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311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流道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其中,隔热帽用于设置在模仁的腔位内,并套设于嘴尖的外部,隔热帽包括:隔热帽主体,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腔位的尺寸;隔热帽主体的内壁设有凸部,且凸部与隔热帽主体连接,凸部用于与嘴尖外壁的凹部配合连接。由于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模仁具有的腔位的尺寸,避免了熔融塑胶渗透至隔热帽内导致的隔热帽腐蚀的情况发生,使得隔热帽在拆卸时,隔热帽就不会发生断裂,从整体上减少了成本。通过设置在隔热帽主体内壁的凸部与嘴尖外壁设置的凹部配合,使得隔热帽与嘴尖紧固在一起,安装后不会掉,减少了隔热帽损坏的风险。损坏的风险。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流道系统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流道加工技术是通过注塑机将加工后的塑料颗粒用加热的方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进行注塑。热流道系统10包括热咀11、加热器12、嘴尖13、压帽14、隔热帽15等配件(请参阅图1和图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热咀11在安装时没有固定结构,在热流道系统安装的时候,隔热帽15容易从热咀11的头部掉到模具内部,导致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帽容易从热咀的头部掉到模具内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热帽,用于设置在模仁的腔位内,并套设于嘴尖的外部,所述隔热帽包括:
[0006]隔热帽主体,所述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腔位的尺寸;
[0007]所述隔热帽主体的内壁设有凸部,且所述凸部与所述隔热帽主体连接,所述凸部用于与所述嘴尖外壁的凹部配合连接。
[0008]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隔热帽包括:
[0009]第一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竖向设置,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
[0010]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二隔热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且所述第二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朝向中心线方向倾斜设置。
>[0011]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二隔热部的一端,并凸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内壁边缘。
[0012]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第一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二隔热部的一端具有水平抵接面,所述水平抵接面与所述嘴尖的第一抵接部、以及套设于所述嘴尖外部的压帽的第二抵接部分别抵接。
[0013]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凸部为环设于所述隔热帽内壁的环形凸部,对应的,所述凹部为环设于所述嘴尖外壁的环形凹部。
[0014]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凹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凸部的尺寸。
[0015]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腔位包括第一腔位部和第二腔位部,且所述第一腔位部和所述第二腔位部连通;
[0016]所述隔热帽包括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部连接,所述第一隔热部位于所述第一腔位部内,所述第二隔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位部内,且所
述第二隔热部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腔位部的尺寸。
[0017]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隔热帽包括第一隔热部和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和所述第二隔热部连接,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隔热部的厚度,所述第一隔热部厚度范围值为1.5mm~4mm。
[0018]根据上述所述的隔热帽,所述第二隔热部的厚度从靠近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9]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上述所述隔热帽;
[0020]所述流道系统还包括嘴尖、压帽以及加热器,所述压帽套设于所述嘴尖的外部,所述隔热帽套设于所述嘴尖头部的外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压帽的外部。
[0021]本技术提供的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其设置的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模仁具有的腔位的尺寸,也即隔热帽主体预留了稍微大于模仁腔位的结构,突出于模仁的腔位,当热咀压力作用于隔热帽主体时,隔热帽主体产生微变形会填充模仁的腔位,完全杜绝了用户对模仁加工不到位导致的隔热帽内部发生渗胶的情况,从而避免了熔融塑胶渗透至隔热帽内导致的隔热帽腐蚀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隔热帽在拆卸时,隔热帽就不会发生断裂,从整体上减少了人工成本和维修成本。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帽以及热流道系统,通过设置在隔热帽主体内壁的凸部与嘴尖外壁设置的凹部配合,使得隔热帽与嘴尖紧固在一起,安装后不会掉,减少了隔热帽损坏的风险,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热流道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1][0032]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热流道加工技术是通过注塑机将加工后的塑料颗粒用加热的方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进行注塑。热流道系统10包括热咀11、加热器12、嘴尖13、压帽14、隔热帽15等配件(请参阅图1和图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中的隔热帽15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0036]第一,热咀11在安装的时候由于没有固定结构,在热流道系统安装的时候,隔热帽15容易从热咀11头部掉到模具内部,导致安装不便。
[0037]第二,隔热帽15安装后,隔热帽15的a、b位置受到热咀11热膨胀挤压,由于用户对模仁30采用放电工艺加热,a、b位置对应的模仁30接触面位置加工精度不够,导致挤压不均的时候造成注塑塑胶渗透到a、b位置内部去,隔热帽15被熔融塑胶腐蚀,导致热流道系统维修隔热帽15拆卸的时候,隔热帽15的c位置发生断裂,增加人工和维修成本。
[0038]第三,隔热帽15厚度较薄,通常为1.0mm~1.5mm,在热膨胀的作用力情况下,也是容易导致隔热帽15开裂。
[0039]针对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帽,用于设置在模仁的腔位内,并套设于嘴尖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帽包括:隔热帽主体,所述隔热帽主体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腔位的尺寸;所述隔热帽主体的内壁设有凸部,且所述凸部与所述隔热帽主体连接,所述凸部用于与所述嘴尖外壁的凹部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帽包括:第一隔热部,所述第一隔热部竖向设置,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第二隔热部,所述第二隔热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热部连接,且所述第二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一隔热部的一端朝向中心线方向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二隔热部的一端,并凸设于所述第一隔热部的内壁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部远离所述第二隔热部的一端具有水平抵接面,所述水平抵接面与所述嘴尖的第一抵接部、以及套设于所述嘴尖外部的压帽的第二抵接部分别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环设于所述隔热帽内壁的环形凸部,对应的,所述凹部为环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陈雨俭谢永权骆田伟康仁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