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38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进液部件;第一腔室,与所述进液部件连通;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通处设置离子选择性膜,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电极;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通处设置参比电极半透膜,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电极。所述微流控芯片将电极结构微型化,直接做在微流控芯片内部,大大降低封装难度与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初步控制了水环境污染急剧恶化的势头,但当前水环境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峻,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局性问题。目前对于水质检测的常用指标有pH、总磷、总氮、COD、氨氮等项目。其中氨氮对水体造成污染,使鱼类死亡,水生生物发生急性氨氮中毒,或形成亚硝酸盐危害人类的健康。测定水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合成氨化肥厂废水、农田排水等。现有的微流控芯片普遍存在体积较大,封装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0005]进液部件;
[0006]第一腔室,与所述进液部件连通;
[0007]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通处设置离子选择性膜,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一电极;
[0008]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通处设置参比电极半透膜,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第二电极。
[0009]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微流控芯片将电极结构微型化,直接做在微流控芯片内部,大大的降低封装难度与成本。<br/>附图说明
[0010]图1显示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显示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显示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的正视爆照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显示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的后视爆照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显示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中中间层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显示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的液体输送路径。
[0016]附图标记
[0017]1ꢀꢀꢀꢀꢀꢀꢀꢀꢀꢀꢀꢀꢀꢀꢀꢀꢀꢀꢀꢀꢀꢀ
进液部件
[0018]11
ꢀꢀꢀꢀꢀꢀꢀꢀꢀꢀꢀꢀꢀꢀꢀꢀꢀꢀꢀꢀꢀ
待测液流样本第一进液口
[0019]12
ꢀꢀꢀꢀꢀꢀꢀꢀꢀꢀꢀꢀꢀꢀꢀꢀꢀꢀꢀꢀꢀ
待测液流样本第二进液口
[0020]13
ꢀꢀꢀꢀꢀꢀꢀꢀꢀꢀꢀꢀꢀꢀꢀꢀꢀꢀꢀꢀꢀ
标准液体第一进液口
[0021]14
ꢀꢀꢀꢀꢀꢀꢀꢀꢀꢀꢀꢀꢀꢀꢀꢀꢀꢀꢀꢀꢀ
标准液体第二进液口
[0022]15
ꢀꢀꢀꢀꢀꢀꢀꢀꢀꢀꢀꢀꢀꢀꢀꢀꢀꢀꢀꢀꢀ
标准液体储液槽
[0023]151
ꢀꢀꢀꢀꢀꢀꢀꢀꢀꢀꢀꢀꢀꢀꢀꢀꢀꢀꢀꢀ
储液槽进液口
[0024]16
ꢀꢀꢀꢀꢀꢀꢀꢀꢀꢀꢀꢀꢀꢀꢀꢀꢀꢀꢀꢀꢀ
共享流道
[0025]2ꢀꢀꢀꢀꢀꢀꢀꢀꢀꢀꢀꢀꢀꢀꢀꢀꢀꢀꢀꢀꢀꢀ
第一腔室
[0026]3ꢀꢀꢀꢀꢀꢀꢀꢀꢀꢀꢀꢀꢀꢀꢀꢀꢀꢀꢀꢀꢀꢀ
第二腔室
[0027]31
ꢀꢀꢀꢀꢀꢀꢀꢀꢀꢀꢀꢀꢀꢀꢀꢀꢀꢀꢀꢀꢀ
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的连通处
[0028]32
ꢀꢀꢀꢀꢀꢀꢀꢀꢀꢀꢀꢀꢀꢀꢀꢀꢀꢀꢀꢀꢀ
第一电极固定通孔
[0029]4ꢀꢀꢀꢀꢀꢀꢀꢀꢀꢀꢀꢀꢀꢀꢀꢀꢀꢀꢀꢀꢀꢀ
第三腔室
[0030]41
ꢀꢀꢀꢀꢀꢀꢀꢀꢀꢀꢀꢀꢀꢀꢀꢀꢀꢀꢀꢀꢀ
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的连通处
[0031]42
ꢀꢀꢀꢀꢀꢀꢀꢀꢀꢀꢀꢀꢀꢀꢀꢀꢀꢀꢀꢀꢀ
第二电极固定通孔
[0032]5ꢀꢀꢀꢀꢀꢀꢀꢀꢀꢀꢀꢀꢀꢀꢀꢀꢀꢀꢀꢀꢀꢀ
第一排气口
[0033]6ꢀꢀꢀꢀꢀꢀꢀꢀꢀꢀꢀꢀꢀꢀꢀꢀꢀꢀꢀꢀꢀꢀ
第二排气口
[0034]7ꢀꢀꢀꢀꢀꢀꢀꢀꢀꢀꢀꢀꢀꢀꢀꢀꢀꢀꢀꢀꢀꢀ
温度传感器
[0035]8ꢀꢀꢀꢀꢀꢀꢀꢀꢀꢀꢀꢀꢀꢀꢀꢀꢀꢀꢀꢀꢀꢀ
第四腔室
[0036]81
ꢀꢀꢀꢀꢀꢀꢀꢀꢀꢀꢀꢀꢀꢀꢀꢀꢀꢀꢀꢀꢀ
pH传感器
[0037]82
ꢀꢀꢀꢀꢀꢀꢀꢀꢀꢀꢀꢀꢀꢀꢀꢀꢀꢀꢀꢀꢀ
第四腔室进液口
[0038]83
ꢀꢀꢀꢀꢀꢀꢀꢀꢀꢀꢀꢀꢀꢀꢀꢀꢀꢀꢀꢀꢀ
第四腔室出液口
[0039]9ꢀꢀꢀꢀꢀꢀꢀꢀꢀꢀꢀꢀꢀꢀꢀꢀꢀꢀꢀꢀꢀꢀ
排液口
[0040]10
ꢀꢀꢀꢀꢀꢀꢀꢀꢀꢀꢀꢀꢀꢀꢀꢀꢀꢀꢀꢀꢀ
电路部
[0041]111
ꢀꢀꢀꢀꢀꢀꢀꢀꢀꢀꢀꢀꢀꢀꢀꢀꢀꢀꢀꢀ
固定通孔
[0042]121
ꢀꢀꢀꢀꢀꢀꢀꢀꢀꢀꢀꢀꢀꢀꢀꢀꢀꢀꢀꢀ
pH传感器安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4]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4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0046]进液部件1;
[0047]第一腔室2,与所述进液部件1连通;
[0048]第二腔室3,与所述第一腔室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与所述第一腔室2的连通处31设置离子选择性膜,所述第二腔室3内设有第一电极;
[0049]第三腔室4,与所述第一腔室2连通;所述第三腔室4与所述第一腔室2的连通处41设置参比电极半透膜,所述第二腔室3内设有第二电极。
[0050]进液部件1用于接收待测液流样本和/或标准液体。第一腔室2用于缓存待测液流样本和标准液体。
[0051]本技术将电极结构微型化,直接做在微流控芯片内部,大大降低封装难度与成本。本技术微流控芯片可更换不同的离子选择膜起到分离不同离子的作用,如铵离子选择性膜、硝酸根选择性膜、钙离子选择性膜、钠离子选择性膜等。参比电极半透膜一般由多孔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部件(1);第一腔室(2),与所述进液部件(1)连通;第二腔室(3),与所述第一腔室(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与所述第一腔室(2)的连通处(31)设置离子选择性膜,所述第二腔室(3)内设有第一电极;第三腔室(4),与所述第一腔室(2)连通;所述第三腔室(4)与所述第一腔室(2)的连通处(41)设置参比电极半透膜,所述第二腔室(3)内设有第二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件(1)包括待测液流样本第一进液口(11)、待测液流样本第二进液口(12)、标准液体第一进液口(13)和标准液体第二进液口(14),所述待测液流样本第二进液口(12)和所述标准液体第二进液口(14)与所述第一腔室(2)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所述待测液流样本第一进液口(11)经阀门与所述待测液流样本第二进液口(12)连通;2)所述标准液体第一进液口(13)经阀门与所述标准液体第二进液口(14)连通;3)所述进液部件(1)还包括标准液体储液槽(15),所述标准液体储液槽(15)与所述标准液体第一进液口(13)连通;4)所述标准液体第一进液口(1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5)所述进液部件(1)还包括共享流道(16),所述待测液流样本第二进液口(12)和所述标准液体第二进液口(14)经所述共享流道(16)与所述第一腔室(2)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特征3)中,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31)所述标准液体储液槽(15)上还设有储液槽进液口(151);32)所述标准液体储液槽(15)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a1)所述微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林辰刘应卫赵然黄智伟董子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中观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