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90429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牡丹花经微波灭酶灭菌、研磨或压榨、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进行微生物转化即可;其中,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微波功率为300W~800W;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时间为0.5min~10min。制得的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细胞壁破裂完全、可有效防止酶促褐变、外观稳定性好、细胞液收集完全。该制备方法损耗小、原料来源广。将该牡丹花细胞发酵液应用于皮肤外用制剂中,其抗氧化效果和美白效果显著提高、稳定性更好。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的发展,给美容化妆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精细化工美容,而转向更绿色安全及高效的植物美容和细胞基因美容。同时,目前市场上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化妆品有很多,如雅诗兰黛小棕瓶、SK
‑Ⅱ
神仙水等,因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类发酵化妆品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0003]如Lee等研究发现(Lee H S,Kim M R,Park Y,et al.Fermenting Red Ginseng Enhances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as a Novel Skin Care Anti

Aging Ingredient:In Vitro and Animal Stμdy[J].Joμrnal of medicinal food,2012,15(11):1015

1023.),发酵红参对酪氨酸酶活性和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比未发酵的红参更有效。在皮肤致敏试验中,发酵红参的致敏率明显低于未发酵红参。
[0004]牡丹花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μffrμticosa Andr.)的花,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牡丹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因其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现代研究表明牡丹花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以及美白等护肤功效。常用于化妆品的牡丹花提取物多为牡丹花纯露和牡丹花水提液。牡丹花水提液仅含有水溶性成分;牡丹花纯露为牡丹花加水蒸馏而得,其中仅含有少量牡丹花挥发性成分。而牡丹花细胞水通过牡丹花研磨制得,既包含水溶性成分,又保留了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
[0005]通常提取植物中细胞液的方法有压榨法、真空干馏法、磨浆法等。压榨法是指通过压力,将植物的细胞壁压破从而挤出细胞液,此方法在加工过程中不受热,可以提取植物中易挥发的成分。压榨法虽然工艺简单,但是损耗大。真空干馏法是指通过减压干燥来收集物料中的液体及挥发性成分,此方法并不能完全收集植物中的细胞液。磨浆法是指物料通过高速相对连动的定齿与动齿之间,使物料受到强大的剪切力,摩擦力及高频振动等作用,进行粉碎,其优点是提取为冷提取,大分子及色素溶出少,保护热敏物质,提取效率高。虽然磨浆法可以较方便快捷的获取植物中的细胞液,但是,磨浆法仅是物理破壁法,并不能完全促使细胞壁破裂,同时由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会引起细胞液的褐变。因此,为使细胞壁完全破裂以及避免或降低酶促褐变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使细胞壁完全破裂,同时杀灭或抑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0006]中国专利文献CN112111324A中披露了一种低成本、提取效率高的牡丹花原液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1)采收花期初期的丹凤牡丹花瓣;(2)将花瓣于

10℃~

2℃下冷冻保存;(3)利用微波杀菌设备对(2)中冷冻后的花瓣进行高温灭酶灭菌,冷冻后的花瓣依次通过升温区(40~60℃)、高温区(90~100℃)、降温区(70~85℃)直至输送至75~80℃环境下微波灭酶;(4)将(3)中所获得的物料进行压榨,获得牡丹花瓣压榨液;(5)将(4)中的牡丹花瓣压榨液进行静置1~3小时,取上层液体获得牡丹花瓣原液第一粗液;(6)在(5)中的牡丹花瓣原液第一粗液过滤时,压榨液加入2%活性炭,加热搅拌后的牡丹花原液
第二粗液;(7)将牡丹鲜花原液第二粗液二次过滤,获得牡丹鲜花原液,过滤后加入防腐剂。该方法所得牡丹花原液需经过高温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可能会破坏牡丹中的热敏性成分以及吸附部分活性成分。
[0007]中国专利文献CN109730948A公开了从牡丹鲜花中提取牡丹鲜花细胞水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采摘牡丹初开两天的鲜花,保留牡丹花蕊;(2)将(1)中采摘的牡丹鲜花冲洗干净,晾干并压榨,过滤得牡丹汁液和牡丹花渣Ⅰ;(3)将步骤(2)中的牡丹花渣、芍药和辅料经超声旋转蒸发仪旋蒸,将干馏牡丹花渣Ⅰ中的细胞液析出的蒸汽抽取冷凝,得冷凝液Ⅰ,保留剩下的牡丹花渣Ⅱ;(4)在牡丹花渣Ⅱ中加入6~10倍的水,再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灭酶后将酶解液旋转蒸发,蒸汽抽取并冷凝,得冷凝液Ⅱ;(5)将牡丹花汁液、冷凝液Ⅰ、冷凝液Ⅱ合并,得牡丹鲜花细胞水。该方法仅对牡丹花渣Ⅱ进行灭酶,并未对压榨液进行灭酶处理,此牡丹鲜花细胞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影响其外观和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提取植物中细胞液的方法细胞壁破裂不完全、存在酶促褐变、细胞液收集不完全、外观稳定性差、损耗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0009]该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细胞壁破裂完全、可有效防止酶促褐变、外观稳定性好、细胞液收集完全。该制备方法损耗小、原料来源广。将该牡丹花细胞发酵液应用于皮肤外用制剂中,其抗氧化效果和美白效果显著提高、稳定性更好。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牡丹花经微波灭酶灭菌、研磨或压榨、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进行微生物转化即可;
[0012]其中,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微波功率为300W~800W;
[0013]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时间为0.5min~10min。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微波功率优选为350W~800W,例如400W、450W、500W、550W、600W、650W、700W或750W。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时间优选为0.5min~9min,例如2min、3min、5min、7min或9min。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研磨得到的牡丹花研磨粉的粒径为≥5μm,优选为5~120μm,更优选为10~100μm,例如10μm、50μm、80μm或100μm。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榨操作可为本领域常规,优选为采用静压式冷榨机(Carver Laboratory Press,美国FREDS.CARVER.NC公司),压榨压力为4~6MPa,例如5MPa。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方式一般为将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接种至牡丹花浆料发酵培养即可。
[0019]所述双歧杆菌的接种量优选为0.5~20%,例如0.5%、8%或20%,上述百分比为双歧杆菌的用量占所述牡丹花浆料的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0020]所述发酵培养可为25℃~40℃发酵培养3~24h,优选为30℃~40℃发酵培养5~10h,更优选为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牡丹花经微波灭酶灭菌、研磨或压榨、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进行微生物转化即可;其中,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微波功率为300W~800W;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时间为0.5min~10mi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微波功率为350W~800W,例如400W、450W、500W、550W、600W、650W、700W或750W;和/或,所述微波灭酶灭菌的时间为0.5min~9min,例如2min、3min、5min、7min或9min。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得到的牡丹花研磨粉的粒径为≥5μm,优选为5~120μm,更优选为10~100μm,例如10μm、50μm、80μm或10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榨操作的压榨压力为4~6MPa,例如5MP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方式为将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接种至牡丹花浆料发酵培养即可;其中,所述双歧杆菌的接种量为0.5~20%,例如0.5%、8%或20%,上述百分比为所述双歧杆菌的用量占所述牡丹花浆料的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所述发酵培养为25℃~40℃发酵培养3~24h,优选为30℃~40℃发酵培养5~10h,更优选为35℃~38℃发酵培养5~10h。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丹花细胞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进行微生物转化后,还包括离心、过滤、灭菌、过水膜和与防腐剂混合步骤;所述灭菌操作为90℃~100℃水浴灭菌20min~60min,优选为95℃水浴灭菌30min;所述过水膜操作中,采用的水膜厚度为0.22μm~5μm,优选为0.45μm;所述防腐剂为1,2

己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羟苯甲酯、甲基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辛酰羟肟酸和辛甘醇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敏蓉翟春涛张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宜格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