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222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子培养:将米曲霉的孢子悬液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0℃、转速为100~200rpm的条件下培养,得到种子液;发酵培养:将所述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0℃、初始转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液,即得到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氮源量为全部氮源的10~15%,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对氮源进行补料。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控制菌形,在氮源补料和转速控制的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发酵体系,显著提高了发酵的有效体积,实现RML产量和酶活的提高。实现RML产量和酶活的提高。实现RML产量和酶活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生物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是一种典型的界面酶,在非水相环境中能催化酯合成、酯交换、酯水解、醇解等反应,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洗涤剂等行业。野生型Rhizomucor miehei菌株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能力低下,而且酶液成分不稳定,难以满足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的工业应用。有的研究者们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在其他菌株中构建RML的异源表达系统,主要包括毕赤酵母、米曲霉等。虽然利用毕赤酵母作为宿主生产RML已经有较多报道,而且其表达酶活也较高,但是受限于食品安全的条件,难以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米曲霉作为GRAS菌株,能够成功外源表达RML,但是其酶活很低完全无法满足商业化生产的需求。因此,如何通过米曲霉高效生产RML成为研究人员和生产企业的关注焦点。
[0003]丝状真菌液体培养往往伴随着菌体形态的变化,显著影响发酵液流变、传质及混合特性,进而对产物合成产生巨大影响。通常来说,丝状真菌的形态可以分为分散菌丝(Dispersed mycelia)、聚集成簇(Clumps)、结球成团(Dense pellets)三种类型。对于不同的丝状真菌发酵最终产物,其最佳菌体形态会明显不同。在黑曲霉发酵生产糖化酶(Glucoamylase)过程中,菌球被认为是最优的过程形态。相比之下,对于黑曲霉生产柠檬酸来说,菌丝则认为是较为合适的过程形态。米曲霉生产RML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发酵体系,常常因为菌丝生长过于旺盛,造成发酵罐黏壁、发酵液上方结团成网等问题,一方面形成不均一发酵环境,影响发酵液传质、混合等特性,而且容易产生逃液等现象,造成发酵提前结束;另一方面极大程度减少发酵液有效体积,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0004]因此,亟待提供一种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获得适合RML生产的菌体形态,提高了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的方法,可以提高米曲霉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效率。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种子培养:将米曲霉的孢子悬液按照0.5%~0.8%%的接种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0℃、转速为100~200rpm的条件下培养,得到种子液;
[0008]发酵培养:将所述种子液按照8~12%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0℃、初始转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液,即得到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氮源量为全部氮源的10~15%,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对氮源进行补料。
[000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种子培养的培养时间为26~30h。
[00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种子培养:将米曲霉的孢子悬液按照0.6%的接种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培养28h,得到种子液;
[0012]发酵培养:将所述种子液按照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初始转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液,即得到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氮源量为全部氮源的10~15%,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对氮源进行补料。
[00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孢子悬液的孢子浓度为(1~5)
×
105个/mL。优选地,所述孢子悬液的孢子浓度为3
×
105个/mL。
[001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时间可以为144h。
[00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发酵的过程中,转速随发酵时间变化,具体为:0~12h:300rpm;12~24h:325rpm;24~36h:350rpm;36~72h:375rpm;72~96h:450rpm;96~120h:550rpm;120~144h:600rpm。
[00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发酵培养的过程中,当发酵体系的摄氧率(OUR)降低至5.0mmol/L/h时开始进行氮源的补料。
[0017]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料的具体方法为:将剩余的氮源平均分9次进行补料。具体地,氮源的补料可以分别在下列发酵时间进行:18h、36h、48h、60h、72h、84h、96h、108h、120h,例如每次补料150mL。
[001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发酵培养的过程中,在温度为28℃、初始转速为300rpm,通气为1vvm,使反应容器的压力维持在0.03~0.04MPa,标定DO电极(溶氧电极)满度。发酵过程中,通过尾气过程质谱仪并采用Biostar软件进行在线参数采集及分析尾气,并计算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
[001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玉米糊精、玉米浆干粉、酵母粉、泡敌粉、KH2PO4、MgSO4·
7H2O和Na2HPO4·
12H2O。
[002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玉米糊精20g/L、玉米浆干粉10g/L、酵母粉10g/L、泡敌粉1g/L、KH2PO
4 1.244g/L、MgSO4·
7H2O0.249g/L、Na2HPO4·
12H2O 6g/L。
[002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玉米糊精、氮源、泡敌粉、KH2PO4、MgSO4·
7H2O和Na2HPO4·
12H2O;所述氮源包括大豆蛋白胨、酵母粉。
[002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基(g/L):玉米糊精50g/L、大豆蛋白胨30g/L、酵母粉4g/L、泡敌粉1g/L、KH2PO
4 1.12g/L、MgSO4·
7H2O 0.227g/L、Na2HPO4·
12H2O 5.33g/L。
[0023]本申请中,所述米曲霉为米曲霉A.oryzae NCBIO,由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保藏。
[002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申请的方法可以获得高产量的RML,并且采样本申请的发酵方法可以控制菌形,在氮源补料和转速控制的条件下,得到了稳定的发酵体系,显著提高了发酵的有效体积,实
现了RML的产量和酶活的提高。
[0026]具体地,根据实施例可知,当孢子浓度为3
×
105个/mL时,发酵所得的R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种子培养:将米曲霉的孢子悬液按照0.5%~0.8%%的接种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0℃、转速为100~200rpm的条件下培养,得到种子液;发酵培养:将所述种子液按照8~12%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30℃、初始转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液,即得到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氮源量为全部氮源的10~15%,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对氮源进行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悬液的孢子浓度为(1~5)
×
105个/mL;和/或所述发酵培养的时间为14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酵的过程中,转速随发酵时间变化,具体为:0~12h:300rpm;12~24h:325rpm;24~36h:350rpm;36~72h:375rpm;72~96h:450rpm;96~120h:550rpm;120~144h:600rp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酵培养的过程中,当发酵体系的摄氧率降低至5.0mmol/L/h时开始进行氮源的补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曲霉高效生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的具体方法为:将剩余的氮源平均分9次进行补料;和/或在所述发酵培养的过程中,在温度为26~30℃、初始转速为300rpm,通气为1vvm,使反应容器的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炬许逗田锡炜王永红杨倚铭田桂尾吴学智庄英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