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390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Ar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以20世纪50年底Bernanose的有机薄膜发光观测为起点,之后进行了针对由1965年利用蒽单晶蓝色电发光所发展出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研究,随之1987年由唐提出了分为空穴层和发光层这两个功能层层叠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之后,为了制造高效率、高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展出了在元件内导入各个特征有机层的形态,进而进行了用于此的专用物质的开发。
[0003]有关有机元件(EL),从两电极注入的电荷在发光层重合而获得发光。为了获得高发光效率,空穴、电子的两电荷向发光层有效的输送、注入发光层的两电荷的平衡、生成的激子的紧闭等变得很重要。若提高从空穴传输层向发光层的空穴注入性,提高空穴传输层的电子阻挡性来防止电子从发光层向空穴传输层的泄露,则能提高在发光层的空穴与电子重合的概率,能够有效的生成激子。而且,在发光层内生成的激子不泄露到传输层,将该激子紧闭在发光层,由此能够获得高得发光效率。因此,空穴传输材料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的,需要空穴注入性高、空穴迁移率大、电子阻挡性高且对电子的耐久性高的空穴传输材料。
[0004]为了改进有机元件EL的元件特性、提高元件制备的成品率,通过将空穴及电子的注入传输性、薄膜的稳定性及耐久性优异的材料组合,寻求空穴及电子能够高效率重合、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且长寿命的元件。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OLED器件搭配而言,所使用的光电功能材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结构器件中的性能表现,也可能完全迥异。因此,针对当前OLED器件的产业应用要求,以及OLED器件的不同功能膜层,器件的光电特性需求,必须选择更适合,具有高性能的OLED功能材料或材料组合,才能实现器件的高效率、长寿命和低电压的综合特性。就当前OLED显示照明产业的实际需求而言,目前OLED材料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面板制造企业的要求,作为材料企业开发更高性能的有机功能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寿且高效的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0009][0010]其中,Ar1‑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X1选自CR1或N;X2选自O或S;L选自直接键合或亚苯基。
[0011]优选地,Ar1‑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的杂芳基。
[0012]优选地,Ar1‑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喹啉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吩嗪基、吩喹嗪基。
[0013]优选地,R1选自H。
[0014]优选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选自:
[0015][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一种电子传输层,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传输层。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热稳定性,具有合适的HOMO和LUMO能级,应用至OLED器件制作中,可有效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O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4]实施例
[00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前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0026][0027]在氮气气流下,将原料A、原料B加入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Pd(OAc)2、PPh3、NaCO3,搅拌混合,加热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利用二氯甲烷提取,然后加入MgSO4并过滤。从所得的有机层中将溶剂去除后,得到中间体1。
[0028][0029]在氮气气流下,将中间体1、原料C加入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Pd(OAc)2、PPh3、NaCO3,搅拌混合,加热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利用二氯甲烷提取,然后加入MgSO4并过滤。从所得的有机层中将溶剂去除后,得到中间体2。
[0030][0031]在氮气气流下,将中间体2、原料D加入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Pd(OAc)2、PPh3、NaCO3,搅拌混合,加热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利用二氯甲烷提取,然后加入MgSO4并过滤。从所得的有机层中将溶剂去除后,得到中间体3。
[0032][0033]在氮气气流下,将中间体3、原料E加入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Pd(OAc)2、PPh3、
NaCO3,搅拌混合,加热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利用二氯甲烷提取,然后加入MgSO4并过滤。从所得的有机层中将溶剂去除后,得到中间体4。
[0034][0035]在氮气气流下,将中间体4、原料F加入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Pd(OAc)2、PPh3、NaCO3,搅拌混合,加热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利用二氯甲烷提取,然后加入MgSO4并过滤。从所得的有机层中将溶剂去除后,得到中间体5。
[0036][0037]氮气氛围下,称取中间体5并溶解于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原料G及Pd(Pddf)Cl2、XPhos、KOAc,搅拌混合,再加入1,4

二噁烷,将上述反应物的混合溶液于反应温度70

90℃下,加热回流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加水、混合物用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所得残余物过硅胶柱纯化,得到中间体A1。
[0038]或
[0039][0040]在氮气气流下,将中间体5、原料H加入甲苯/DME/H2O中,随后加入Pd(OA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Ar1‑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X1选自CR1或N;X2选自O或S;L选自直接键合或亚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的杂芳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龙石鹏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