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微生物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276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微生物及其应用,该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微生物包括第一微生物集,因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试剂盒,包括适于检测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的试剂,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微生物在健康人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丰度具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检测和/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微生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微生物及其应用,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剂盒、试剂在制备试剂盒中的用途、用于预防或者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或者食品组合物、确定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方法、确定个体是否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装置、一种装置、一种筛选药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目前,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得到确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均与该病的发病有关。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该病发病的性别比例男女约为1:7

1:9,发病年龄以20

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也可发病。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利用微生物标志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无创检测,可帮助患者或易感人群对该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愈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0004]本申请的申请人通过前期大量研究,意外地发现一些微生物可以作为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微生物,合理有效地应用标志微生物,扶持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潜在致病菌,可以治疗或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
[0005]为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试剂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适于检测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的试剂,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试剂在制备试剂盒中的用途,所述试剂适于检测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
(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试剂制备的试剂盒,可以准确的检测所述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极准确的区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个体,由此,可以有效的在早期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或用于检测治疗过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变化。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预防或者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或者食品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含有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微生物中第一微生物集的菌种可以非侵入性的在早期发现或辅助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确定个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高低或者个体处于健康状态的概率高低;同时,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高风险人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肠道内的所述第一微生物集中的各种菌种,可以降低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或减缓、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因此,所述包含所述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的药物或者食品组合物能够用于平衡肠道菌群,有效预防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1)确定所述个体的粪便样本中标志微生物的丰度,所述标志微生物包括第一微生物集和梭菌(Coprobacillus sp.)8 2 54BFAA中的至少一种菌种;(2)将步骤(1)中得到的所述丰度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所述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依据个体的粪便样本中的所述标志微生物中的各种菌种的丰度确定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述标志微生物是专利技术人对大量已知状态的粪便样本进行验证,通过差异比较分析各种肠道微生物的丰度,而确定下来的。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丰度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个体的粪便样本中标志微生物的丰度,所述标志微生物包括第一微生物集和梭菌(Coprobacillus sp.)8 2 54BFAA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比较单元,用于将所得到的所述丰度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所述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检测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的试剂,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梭菌(Coprobacillus sp.)8 2 54BFA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检测所述第一微生物集中全部所述菌种的试剂。4.试剂在制备试剂盒中的用途,所述试剂适于检测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所述试剂盒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进一步适于检测梭菌(Coprobacillus sp.)8 2 54BFAA。6.一种用于预防或者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组合物或者食品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第一微生物集中的至少一种菌种,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sp.)OBRC7、格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17、韦荣氏球菌属口腔分类群(Veillonella sp.oral taxon)158。7.一种确定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确定所述个体的粪便样本中标志微生物的丰度,所述标志微生物包括第一微生物集和梭菌属梭菌(Coprobacillus sp.)8 2 54BFAA中的至少一种菌种;(2)将步骤(1)中得到的所述丰度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便确定所述个体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所述第一微生物集由以下菌种组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30_2、变异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克雷伯菌(Klebsiell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俊周斌秦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