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2701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包括本体以及用于减小本体震动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本体一侧的第一滑动架、设于第一滑动架一侧的第一固定杆、套设于第一固定杆外侧的第一连接板、设于第一连接板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杆、设于第二固定杆外侧的第二滑动架、设于第二滑动架一侧的第一弹簧以及设于固定架一侧的第一导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本体、固定架、第一滑动架、第一弹簧以及支撑杆,第二滑动架和第三滑动架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挤压,能够增加本体的减震效果,解决了现有设备不能够稳定的对动车进行辅助控制,容易导致现有设备发生晃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性的问题。降低设备的使用性的问题。降低设备的使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动车辅助
,尤其涉及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是安装有车轮驱动机器设备的铁路车辆,不仅高速列车中有动车,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常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单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都有动车,现有技术在动车运行时,容易产生颠簸,导致设备发生损坏,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设备减震效果不好,不能够稳定的对动车进行辅助控制,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具备便于设备稳定运行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设备不能够稳定的对动车进行辅助控制,容易导致现有设备发生晃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性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包括本体以及用于减小本体震动的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侧套设有固定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本体一侧的第一滑动架、设于第一滑动架一侧的第一固定杆、套设于第一固定杆外侧的第一连接板、设于第一连接板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杆、设于第二固定杆外侧的第二滑动架、设于第二滑动架一侧的第一弹簧、设于固定架一侧的第一导向杆、设于本体另一侧的第三滑动架、设于第三滑动架一侧的第三固定杆、套设于第三固定杆外侧的第二连接板、设于第二连接板另一侧的第四固定杆、设于第四固定杆外侧的第四滑动架、设于第四滑动架另一侧的第二弹簧、设于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导向杆以及设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支撑杆,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杆外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导向杆外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支撑杆铰接。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四个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本体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导向块,所述固定架一侧设有滑动槽,所述导向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导向块与滑动槽均为凸形。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架与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动架与本体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架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架与固定架滑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本体、固定架、第一滑动架、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板、第二固定杆、第二滑动架、第一弹簧、第一导向杆、第三滑动架、第三固定杆、第二连接板、第四固定杆、第四滑动架、第二弹簧、第二导向杆以及支撑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经支撑杆铰接,第一滑动架和第四滑动架对本体进行支撑,第二滑动架和第三滑动架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挤压,能够增加本体的减震效果,提高本体的稳定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板、第三导向杆以及第三弹簧,提高支撑板对本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三弹簧对支撑板上本体的减震效果。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导向块以及滑动槽,所述导向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便于导向块对支撑板进行导向作作用,防止支撑板发生晃动,影响对本体的减震效果。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导向块与滑动槽均为凸形,能够对导向块进行限位,防止支撑板带动导向块在滑动槽内发生移位。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架与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滑动架与本体滑动连接,便于第一滑动架与第四滑动架在本体底部进行滑动,提高本体的减震效果。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架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架与固定架滑动连接,便于第二滑动架和第三滑动架在固定架底部进行滑动,能够避免本体发生剧烈晃动,提高本体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视剖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放大图。
[0021]图中:1、本体;11、固定架;21、第一滑动架;22、第一固定杆;23、第一连接板;24、第二固定杆;25、第二滑动架;26、第一弹簧;27、第一导向杆;28、第三滑动架;29、第三固定杆;31、第二连接板;32、第四固定杆;33、第四滑动架;34、第二弹簧;35、第二导向杆;36、支撑杆;37、支撑板;38、第三导向杆;39、第三弹簧;111、滑动槽;371、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包括本体1以及用于减小本体1震动的减震部件,所述本体1外侧套设有固定架11,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本体1一侧的第一滑动架21、设于第一滑动架21一侧的第一固定杆22、套设于第一固定杆22外侧的第一连接板23、设于第一连接板23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杆24、设于第二固定杆24外侧的第二滑动架25、设于第二滑动架25一侧的第一弹簧26、设于固定架11一侧的第一导向杆27、设于本体1另一侧的第三滑动架28、设于第三滑动架28一侧的第三固定杆29、套设于第三固定杆29外侧的第二连接板31、设于第二连接板31另一侧的第四固定
杆32、设于第四固定杆32外侧的第四滑动架33、设于第四滑动架33另一侧的第二弹簧34、设于本体1另一侧的第二导向杆35以及设于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31之间的支撑杆36,所述第一弹簧26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7外侧,所述第二弹簧34套设在第二导向杆35外侧,所述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31通过支撑杆36铰接。
[0025]参考图2,所述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板37,所述固定架11底部设有四个第三导向杆38,所述第三导向杆38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39,所述第三弹簧39一端与支撑板3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7与本体1固定连接。
[00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板37、第三导向杆38以及第三弹簧39,提高支撑板37对本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三弹簧39对支撑板37上本体1的减震效果。
[0027]参考图4,所述支撑板37一侧设有导向块371,所述固定架11一侧设有滑动槽111,所述导向块371与滑动槽111滑动连接。
[00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块371以及滑动槽111,所述导向块371与滑动槽111滑动连接,便于导向块371对支撑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行稳定性高的动车辅助控制装置,包括本体(1)以及用于减小本体(1)震动的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外侧套设有固定架(11),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于本体(1)一侧的第一滑动架(21)、设于第一滑动架(21)一侧的第一固定杆(22)、套设于第一固定杆(22)外侧的第一连接板(23)、设于第一连接板(23)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杆(24)、设于第二固定杆(24)外侧的第二滑动架(25)、设于第二滑动架(25)一侧的第一弹簧(26)、设于固定架(11)一侧的第一导向杆(27)、设于本体(1)另一侧的第三滑动架(28)、设于第三滑动架(28)一侧的第三固定杆(29)、套设于第三固定杆(29)外侧的第二连接板(31)、设于第二连接板(31)另一侧的第四固定杆(32)、设于第四固定杆(32)外侧的第四滑动架(33)、设于第四滑动架(33)另一侧的第二弹簧(34)、设于本体(1)另一侧的第二导向杆(35)以及设于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31)之间的支撑杆(36),所述第一弹簧(26)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7)外侧,所述第二弹簧(34)套设在第二导向杆(35)外侧,所述第一连接板(2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孙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凯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