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组件及直流接触器,接触组件包括一个灭弧室组件、一个触头支持组件和一个衔铁组件,其中所述灭弧室组件含有两组主静触头以及两组辅助静触头,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含有两个主动触头以及两个辅助动触头,所述主动触头、所述辅助动触头通过位移与所述主静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相接触、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组件及直流接触器内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主静触头间的开距大于所述辅助动触头与所述辅助静触头间的开距,在于直流接触器相配合后,在直流接触器工作过程中通过开距差使得所述辅助动触头与所述主动触头先接触,随着位移在短暂停留后所述辅助静触头与所述主动静触头相接触。头相接触。头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组件及直流接触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
,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组件及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普遍使用在以蓄电池做为能源的车辆上,控制车辆启动、调速等多个动作。传统的直流接触器主触头开距小于辅助触头开距,也即主回路先于辅助回路接通,无法利用辅助回路作为预充电回路选择。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1. 多为(充气密封)单极直流接触器,现有预充电系统选择,缺点控制程序复杂;2. 少有(充气密封)有极性双极直流接触器,不足:辅助回路后接通,或利用微动(行程)开关作为辅助回路,载流量不足;3. 原有(传统)切换电容接触器,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组件,包括一个灭弧室组件、一个触头支持组件和一个衔铁组件,其中所述灭弧室组件含有两组主静触头以及两组辅助静触头,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含有两个主动触头以及两个辅助动触头,所述主动触头、所述辅助动触头通过位移与所述主静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相接触、分离,进而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主静触头间的开距大于所述辅助动触头与所述辅助静触头间的开距。
[0004]作为优选的,所述主动触头、所述主静触头间的开距与所述辅助动触头、所述辅助静触头间的开距之差大于1.5mm。
[0005]作为优选的,两个所述主静触头包括第一主静触头、第二主静触头、两个所述主动触头包括第一主动触头和第二主动触头,所述第一主静触头和所述第一主动触头组成正极主回路开关单元、所述第二主静触头和所述第二主动触头组成负极主回路开关单元;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包括第一辅助静触头和第二辅助静触头;两个所述辅助动触头包括第一辅助动触头和第二辅助动触头,所述第一辅助静触头与所述第一辅助动触头组成正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所述第二辅助静触头与第二辅助动触头连接组成负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正极主回路开关单元与所述正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同侧,所述负极主回路开关单元与所述负极预充电回路同开关单元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一个接触系统、两个永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接触组件。
[0008]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触组件及直流接触器,接触组件包括一个灭弧室组件、一个触头支持组件和一个衔铁组件,其中所述灭弧室组件含有两组主静触头以及两组辅助静触头,所述触头支持组件含有两个主动触头以及两个辅助动触头,所述主动触头、所述辅助动触头通过位移分别与所述主静触头、所
述辅助静触头相接触、分离,进而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主静触头间的开距大于所述辅助动触头与所述辅助静触头间的开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组件及直流接触器内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主静触头间的开距大于所述辅助动触头与所述辅助静触头间的开距,在于直流接触器相配合后,在直流接触器工作过程中通过开距差使得所述辅助动触头与所述辅助静触头先接触,随着触头支持组件继续完成后续位移,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主静触头在数毫秒后相接触,用机械连通取代现有的电路控制方式,避免线路虚接、接触处接触不完全、程序运算控制卡顿导致的工作失效、甚至烧坏部件等问题,作为预充电系统的优选,载流量大,且体积小、成本偏低,降低故障风险。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接触组件带有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接触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接触组件组成回路分布图;图4为直接接触器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灭弧室组件1、主静触头11、第一主静触头111、第二主静触头112、辅助静触头12、第一辅助静触头121、第二辅助静触头122、触头支持组件2、主动触头21、第一主动触头211、第二主动触头212、辅助动触头22、第一辅助动触头221、第二辅助动触头222、衔铁组件3、正极主回路开关单元4、负极主回路开关单元5、正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6、负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7、接触系统8、永磁体组件9。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接触组件,包括一个灭弧室组件1、一个触头支持组件2和一个衔铁组件3,灭弧室组件1含有两组主静触头11以及两组辅助静触头12,触头支持组件2包含有两个主动触头21以及两个辅助动触头22,主动触头21、辅助动触头22通过位移与主静触头11、辅助静触头12相接触、分离,进而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主动触头21与主静触头11间的开距大于辅助动触头22与所述辅助静触头12间的开距。
[0013]优选的,主动触头21、主静触头11间的开距与辅助动触头22、辅助静触头12间的开距之差大于1.5mm。
[001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辅助静触头12设置在两个主静触头11中间,两个辅助动触头22设置在两个主动触头21中间(如图2所示)以解决应用时有极性双极直流接触器正负极之间爬电距离过小导致绝缘水平受限的问题。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主静触头11包括第一主静触头111、第二主静触头112、两个所述主动触头21包括第一主动触头211和第二主动触头21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1
和所述第一主动触头211组成正极主回路开关单元4、所述第二主静触头111和所述第二主动触头212组成负极主回路开关单元5;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12包括第一辅助静触头121和第二辅助静触头122;两个所述辅助动触头22包括第一辅助动触头221和第二辅助动触头22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辅助静触头12与所述第一辅助动触头221组成正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6、所述第二辅助静触头122与第二辅助动触头222连接组成负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7。
[0016]优选的,正极主回路开关单元4与正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6同侧,所述负极主回路开关单元5与负极预充电回路开关单元7同侧(如图3所示)。
[0017]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一个接触系统8、两个永磁体组件9,其特征在于,接触系统8还包括上述接触组件。
[0018]实施例2如图4所示,将带有接触组件的直流接触器与外部容性负载和蓄电池连接,在对容性负载充电过程中,触头支持组件2向上位移,由于主动触头21与所述主静触头11间的开距大于辅助动触头22与辅助静触头12间的开距,因此辅助动触头22与辅助静触头12先接触,随后短暂间隔后,主动触头21与主静触头11接触;两个所述主静触头11包括第一主静触头111、第二主静触头112、两个所述主动触头21包括第一主动触头211和第二主动触头21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主静触头111和所述第一主动触头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组件,包括灭弧室组件(1)、触头支持组件(2)和衔铁组件(3),其中所述灭弧室组件(1)含有两组主静触头(11)以及两组辅助静触头(12),所述触头支持组件(2)含有两个主动触头(21)以及两个辅助动触头(22),所述主动触头(21)、所述辅助动触头(22)通过位移与所述主静触头(11)、所述辅助静触头(12)相接触、分离,进而实现直流接触器的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头(21)与所述主静触头(11)间的开距大于所述辅助动触头(22)与所述辅助静触头(12)间的开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头(21)、所述主静触头(11)间的开距与所述辅助动触头(22)、所述辅助静触头(12)间的开距之差大于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主静触头(11)包括第一主静触头(111)、第二主静触头(112)、两个所述主动触头(21)包括第一主动触头(211)和第二主动触头(2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曹文宇,葛鑫龙,赵磊,徐艳春,宋文达,王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