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37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转动连接固定主体和转动主体,所述连接件以固定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固定主体转动连接形成基础转动状态,所述转动主体以移动轴线为中心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形成附加转动状态;在所述基础转动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向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移动轴线远离所述固定主体,所述转动主体与所述固定主体互不干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件转动连接转动主体和固定主体,实现转动主体和固定主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移动轴线处于远离固定主体的状态,为后续以移动轴线为轴心继续转动转动主体、进一步打开转动主体与固定主体之间的角度做铺垫,结构设置简单。结构设置简单。结构设置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活中常见到转动连接结构,如实现门开合功能的合页,以及笔记本电脑中的铰链机构,但无论是铰链机构还是合页本质上均为单轴结构。此处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可知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显示屏和系统座,显示屏通过转轴安装在系统座上转动连接,可以改变显示屏与系统座之间的角度以满足开合的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具有相当数量的笔记本电脑其显示屏与系统座之间的开合角度受到限制,显示屏与系统座通常使用单轴相连,而系统座的壳体由于早先设计因素通常设有突出形成限位部,由于高度和位置的限制,限位部和单轴配合使用产生约束,使得开合角度通常保持在固定角度度之内,无法进一步打开甚至达到180度,然而如今人们的使用需求是多样的,使用场景也是多样的,故对于显示屏和系统座两者之间这种类似合页的单轴结构,能够进一步打开更大的角度以适应更多灵活的需求是极其有必要的。
[0003]例如,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打开结构来说,现有的调整开合角度的笔记本电脑均要从其基本架构进行调整,如通过重新开模的方式对系统座的壳体进行改进,这种方式不仅对外观造型比较严苛单一,对于过于轻薄的笔记本来说还存在着显示屏与桌面摩擦的情况,且重新调整整体架构较为不便,为此我们特设计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部件以单轴为转动连接结构时,部件之间的需要通过调整整体架构以实现更大开合角度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置简单,能实现部件之间较大角度的开合,同时避免部件磨损的转动连接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转动连接固定主体和转动主体,所述连接件以固定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固定主体转动连接形成基础转动状态,所述转动主体以移动轴线为中心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形成附加转动状态;在所述基础转动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向背离所述固定主体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移动轴线远离所述固定主体,所述转动主体与所述固定主体互不干涉。
[000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础转动状态下,所述转动主体与所述固定主体打开的夹角在0度和α度之间变换;所述附加转动状态下,以所述夹角α度为基础,所述转动主体以所述移动轴线为轴心继续转动至所述夹角大于α度。
[000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轴心与固定轴线重合设置;所述转动主体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心与所述移动轴线重合设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轴,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转轴。
[000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L型的连杆,所述连杆的拐角向背离所述移动轴线的方向突出设置。
[000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转动主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主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限位与所述主轴之间形成两种配合状态,所述配合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夹角从0度变化至α度,所述连接件以所述主轴为轴心发生转动、所述转轴相较于所述主轴不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夹角在α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大,所述连接件相较于所述主轴不动、所述转轴相较于所述连接件发生转动。
[00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和限位块,所述主轴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杆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与其同步转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转动主体带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主轴发生转动,所述第一限位杆跟随所述连接件转动至所述第一限位杆卡入所述限位凹槽。
[00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杆包括与所述限位凹槽限位配合的限位端,所述限位端在所述连接件的带动下围绕所述限位块周向转动,所述限位凹槽包括左槽边和右槽边,所述左槽边与所述右槽边对立设置,所述左槽边设为便于所述限位端滑动进出的斜坡,所述右槽边设为阻碍所述限位端继续滑动的挡位部,所述限位端通过所述挡位部限制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00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还设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主轴上的限位环以及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杆跟随所述连接件同步运动,且绕所述主轴形成移动路径;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移动路径上,所述夹角为α度时,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限位环通过榫卯结构实现相抵。
[00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有一对,分别设于所述主轴两端。
[001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主体包裹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通孔从所述壳体内延伸至所述壳体外。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转动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设置连接件转动连接转动主体和固定主体,实现转动主体和固定主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当仅以固定主体为参照物,通过固定主体上的固定轴线为转动轴心从而转动连接件时形成基础转动状态,通过转动主体上的移动轴线为转动轴心从而转动转动主体形成附加转动状态;在基础转动状态下,连接件向背离固定主体转动的过程中,移动轴线处于逐渐远离固定主体的状态,相较于固定主体来说,移动轴线发生位置上的移动,转动主体能够与固定主体互不干涉,为后续以移动轴线为轴心继续转动转动主体、进一步打开转动主体与固定主体之间的角度做铺垫;可满足更多情景下的现有技术中合页、单轴等结构带来不变的情况,结构设置简单,无需调整原有架构,同时转动主体通过连接件增大了与固定主体之间的间距,也避免磨损情况的发生;
[0017]2.基础转动状态下,转动主体相较于固定主体转动,以达到夹角在α度移动轴线远离固定主体;附加转动状态下时,由于移动轴线远离固定主体,因此转动主体能够以移动轴线为轴心继续转动以使夹角大于α度;连接件第一端连接至固定主体的主轴,第二端连接至转动主体的转轴,连接件通过分别与主轴和转轴的相对转动达到不同的状态;
[0018]3.连接件设置为L型的连杆,拐角背离限位部突出设置,相较于直条型结构来说,L型结构的设置可降低转动主体与固定主体闭合时的高度;
[0019]4.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机构,使得夹角在到达α度时实现连接件的限位,转动主体从
利用连接件相对于主轴发生转动、以达到与固定主体之间夹角的改变,转变为以转轴为支点相较于连接件发生转动,以达到夹角的改变;
[0020]5.其中,限位块固定于主轴上与之相对静止,夹角在0到α度之间,第一限位杆跟随连接件转动发生和主轴的相对转动,至α度时第一限位杆的限位端从斜坡处滑入限位块的限位凹槽中,连接件想要继续转动时,限位端卡在限位凹槽中受到挡位部阻碍令第一限位杆无法继续转动,连接件也无法继续转动;故转动主体继续打开时通过转轴相对于连接件发生转动;当转动主体与固定主体之间发生闭合时,限位端可与斜坡相互配合以从限位凹槽中滑出,第一限位杆仍可复位,使得转动主体带动连接杆原路返回;
[002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5),连接件(5)转动连接固定主体(3)和转动主体(4),所述连接件(5)以固定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固定主体(3)转动连接形成基础转动状态,所述转动主体(4)以移动轴线为中心与所述连接件(5)转动连接形成附加转动状态;在所述基础转动状态下,所述连接件(5)向背离所述固定主体(3)的方向转动时、所述移动轴线远离所述固定主体(3),所述转动主体(4)与所述固定主体(3)互不干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转动状态下,所述转动主体(4)与所述固定主体(3)打开的夹角在0度和α度之间变换;所述附加转动状态下,以所述夹角α度为基础,所述转动主体(4)以所述移动轴线为轴心继续转动至所述夹角大于α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体(3)上固定连接有主轴(1),所述主轴(1)的轴心与固定轴线重合设置;所述转动主体(4)上固定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轴心与所述移动轴线重合设置,所述连接件(5)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主轴(1),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转轴(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为L型的连杆,所述连杆的拐角向背离所述移动轴线的方向突出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主体(4)相对于所述固定主体(3)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连接件(5)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限位与所述主轴(1)之间形成两种配合状态,所述配合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夹角从0度变化至α度,所述连接件(5)以所述主轴(1)为轴心发生转动、所述转轴(2)相较于所述主轴(1)不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夹角在α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大,所述连接件(5)相较于所述主轴(1)不动、所述转轴(2)相较于所述连接件(5)发生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步林刘博周辉虎江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