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039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1
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包括圆柱状的搅拌反应罐,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底部固定设有呈三角分布的支架,所述的搅拌反应罐顶部连通设有入料口,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底部连通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顶端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的顶部伸出且与其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顶端动力连接有搅拌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金属刮层和刮板,达到了对搅拌反应罐内侧壁粘接的树脂进行边搅拌边刮除的效果,通过于横杆以及搅拌头裸露的表面均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由于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疏水性,树脂不会残留在搅拌组件上,能够有效减轻搅拌组件的负担。能够有效减轻搅拌组件的负担。能够有效减轻搅拌组件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树脂生产
,尤其是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目前中国专利号为ZL201821172702.8,专利名称为一种树脂生产加工用搅拌装置,公开了一种树脂生产加工用搅拌装置,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拉杆、毛刷、弹簧、转板以及高压喷头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搅拌箱进行清理,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快了清理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实用性。但其还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树脂具有一定的粘滞性,树脂做离心运动时容易残留在搅拌框以及搅拌箱的内壁上,积累过多容易加重搅拌组件的工作负担,同时会导致搅拌不够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其解决了由于树脂具有一定的粘滞性,树脂做离心运动时容易残留在搅拌框以及搅拌箱的内壁上,积累过多容易加重搅拌组件的工作负担,同时会导致搅拌不够均匀等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包括圆柱状的搅拌反应罐,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底部固定设有呈三角分布的支架,所述的搅拌反应罐顶部连通设有入料口,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底部连通设有出料口,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顶端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的顶部伸出且与其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顶端动力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的搅拌轴底端向所述的搅拌反应罐的底部竖直延伸且与其底端留有间隙,所述的搅拌轴外侧固定连接有隔套,所述的隔套的长度与所述的搅拌轴在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腔中延伸的长度相等,所述的隔套外侧沿其轴向从上到下等距且固定设有五组搅拌组件,每一组搅拌组件包括三个固定设置于所述的隔套外侧的横杆,所述的横杆远离所述的隔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壁接触的搅拌头,所述的搅拌头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壁接触的端面设置为与之适配的曲面,所述的搅拌头内设有蓄力槽,所述的蓄力槽内滑动设有顶杆,所述的顶杆一端与所述的蓄力槽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蓄力弹簧,所述的顶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矩状的刮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横杆沿所述的隔套的周向间隔120
°
等距设置,所述的横杆与所述的隔套垂直设置。
[0007]进一步地,每一组搅拌组件内的横杆沿所述的搅拌轴的轴向相互错位排列,从上到下依次错位24
°
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横杆以及所述的搅拌头裸露的表面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刮板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壁弹性贴合,所述的刮板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壁弹性贴合的端面设置为与之适配的曲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刮板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内壁弹性贴合的端面设有有金属刮层。
[0011]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金属刮层和刮板,达到了对搅拌反应罐内侧壁粘接的树脂进行边搅拌边刮除的效果,通过于横杆以及搅拌头裸露的表面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由于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疏水性,树脂不会残留在搅拌组件上,能够有效减轻搅拌组件的负担,从而解决了树脂做离心运动时容易残留在搅拌框以及搅拌箱的内壁上,加重搅拌组件的工作负担,导致搅拌不够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搅拌组件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搅拌反应罐;11、搅拌轴;12、隔套;13、搅拌电机;14、入料口;15、横杆;16、搅拌头;17、聚四氟乙烯涂层;18、支架;19、出料口;20、刮板;21、蓄力槽;22、搅拌组件;23、蓄力弹簧; 24、顶杆;25、金属刮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包括圆柱状的搅拌反应罐10,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底部固定设有呈三角分布的支架18,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顶部连通设有入料口14,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底部连通设有出料口19,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11,所述的搅拌轴11顶端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的顶部伸出且与其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11顶端动力连接有搅拌电机13,所述的搅拌轴11底端向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的底部竖直延伸且与其底端留有间隙,所述的搅拌轴11外侧固定连接有隔套12,所述的隔套12的长度与所述的搅拌轴11在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腔中延伸的长度相等,所述的隔套12外侧沿其轴向从上到下等距且固定设有五组搅拌组件22,每一组搅拌组件22包括三个固定设置于所述的隔套12外侧的横杆15,所述的横杆15远离所述的隔套 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接触的搅拌头16,所述的搅拌头16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接触的端面设置为与之适配的曲面,所述的搅拌头16内设有蓄力槽21,所述的蓄力槽21内滑动设有顶杆24,所述的顶杆24一端与所述的蓄力槽21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蓄力弹簧23,所述的顶杆2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矩状的刮板20。
[002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横杆15沿所述的隔套12的周向间隔120
°
等距设置,所述的横杆15与所述的隔套12垂直设置,便于实现对树脂的均匀搅拌。
[0022]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一组搅拌组件22内的横杆15沿所述的搅拌轴11的轴向相互错位排列,从上到下依次错位24
°
设置,使得搅拌时能够更为充分。
[002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横杆15以及所述的搅拌头16裸露的表面均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7,能够有效防止树脂残留在所述的搅拌组件22内。
[002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刮板20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弹性贴合,所述的刮板20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弹性贴合的端面设置为与之适配的曲面,便于提升刮擦树脂的效果。
[002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刮板20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弹性贴合的端面设有有金属刮层25,能够有效刮擦掉残留在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的树脂。
[0026]具体实施时,当对树脂进行搅拌时,首先通过入料口14导进搅拌反应罐 10内,再开启搅拌电机13,从而通过横杆15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溶剂树脂的搅拌装置,包括圆柱状的搅拌反应罐(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底部固定设有呈三角分布的支架(18),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顶部连通设有入料口(14),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底部连通设有出料口(19),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11),所述的搅拌轴(11)顶端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的顶部伸出且与其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11)顶端动力连接有搅拌电机(13),所述的搅拌轴(11)底端向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的底部竖直延伸且与其底端留有间隙,所述的搅拌轴(11)外侧固定连接有隔套(12),所述的隔套(12)的长度与所述的搅拌轴(11)在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腔中延伸的长度相等,所述的隔套(12)外侧沿其轴向从上到下等距且固定设有五组搅拌组件(22),每一组搅拌组件(22)包括三个固定设置于所述的隔套(12)外侧的横杆(15),所述的横杆(15)远离所述的隔套(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接触的搅拌头(16),所述的搅拌头(16)与所述的搅拌反应罐(10)内壁接触的端面设置为与之适配的曲面,所述的搅拌头(16)内设有蓄力槽(21),所述的蓄力槽(21)内滑动设有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远海移玉陈叶华高治恒曾庆伟熊健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惠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