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消失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38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作台消失模,工作台消失模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若干横向筋板、若干纵向筋板及支撑块。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法铸造的工作台,由于没有消失模的燃烧,杜绝了因消失模燃烧产生的成品气孔缺陷、皱皮缺陷、夹杂夹渣缺陷,成品质量大为提高,且由于流道内没有消失模堵塞,铁水浇铸时间更短,成品质量均一性更高。成品质量均一性更高。成品质量均一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台消失模


[0001]本技术涉及消失模铸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台消失模。

技术介绍

[0002]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现有的消失模铸造的生产原理是:按EPC工艺先制成泡塑模型,涂挂特制涂料,干燥后置于特制砂箱中,填入干砂,三维振动紧实,抽真空状态下浇铸,模型气化消失,金属置换模型,复制出与泡塑模一样的铸件,冷凝后释放真空,从松散的砂中取出铸件,进行下一个循环。
[0003]现有消失模铸造存在以下问题:消失模铸造浇注过程是钢液充型,同时泡塑模具汽化消失的过程,消失模裂解时的发气过程,气体进入铸件而产生气孔,形成气孔缺陷;消失模遇高温金属热解形成大量的碳来不及排出型腔外而保存在磨球上,形成皱皮缺陷;消失模裂解后形成的夹渣来不及上浮、清除,形成夹杂和夹渣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作台消失模,使用该工作台消失模铸造的工作台成品质量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工作台消失模,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若干横向筋板、若干纵向筋板及支撑块,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矩形框架,横向筋板与纵向筋板十字交叉设于矩形框架中,横向筋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及右侧板连接,纵向筋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前侧板及后侧板连接,顶板的底面分别与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连接,顶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及右侧板连接,顶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前侧板及后侧板设有间距,顶板顶面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平面,顶板顶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低于第一平面;底板的上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连接;支撑块设于顶板的第一平面内,支撑块的底面与底板连接,支撑块的顶面共面且均凸出顶板第一平面,支撑块的侧面与顶板、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连接,支撑块设有三组以上,每组两块,两块支撑块沿工作台中心线对称分布,三组以上支撑块等间隔分布,支撑块的顶面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圆锥沉孔;
[0007]相邻两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与底板围合成若干纵横排列的第一型腔,顶板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型腔相通且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纵向筋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连通左右两侧的第一型腔;横向筋板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第四通孔连通前后两侧的第一型腔;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第五通孔左侧第一型腔相通;第六通孔与右侧第一型腔相通;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同心。
[0008]进一步地,第一型腔共设有12行,11列,第一平面内设置有五列,支撑块供设有五组。
[0009]进一步地,矩形框架的长度为3~6m,宽度为3~4m,厚度为150~300mm。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铸造的工作台,由于没有消失模的燃烧,杜绝了因消失模燃烧产生的成品气孔缺陷、皱皮缺陷、夹杂夹渣缺陷,成品质量大为提高,且由于流道内没有消失模堵塞,铁水浇铸时间更短,成品质量均一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台消失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横向剖视图。
[0013]图3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实施例1
[0016]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工作台消失模,包括左侧板3、右侧板1、前侧板4、后侧板2、顶板6、底板5、若干横向筋板71、若干纵向筋板72及支撑块8,左侧板3、右侧板1、前侧板4、后侧板2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矩形框架,横向筋板71与纵向筋板72十字交叉设于矩形框架中,横向筋板71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左侧板4及右侧板1连接,纵向筋板7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前侧板4及后侧板2连接,顶板6的底面分别与横向筋板71及纵向筋板72连接,顶板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左侧板3及右侧板1连接,顶板6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前侧板4及后侧板2设有间距,顶板6顶面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平面61,顶板6顶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平面62,第二平面62低于第一平面61;底板5的上侧面分别与左侧板3、右侧板1、前侧板4、后侧板2、顶板6、底板5、横向筋板8及纵向筋板7连接;支撑块8设于顶板的第一平面61内,支撑块8的底面与底板5连接,支撑块8的顶面63共面且均凸出顶板第一平面61,支撑块8的侧面与顶板6、横向筋板71及纵向筋板72连接,支撑块8设有三组以上,每组两块,两块支撑块8沿工作台中心线对称分布,三组以上支撑块8等间隔分布,支撑块8的顶面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圆锥沉孔;
[0017]相邻两横向筋板8及纵向筋板7与底板5围合成若干纵横排列的第一型腔9,顶板的第一平面61及第二平面62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型腔9相通且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65及第二通孔66,纵向筋板72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721,第三通孔721连通左右两侧的第一型腔9;横向筋板71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711,第四通孔711连通前后两侧的第一型腔9;左侧板3及右侧板1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五通孔31及第六通孔11,第五通孔31与左侧第一型腔相通;第六通孔11与右侧第一型腔相通;第五通孔31与第六通孔11同心。
[00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型腔9共设有12行,11列,第一平面61内设置有五列,支撑块8供设有五组,两组分别设于第一平面的两端,其余三组均匀分布在第一平面的中心部,相邻两组支撑板8之间设有三行、三列第二通孔66。矩形框架的长度为4m,宽度为3m,厚度为250mm,第一型腔9。
[0019]实施例1所述工作台消失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将制作完成的消失模沿第五通孔31与第六通孔11的中心连线O1剖分为上模组和下模组两部分;
[0021]2)、取第一模箱22放置在一个水平支撑面上,将下模组底朝下置于第一模箱中,使下模组底板5的底面贴合水平支撑面;
[0022]3)、将下模组通过X1、X2、X3、Y1、Y2分为虚拟的六个单元,Y1、Y2为第一平面61与第二平面62的相交线,X1、X2、X3为中间组支撑块8的中心线,在每一单元内相连通的型腔中放置若干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使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在交叉处连接为钢筋网;在每一单元的四个钢筋连接处连接一个竖直钢筋,在竖直钢筋的端部设置圆孔;将上模组置于第一模箱中并与下模组合拢;
[0023]4)、依次向第一模箱的每一单元内打砂,使砂层高过各单元顶面,将高出模组顶面的砂层刮除,并在每一单元的上方包裹竖直钢筋的砂层切割出四个方菱锥形定位柱;
[0024]5)、待第一模箱内砂型硬化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台消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若干横向筋板、若干纵向筋板及支撑块,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矩形框架,横向筋板与纵向筋板十字交叉设于矩形框架中,横向筋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及右侧板连接,纵向筋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前侧板及后侧板连接,顶板的底面分别与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连接,顶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及右侧板连接,顶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与前侧板及后侧板设有间距,顶板顶面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平面,顶板顶面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低于第一平面;底板的上侧面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连接;支撑块设于顶板的第一平面内,支撑块的底面与底板连接,支撑块的顶面共面且均凸出顶板第一平面,支撑块的侧面与顶板、横向筋板及纵向筋板连接,支撑块设有三组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智赵善平吕锡震施小福许建军高雪平江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龙宁机床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