承托架的前端;用于承托汽车后轮的第二承托机构,其设置于承托架的后端;以及调节机构,其设置于承托架上且用于调节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之间的前后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根据不同车型前后轮的轴距不同,相应地调节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之间的前后距离,以能更好地承托汽车的轮胎,从而承托汽车,并将汽车下放至地面上。车下放至地面上。车下放至地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搬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整车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搬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装配的车间,在给汽车装配轮胎时,需将汽车吊起,装配完毕后,需用搬运设备承托汽车千斤顶的位置(即汽车底盘左右两侧的金属筋上,一般金属筋上会有凹槽或者三角记号),以将汽车下放至地面上,然而,现有的搬运设备仅适用于承托特定型号的汽车的千斤顶位置,无法用于承托其他型号的汽车(不同车型的汽车的千斤顶位置一般不同),其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搬运系统,在汽车装配好轮胎之后,用于承托轮胎并实现将汽车搬运至地面上。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搬运系统,其包括:升降装置;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包括:承托架,所述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托架连接;用于承托汽车前轮的第一承托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的前端;用于承托汽车后轮的第二承托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的后端;以及调节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上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之间的前后距离。
[0005]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设备以及滑动座,所述承托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设备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滑动座滑动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承托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动力设备驱动所述滑动座沿前后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承托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为第一气缸。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为电机,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齿轮以及齿条,所述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外周,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均包括两个承托杆件,两个所述承托杆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承托架连接,两个所述承托杆件的第二端相互配合,以承托汽车轮胎。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均还包括与所述承托架连接的连接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架内的第二动力设备,两所述承托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第二动力设备的动力输出端同时与两所述承托杆件的第一端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设备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一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承托杆件的第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活动板来回移动,以使所述活动槽靠近并套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或者使所述活
动槽远离所述连接部,以此实现驱动所述承托杆件转动。
[0011]优选地,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承托杆件转动极限的限位柱。
[0012]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三动力设备,所述第三动力设备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托架连接,所述承托架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0013]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一承托机构、所述第二承托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电连接。
[001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搬运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5]两承托装置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两承托装置均包括承托架、调节机构以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承托架上的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因而,两第一承托机构能够承托汽车的两前轮、两第二承托机构能够承托汽车的两后轮,且可根据不同车型的前后轮的轴距,相应地调节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之间的前后距离,以能承托汽车轮胎;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承托架连接,升降装置能够驱动承托架升降,进而带动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升降,从而,使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升起,以能够接触并承托汽车轮胎,以此实现承托汽车,再使第一承托机构和第二承托机构下降,以能将汽车下放至地面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承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承托机构(第二承托机构)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承托机构(第二承托机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板与承托杆件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22]图中,1、升降装置;11、支撑架;12、第三动力设备;13、连接带;2、承托装置;21、承托架;211、安装座;22、第一承托机构;221、承托杆件;2211、连接部;222、连接架;223、第二动力设备;224、活动板;225、活动槽;226、限位柱;23、第二承托机构;24、调节机构;241、第一动力设备;242、滑动座;243、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5]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汽车搬运系统,其包括:升降装置1;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承托装置2,承托装置2包括:承托架21,升降装置1的动力输出端与承托架21连接;用于承托汽车前轮的第一承托机构22,其设置于承托架21的前端;用
于承托汽车后轮的第二承托机构23,其设置于承托架21的后端;以及调节机构24,其设置于承托架21上且用于调节第一承托机构22和第二承托机构23之间的前后距离。
[00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两承托装置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两承托装置2均包括承托架21、调节机构24以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承托架21上的第一承托机构22和第二承托机构23,因而,两第一承托机构22能够承托汽车的两前轮、两第二承托机构23能够承托汽车的两后轮,且可根据不同车型的前后轮的轴距,相应地调节第一承托机构22和第二承托机构23之间的前后距离,以能承托汽车轮胎;升降装置1的动力输出端与承托架21连接,升降装置1能够驱动承托架21升降,进而带动第一承托机构22和第二承托机构23升降,从而,使第一承托机构22和第二承托机构23升起,以能够接触并承托汽车轮胎,以此实现承托汽车,再使第一承托机构22和第二承托机构23下降,以能将汽车下放至地面上;本技术在将汽车吊起、装配好轮胎之后,将汽车由悬空下放至地面上,且能够承托不同车型的汽车,实用性高。
[0027]具体地,调节机构24包括第一动力设备241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包括:承托架,所述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承托架连接;用于承托汽车前轮的第一承托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的前端;用于承托汽车后轮的第二承托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的后端;以及调节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上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之间的前后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设备以及滑动座,所述承托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设备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滑动座滑动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第二承托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动力设备驱动所述滑动座沿前后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承托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为第一气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为电机,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齿轮以及齿条,所述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外周,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机构和所述第二承托机构均包括两个承托杆件,两个所述承托杆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秦子铭丘松和朱庆森邹海锋汪晓珊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