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167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多个管道按照阵列排布,每排相邻管道之间采用支撑架隔离固定;支撑架包括上半支架、下半支架和多个插栓;所述上半支架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左侧边、左底边、半圆形的凹槽边、右底边和右侧边,所述顶边上设有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对称设置在顶边的左右两部分,所述左侧边的中部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右侧边的中部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凹槽边的左侧为左底边,左底边上设有第五燕尾槽,所述凹槽边的右侧为右底边,右底边上设有第六燕尾槽;下半支架的结构与上半支架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保证电力管的稳定性能,更有利于电力管之间的散热,有效地防止电力管因散热不及时发生事故。及时发生事故。及时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管支撑方法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管是采用PE(改性聚乙烯)进行热浸塑或环氧树脂进行内外涂覆的产品,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涂层本身还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不会产生电蚀。吸水率低,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小,能够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还能有效的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环境应力的破坏等。
[0003]现有的电力管通常是简单的管状结构,电力管完成安装后使用过程中难以对电缆提供有效的保护,电力管受到重压、撞击等情况时期内的电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电缆断路;且电力管道在长时间通电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管道之间需要间距散热。另外,厂家生产大量的电力管道后需要在车间内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运输,管道之间没有支撑隔离的装置,很容易造成管道损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有效地保护电力管,隔离电力管,防止电力管受压变形,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力管的稳定性能和散热。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它包括以下内容:S1、多个管道按照阵列排布,每排相邻管道之间采用支撑架隔离固定;所述支撑架包括上半支架、下半支架和多个插栓;所述上半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左侧边、左底边、半圆形的凹槽边、右底边和右侧边,所述顶边上设有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所述左侧边的中部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右侧边的中部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左底边上设有第五燕尾槽,所述右底边上设有第六燕尾槽;所述下半支架的结构与上半支架相同,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上下对称组合成一个支撑架,上下两个半圆形的凹槽边形成一个圆形的管道口;而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的第五燕尾槽和第六燕尾槽分别和下半支架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固定;S2、将下半支架先按照阵列均匀排布,将管道放置在下半支架的半圆形的凹槽边上,再将上半支架放置在下半支架上,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的第五燕尾槽和第六燕尾槽分别和下半支架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固定,底面的第一层管道排布完成;S3、在第一层管道的支撑架上再放置第二层的下半支架,该层下半支架的燕尾槽分别和第一层的上半支架的第一燕尾槽、第二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固定;
S4、在第二层的下半支架的半圆形的凹槽边上放置第二层管道,再将上半支架放置在下半支架上,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的第五燕尾槽和第六燕尾槽分别和下半支架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固定,第二层管道排布完成;S5、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
管道的排布同上。
[0006]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所述第一燕尾槽、第二燕尾槽、第三燕尾槽和第四燕尾槽与凹槽边之间均设有一条加强筋。
[0007]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所述顶边和左侧边通过凹进的圆弧过渡连接,所述顶边和右侧边通过凹进的圆弧过渡连接。
[0008]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对称设置在顶边的左右两部分。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个两个支架组合成支撑架,支架每个边上设有燕尾槽,且设有一个夹持管道的管道口,通过插栓插入两个燕尾槽相对连接形成的插栓孔固定连接,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管,隔离电力管,防止电力管受压变形,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力管的稳定性能,更有利于电力管之间的散热,有效地防止电力管因散热不及时发生事故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插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
[0014]其中:上半支架1、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2、第三燕尾槽1.3、第四燕尾槽1.4、第五燕尾槽1.5、第六燕尾槽1.6、管道口1.7、下半支架2、插栓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
[0016]实施例1:参见图1

图4,图4绘制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给电力管管道的排布方法,它包括以下内容:(1)多个管道按照阵列排布,每排相邻管道之间采用支撑架隔离固定;参见图1,图1绘制了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支撑架包括上半支架1、下半支架2和多个插栓3。
[0017]参见图2,图2绘制了本专利技术的上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上半支架1呈倒置的凹字形,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左侧边、左底边、半圆形的凹槽边、右底边和右
侧边,所述顶边上设有第一燕尾槽1.1和第二燕尾槽1.2,第一燕尾槽1.1和第二燕尾槽1.2对称设置在顶边的左右两部分,所述左侧边的中部设有第三燕尾槽1.3,所述右侧边的中部设有第四燕尾槽1.4,所述凹槽边的左侧为左底边,左底边上设有第五燕尾槽1.5,所述凹槽边的右侧为右底边,右底边上设有第六燕尾槽1.6。
[0018]所述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2、第三燕尾槽1.3和第四燕尾槽1.4与凹槽边之间均设有一条加强筋。
[0019]所述顶边和左侧边通过凹进的圆弧过渡连接,所述顶边和右侧边通过凹进的圆弧过渡连接。
[0020]所述下半支架2的结构与上半支架1相同,上半支架1和下半支架2上下对称,组合成一个管道支撑架,上下两个半圆形的凹槽边形成一个圆形的管道口1.7,用于夹持电力管。而上半支架1和下半支架2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1的第五燕尾槽1.5和第六燕尾槽1.6分别和下半支架2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3固定。
[0021]所述插栓3与上下两个燕尾槽相对连接形成的插栓孔匹配。
[0022](2)将下半支架2先按照阵列均匀排布,将管道放置在下半支架2的半圆形的凹槽边上,再将上半支架1放置在下半支架2上,上半支架1和下半支架2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1的第五燕尾槽1.5和第六燕尾槽1.6分别和下半支架2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3固定,底面的第一层管道排布完成。
[0023](3)在第一层管道的支撑架上再放置第二层的下半支架2,该层下半支架2的燕尾槽分别和第一层的上半支架1的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2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3固定。
[002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管道的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内容:S1、多个管道按照阵列排布,每排相邻管道之间采用支撑架隔离固定;所述支撑架包括上半支架、下半支架和多个插栓;所述上半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顶边、左侧边、左底边、半圆形的凹槽边、右底边和右侧边,所述顶边上设有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所述左侧边的中部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右侧边的中部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左底边上设有第五燕尾槽,所述右底边上设有第六燕尾槽;所述下半支架的结构与上半支架相同,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上下对称组合成一个支撑架,上下两个半圆形的凹槽边形成一个圆形的管道口;而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的第五燕尾槽和第六燕尾槽分别和下半支架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固定;S2、将下半支架先按照阵列均匀排布,将管道放置在下半支架的半圆形的凹槽边上,再将上半支架放置在下半支架上,上半支架和下半支架的底边贴合,上半支架的第五燕尾槽和第六燕尾槽分别和下半支架的底边上的燕尾槽对接,形成左右两个插栓孔,分别插入插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海洋郭红江唐建华陈浩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威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