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14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及系统,步骤S1、利用数字地图获取造山带的要素数据,并根据所述要素数据配准造山带填制底图模板;步骤S2、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造山带的影像数据,并依据所述影像数据在所述底图模板上绘制单元轮廓;步骤S3、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依次为所有所述单元轮廓进行涂色标注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数字地图和遥感技术进行造山带填图,可实现立体可视地数字化填图,避免人工勘探填图造成的效率低下以及精度低的缺点,有效的展现造山带的地形全貌,并且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对造山带地形的要素数据进行标注,避免直接标注在造山带的填制成图上干扰观测视线。图上干扰观测视线。图上干扰观测视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形绘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造山带,是地球上部由岩石圈剧烈构造变动和其物质与结构的重新组建,使地壳挤压收缩所造成的狭长强烈构造变形带,往往在地表形成线状相对隆起的山脉。一般与褶皱带、构造活动带等同义或近乎同义。包括地壳挤压收缩,岩层褶皱、断裂,并伴随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山脉,以及拉伸构造、剪切走滑在形成裂谷、裂陷盆地的同时,相对造成周边抬升,构成的山系。这种横向收缩、垂向增厚,隆升成山而造成构造山脉的作用叫作造山作用或造山运动,与地壳运动中的造陆运动相提并论。
[0003]造山带填图是造山带地质勘查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基岩天然露头和工程地质点等进行系统采集、编录的地面地质观测,综合研究地层层序、岩层构造特征及地表地质规律,编制反映造山带地质特征规律的有关地质图件,为造山带地质勘查相应阶段提供基础地面地质资料。现有煤炭地质填图顺序:收集区域地形图

室内资料收集

野外踏勘

实测剖面、槽探施工编录

填图

报告编制。
[0004]以往根据不同勘探阶段选择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在野外手持地形图与自然界的实际地貌对照,在图上确定地质点,在用专门的纸质记录本描述地质现象,手工绘制素描图,无论工作精度和野外工作量都很大,遇到恶劣天气状况时,还无法开展工作。具有地质工作周期长,人工量大,工作效率低,填图成果不直观,主要利用平面图与剖面图进行组合表达,掩盖了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层物料难以实现逐个分离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利用数字地图获取造山带的要素数据,并根据所述要素数据配准造山带填制底图模板;
[0009]步骤S2、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造山带的影像数据,并依据所述影像数据在所述底图模板上绘制单元轮廓;
[0010]步骤S3、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依次为所有所述单元轮廓进行涂色标注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根据所述要素数据配准造山带填制底图模板的具体方法包括:
[0012]步骤S101、对所述要素数据进行等比例尺压缩获得第二要素数据,并依据第二要
素数据进行造山带的第一三维坐标标定;
[0013]步骤S102、沿所述第一三维坐标边界进行曲线绘制获得造山带的底图模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依据所述影像数据在所述底图模板上绘制单元轮廓的具体方法包括:
[0015]步骤S201、将所述影像数据依据步骤S101中的等比例尺进行压缩获得第二影像数据,并将第二影像数据在底图模板上进行造山带的第二三维坐标标定;
[0016]步骤S202、沿所述第二三维坐标边界进行曲线绘制获得造山带的单元轮廓。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中,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的具体方法包括:
[0018]步骤S301、为各个单元轮廓内部选取互斥的第一灰度色的色块构成色块二维码,并将所述色块二维码填充至各个单元轮廓中;
[0019]步骤S302、在各个单元轮廓相邻交界处的绘制曲线选取与步骤S301中所有第一灰度色互斥的第二灰度色进行填充;
[0020]步骤S303、将各个单元轮廓的要素数据融合在所述色块二维码中进行参数标注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S301中,所述色块二维码包括可编辑边缘区域和操作中心区域,所述操作中心区域用于进入编辑操作平台,所述可编辑边缘区域通过编辑操作平台来赋值要素数据。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中心区域和可编辑边缘区域分别设置一个进入编辑操作平台的编辑标志和一个识别色块二维码标注信息的识别标志;
[0023]当二维码识别终端扫描到可编辑边缘区域的识别标志时,不会进入编辑操作平台;
[0024]当二维码识别终端仅仅只扫描到操作中心区域编辑标志,则进入操作编辑平台。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色块二维码的色块单体由一个实心点标和实心棒标组成,所述实心棒标的一端与实心点标重合;每一个所述的色块单体均包含一种标注信息,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色块单体结合均表示一种标注信息;所述标注信息的表示方法包括:
[0026]以所述操作中心区域的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的平面坐标系,每一个所述色块单体的实心点标对应一个坐标O,实心棒标与实心点标不重合的一端对应一个坐标P,同一个色块单体的坐标O和坐标P组成一个标注信息;色块二维码中所有的色块单体由若干种排列组合方式,每一种排列组合方式都形成一个独立的标注信息;进入编辑操作平台是通过设置每一个排列组合所代表的标注信息。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03中,将各个单元轮廓的要素数据融合在所述色块二维码的具体方法:
[0028]进入编辑操作平台依据所述要素数据对色块单体进行排列组合为单元轮廓生成唯一色块二维码。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的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的系统,包括:
[0030]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要素数据、影响数据,并绘制底图模板、单元轮廓;
[0031]编辑操作平台,用于编辑色块二维码的排列组合融合标注信息;
[0032]二维码识别终端,用于识别色块二维码的标注信息获得造山带的要素数据。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编辑操作平台还包括密码设置模块,用户可通过密码设置模块设置进入编辑操作平台的登入密码。
[003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利用数字地图和遥感技术进行造山带填图,可实现立体可视地数字化填图,避免人工勘探填图造成的效率低下以及精度低的缺点,有效的展现造山带的地形全貌,并且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对造山带地形的要素数据进行标注,可利用色块灰度直观区分造山带的各个地形单元,并且还将各个地形单元的要素数据进行隐藏,避免直接标注在造山带的填制成图上干扰观测视线,使得整体造山带的构造轮廓整洁清晰,同时识别色块二维码即可获取地形参数,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利用数字地图获取造山带的要素数据,并根据所述要素数据配准造山带填制底图模板;步骤S2、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造山带的影像数据,并依据所述影像数据在所述底图模板上绘制单元轮廓;步骤S3、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依次为所有所述单元轮廓进行涂色标注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根据所述要素数据配准造山带填制底图模板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S101、对所述要素数据进行等比例尺压缩获得第二要素数据,并依据第二要素数据进行造山带的第一三维坐标标定;步骤S102、沿所述第一三维坐标边界进行曲线绘制获得造山带的底图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依据所述影像数据在所述底图模板上绘制单元轮廓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S201、将所述影像数据依据步骤S101中的等比例尺进行压缩获得第二影像数据,并将第二影像数据在底图模板上进行造山带的第二三维坐标标定;步骤S202、沿所述第二三维坐标边界进行曲线绘制获得造山带的单元轮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利用二维码标注技术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S301、为各个单元轮廓内部选取互斥的第一灰度色的色块构成色块二维码,并将所述色块二维码填充至各个单元轮廓中;步骤S302、在各个单元轮廓相邻交界处的绘制曲线选取与步骤S301中所有第一灰度色互斥的第二灰度色进行填充;步骤S303、将各个单元轮廓的要素数据融合在所述色块二维码中进行参数标注获得造山带填制成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数字地图的造山带填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01中,所述色块二维码包括可编辑边缘区域和操作中心区域,所述操作中心区域用于进入编辑操作平台,所述可编辑边缘区域通过编辑操作平台来赋值要素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五福王春涛张新远刘建栋宋泰忠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省地质矿产研究院青海省地质遥感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