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35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包括壳体、偏心套、内转子、外转子,所述的外转子设置在偏心套内,所述的内转子设置子在所述的外转子内部,所述的壳体设置在偏心套上,完全覆盖内转子、外转子,所述的壳体包括配合面,所述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凸起于配合面的泵轴通孔,所述的泵轴通孔两侧设置有有隔板一、隔板二,所述的隔板二能完全覆盖内转子和外转子形成的空腔,所述的隔板一、隔板二和泵轴通孔将配合面分隔为进油型腔和出油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出油型腔面积明显增加,既能有效密封进、出油口,又延长了进油时间,最大限度完成吸油过程,从而满足滑油泵低温、低压、高速的高空使用要求。用要求。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滑油泵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滑油泵的进、出油槽分布在级间壳体上,进、出油槽的结构直接影响滑油泵的性能,现行的级间壳体进、出油槽的容积较小,工作油液填充效率很低,虽可满足滑油泵地面使用要求,但无法满足航空产品低温、低压及高速的高空使用要求。
[0003]由于高转速是规定的指标,无法改变,且滑油泵又在向高速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改善产品在高转速条件下的高空性能,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在实现进、出油功能的同时,能有效改善产品低温、低压、高速条件下的工作效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包括壳体、偏心套、内转子、外转子,所述的外转子设置在偏心套内,所述的内转子设置在所述的外转子内部,所述的壳体设置在偏心套上,完全覆盖内转子、外转子,所述的壳体包括配合面,所述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凸起于配合面的泵轴通孔,所述的泵轴通孔两侧设置有有隔板一、隔板二,所述的隔板二能完全覆盖内转子和外转子形成的空腔,所述的隔板一、隔板二和泵轴通孔将配合面分隔为进油型腔和出油型腔。
[0007]进一步,所述的隔板一为扇形结构,在满足流量要求时,增加隔板一的强度和可靠性。
[0008]进一步,所述的隔板二在位于进油型腔一侧设置有一个向隔板二内部凹陷的凹槽。
[0009]进一步,所述的凹槽为40
°
~50
°

[0010]进一步,所述的泵轴通孔内设置有泵轴,所述的内转子、外转子均设置在泵轴上。
[0011]进一步,所述的泵轴通孔、隔板一、隔板二凸起于配合面的高度不小于3mm,不会降低级间转子结构容积效率。
[0012]进一步,所述的内转子由灰铁材料制成,外转子由轴承钢材料制成,偏心套以及壳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本技术的进、出油型腔面积明显增加,既能有效密封进、出油口,又延长了进油时间,最大限度完成吸油过程,从而满足滑油泵低温、低压、高速的高空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壳体,2

偏心套,3

内转子,4

外转子,5

泵轴通孔,6

配合面,7

隔板一,8

隔板二,9

进油型腔,10

出油型腔,11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19]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包括壳体1、偏心套2、内转子3、外转子4,所述的外转子4设置在偏心套2内,所述的内转子3设置在所述的外转子4内部,所述的壳体1设置在偏心套2上,完全覆盖内转子3、外转子4,所述的壳体1包括配合面6,所述的配合面6上设置有凸起于配合面6的泵轴通孔5,所述的泵轴通孔5两侧设置有有隔板一7、隔板二8,所述的隔板二8完全覆盖内转子3和外转子4形成的空腔,所述的隔板一7、隔板二8和泵轴通孔5将配合面6分隔为进油型腔9和出油型腔10。
[0020]进一步,所述的隔板一7为扇形结构,在满足流量要求时,增加隔板一7的强度和可靠性。
[0021]进一步,所述的隔板二8在位于进油型腔9一侧设置有一个向隔板二8内部凹陷的凹槽11,所述的凹槽11为40
°
~50
°

[0022]进一步,所述的泵轴通孔5内设置有泵轴,所述的内转子3、外转子4均设置在泵轴上。
[0023]进一步,所述的泵轴通孔5、隔板一7、隔板二8凸起于配合面6的高度不小于3mm,不会降低级间转子结构容积效率。
[0024]进一步,所述的内转子3由灰铁材料制成,外转子4由轴承钢材料制成,偏心套2以及壳体1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0025]级间转子设计时主要考虑进、出油型腔的型线及型腔深度,但由于滑油泵转速较高,吸油过程时间变短,尤其高空状态下进油型腔9来不及充分吸油就已转出进油型腔9,进油型腔9吸入的油量减少直接导致油量降低,进而导致泵的效率降低。因此将级间转子结构的壳体1上确定最大进油型腔位置的两条型线同时向出口方向偏转,可以有效延长进油时间,增加绝对进油量,提升地面和高空容积效率。
[0026]通过多轮改进及仿真分析,如图1所示,选择内转子3向出油型腔10方向旋转35
°
的位置,此时吸油腔面积(如图1中所述的阴影部分,即内转子3和外转子4形成的空腔)为最大进油面积的92.57%,级间转子结构仿真分析增压级地面容积效率为89%,高空容积效率为58.7%,高于未优化前滑油泵的容积效率(优化前地面容积效率为82%,高空容积效率为49.5%)。
[00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偏心套(2)、内转子(3)、外转子(4),所述的外转子(4)设置在偏心套(2)内,所述的内转子(3)设置在所述的外转子(4)内部,所述的壳体(1)设置在偏心套(2)上,完全覆盖内转子(3)、外转子(4),所述的壳体(1)包括配合面(6),所述的配合面(6)上设置有凸起于配合面的泵轴通孔(5),所述的泵轴通孔(5)两侧设置有有隔板一(7)、隔板二(8),所述的隔板二(8)完全覆盖内转子(3)和外转子(4)形成的空腔,所述的隔板一(7)、隔板二(8)和泵轴通孔(5)将配合面(6)分隔为进油型腔(9)和出油型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一(7)为扇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级间转子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传琳肖强那国雨翟振强黄林武程苍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