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237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及方法,包括:云雾喷射仪,用于喷射雾粒≤10μm的云雾以捕捉和抑制粉尘;主机系统,用于向所述云雾喷射仪供气和供水;至少一个鹰眼/蛙眼监测单元,沿火车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火车的卸料侧,能够反馈料仓信号、视觉识别数据以及扬尘检测信号;至少一个粉尘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鹰眼/蛙眼监测单元的周围,用于采集粉尘浓度和大小数据并反馈;视觉识别系统;扬尘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PLC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无组织排放管控平台,用于对所述PLC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PLC控制系统可控制多个云雾喷射仪喷射并进行相互配合,以对多个产尘点进行多角度覆盖。以对多个产尘点进行多角度覆盖。以对多个产尘点进行多角度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雾抑尘
,具体涉及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火车卸料库内钩机通过长悬臂钩爪,将火车车厢内的物料卸到料仓里。料仓通过开仓作业,将物料卸到下一级皮带输送机上。在钩机卸料和开仓放料的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扬尘,影响钩机作业和岗位员工的职业身体健康。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干雾抑尘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干雾抑尘是通过

云雾

化的水雾来捕捉粉尘,让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结合,形成粉尘和水雾的团聚物,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下来,实现源头抑尘;但干雾抑尘技术主要通过双流体喷头形成雾粒小于10微米的干雾,但干雾的喷射距离短,最大一般不超过10米,其有效距离一般只有3

6米左右,故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喷头需要人为控制,自动化程度低;第二,喷头固定设置,无法根据出尘点进行灵活调节,导致除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喷头需要人为控制,自动化程度低,以及喷头固定设置,无法根据出尘点进行灵活调节,导致除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包括:
[0007]云雾喷射仪,用于喷射雾粒≤10μm的云雾以捕捉和抑制粉尘;
[0008]主机系统,用于向所述云雾喷射仪供气和供水;
[0009]至少一个鹰眼/蛙眼监测单元,沿火车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火车的卸料侧,能够反馈料仓信号、视觉识别数据以及扬尘检测信号;
[0010]至少一个粉尘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鹰眼/蛙眼监测单元的周围,用于采集粉尘浓度和大小数据并反馈;
[0011]视觉识别系统,用于接收所述鹰眼/蛙眼监测单元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数据存储和初步甄别,并反馈初步甄别的信息;
[0012]扬尘检测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粉尘检测单元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数据存储和初步甄别,并反馈初步甄别的信息;
[0013]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所述视觉识别系统和粉尘检测单元反馈初步甄别的信息,并进行二次甄别以判断此信息是否有效,再反馈有效信息;
[0014]PLC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反馈的有效信息,并控制每个所述云雾喷射仪的启停、喷射方向和喷射角度;
[0015]人机交互界面/无组织排放管控平台,用于对所述PLC控制系统进行操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机系统内置供气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储气罐、管件及控制元件;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水泵、水箱、管件及控制元件。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粉尘抑制剂,所述粉尘抑制剂通过定量脉冲药剂泵进入所述主机系统的供水系统中。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云雾喷射仪均能够调节喷射物的水平方向以及喷射物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实现多个所述云雾喷射仪联合覆盖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判断的出尘位置。
[00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20]一种抑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100、粉尘检测单元采集信息并反馈至视觉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对此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和初步甄别后,再反馈至数据处理系统;
[0022]步骤200、扬尘检测系统采集信息并反馈至扬尘检测系统,扬尘检测系统对此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和初步甄别后,再反馈至数据处理系统
[0023]步骤300、数据处理系统将视觉识别系统反馈的扬尘图像信息和扬尘检测系统反馈的扬尘状态信息通过相关函数映射进行二次甄别,以判断数据结果是否有效;
[0024]步骤400、数据处理系统将有效的扬尘位置和扬尘范围的信息反馈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随即控制云雾喷射仪的工作状态;
[0025]步骤500、数据处理系统将历史有效信息进行存储和归集成曲线,并划分成多个逻辑判断区间,当新的有效信息反馈到数据处理系统中时,与现有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归集到相应逻辑判断区间,形成逻辑指令信息;
[0026]步骤500、将所述逻辑指令信息发送到PLC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系统自动化对主机系统和云雾喷射仪进行控制。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判断扬尘位置和扬尘范围的具体方法为:
[0028]当视觉识别系统反馈的扬尘图像信息判断有扬尘,扬尘检测系统反馈的扬尘状态信息判断有扬尘,且图像信息反馈的扬尘范围和检测系统反馈的浓度信息成正比,则该次信息为有效;
[0029]当视觉识别系统反馈的扬尘图像信息判断有扬尘,扬尘检测系统反馈的扬尘状态信息判断无扬尘,且图像信息反馈的扬尘范围和检测系统反馈的浓度信息不成正比,则该次信息为无效;
[0030]当视觉识别系统反馈的扬尘图像信息判断无扬尘,扬尘检测系统反馈的扬尘状态信息判断有扬尘,且图像信息反馈的扬尘范围和检测系统反馈的浓度信息不成正比,则该次信息为无效;
[0031]当视觉识别系统反馈的扬尘图像信息判断无扬尘,扬尘检测系统反馈的扬尘状态信息判断无扬尘,且图像信息反馈的扬尘范围和检测系统反馈的浓度信息不成正比,则该次信息为有效。
[003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眼/蛙眼监测单元和粉尘检测单元采集出尘信息,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和扬
尘检测系统对出尘信息进行初步甄别,再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二次甄别,数据处理系统将判断的信息发送至PLC控制系统,从而PLC控制系统可控制多个云雾喷射仪喷射并进行相互配合,以对多个产尘点进行多角度覆盖,实现全无人值守的智能化云雾喷射抑尘系统,达到减少操作岗位,提高抑尘效率。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截面图。
[0037]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38]1‑
主机系统;2

云雾喷射仪;3

鹰眼/蛙眼监测单元;4

、粉尘检测单元;5

视觉识别系统;6

、扬尘检测系统;7

粉尘抑制剂;8

数据处理系统;9

PLC控制系统;10

人机交互界面/无组织排放管控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云雾喷射仪(2),用于喷射雾粒≤10μm的云雾以捕捉和抑制粉尘;主机系统(1),用于向所述云雾喷射仪(2)供气和供水;至少一个鹰眼/蛙眼监测单元(3),沿火车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火车的卸料侧,能够反馈料仓信号、视觉识别数据以及扬尘检测信号;至少一个粉尘检测单元(4),设置于所述鹰眼/蛙眼监测单元(3)的周围,用于采集粉尘浓度和大小数据并反馈;视觉识别系统(5),用于接收所述鹰眼/蛙眼监测单元(3)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数据存储和初步甄别,并反馈初步甄别的信息;扬尘检测系统(6),用于接收所述粉尘检测单元(4)的反馈信息并进行数据存储和初步甄别,并反馈初步甄别的信息;数据处理系统(8),用于接收所述视觉识别系统(5)和粉尘检测单元(4)反馈初步甄别的信息,并进行二次甄别以判断此信息是否有效,再反馈有效信息;PLC控制系统(9),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8)反馈的有效信息,并控制每个所述云雾喷射仪(2)的启停、喷射方向和喷射角度;人机交互界面/无组织排放管控平台(10),用于对所述PLC控制系统(9)进行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系统(1)内置供气系统和供水系统,所述供气系统包括空压机、储气罐、管件及控制元件;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水泵、水箱、管件及控制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粉尘抑制剂(7),所述粉尘抑制剂(7)通过定量脉冲药剂泵进入所述主机系统(1)的供水系统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车卸料库的智能云雾喷射抑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云雾喷射仪(2)均能够调节喷射物的水平方向以及喷射物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实现多个所述云雾喷射仪(2)联合覆盖所述数据处理系统(8)判断的出尘位置。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抑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粉尘检测单元(4)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斌张晓茹吴成刚郭若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牧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