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011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包括井管,井管的下部与含水层相对的部位设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底端设有沉淀管,沉淀管的底端封口;井管的外周套设有套管,套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含水层顶部的隔水底板内,钻孔的直径小于套管的直径;井管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低渗透填料,过滤器和钻孔内壁之间填充有滤料。该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保证套管与周围含水层地层实现无缝接触,钢套管完全阻隔了上层污染水沿孔壁渗入下层含水层,且有效避免了上层污染水渗入到下层含水层中,保证建井过程中不会对下层水造成干扰;多段式拼接式的井管和套管,使井管和套管可以实现任意长度组合,应用更为灵活、广泛。广泛。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文地质调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一般建立丛式地下水监测组井,分别监测上层滞水、潜水含水层、承压水含水层水质,建井质量效果直接影响地下水污染结论。当前市场上建井模式除Geoprobe钻机可采用直推式套管跟进钻进建立监测井以外,其他钻机均是从地面至目的含水层实行一钻到底,直接下井管,在井管与孔壁的混合水中填滤料于滤管段,填膨润土或黏土球(粉)止住井管的实管部位,止水完全靠实管段以上的黏土球,效果不是很好。即使是Geoprobe钻机直推式套管跟进钻进建井也是在没有抽取上层污染水的情况下,先拔套管后止水,且井壁水平止水厚度仅12.5mm,止水效果不佳,水质一般浑浊。这些方法无疑均会将上层污染水混合到下层含水层中,影响了下层水的监测结果,甚至误导了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防止污染水进入监测井内。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位于垂直于地面竖直钻设的钻孔内,所述钻孔向下延伸至含水层,所述含水层为潜水含水层或承压水层,所述止水装置包括井管,所述井管从钻孔的顶部伸入钻孔底部;
[0006]所述井管的下部与含水层相对的部位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底端设有沉淀管,所述沉淀管的底端封口;
[0007]所述井管的外周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端向下延伸至含水层顶部的隔水底板内,所述钻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管的直径;
[0008]所述井管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低渗透填料,所述过滤器和钻孔内壁之间填充有滤料。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由分布有若干滤眼的井管下段构成,所述过滤器的外周包裹有滤网。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的外周包裹有两层滤网;
[0011]所述滤网为80目滤网。
[0012]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无缝钢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直径小于所述套管直径,所述钻孔直径与所述套管直径之间的差值为6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低渗透填料为黏土球。
[0015]进一步地,所述滤料为石英砂砾。
[0016]进一步地,所述滤料的顶面高度高于所述过滤器的顶面高度0.5m。
[0017]进一步地,所述井管和套管均为多段组合式结构。
[0018]进一步地,组成井管的各管段之间通过干密封式螺纹连接;
[0019]组成套管的各管段之间通过接箍连接。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该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在钻孔内嵌接套管,且套管的直径大于钻孔的直径,能保证套管与周围含水层地层实现无缝接触,钢套管完全阻隔了上层污染水沿孔壁渗入下层含水层,起到第一层止水效果。
[0022](2)该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套管进入上层水底部的隔水底板中,保证了套管内上层污染水能够完全抽取干净,用自来水清洗套管内部数次,做到进一步清理,有效避免了上层污染水渗入到下层含水层中,保证建井过程中不会对下层水造成干扰,起到第二层止水效果。
[0023](3)该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由于各场地上部止水段深度不一样,井管和套管均采用多段式拼接结构,使井管和套管可以实现任意长度组合,应用更为灵活、广泛。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井管;2

过滤器;3

沉淀管;4

套管;5

接箍;6

填料;7

滤料;10

钻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位于垂直于地面竖直钻设的钻孔10内,该钻孔10向下依次穿过上层滞水层和潜水含水层,直至伸入承压水层内,止水装置包括井管1,该井管1为直径75mm的PVC井管1,井管1从钻孔10的顶部伸入钻孔10底部;
[0035]井管1的下部与含水层相对的部位均布有若干滤眼,使得地下水可以沿滤眼进入井管1内,便于进行水质监测,井管1的底端设有PVC的沉淀管3,该沉淀管3的底端封口,避免钻孔10底部的泥沙影响水质及监测结果;
[0036]为了避免钻孔10内的承压水层泥沙经滤眼进入井管1内部,过滤器2的外周包裹有两层PVC滤网,且优选80目滤网,以达到最佳的泥沙过滤效果;
[0037]为了避免上层滞水层和潜水含水层的污水进入井管1底端,井管1的外周套设有套管4,该套管4的底端向下延伸潜水含水层隔水底板内,邻近过滤器2顶端的位置,潜水含水层隔水底板为极微透水黏土层,透水率极小,且钻孔10的直径小于套管4的直径,能保证套管4与周围含水层地层实现无缝接触,使套管4与潜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位于垂直于地面竖直钻设的钻孔(10)内,所述钻孔(10)向下延伸至含水层,所述含水层为潜水含水层或承压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装置包括井管(1),所述井管(1)从钻孔(10)的顶部伸入钻孔(10)底部;所述井管(1)的下部与含水层相对的部位设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的底端设有沉淀管(3),所述沉淀管(3)的底端封口;所述井管(1)的外周套设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底端向下延伸至含水层顶部的隔水底板内,所述钻孔(10)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管(4)的直径;所述井管(1)和套管(4)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低渗透填料(6),所述过滤器(2)和钻孔(10)内壁之间填充有滤料(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由分布有若干滤眼的井管(1)下段构成,所述过滤器(2)的外周包裹有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丛式监测井的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的外周包裹有两层滤网;所述滤网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竞雄任璇侯志敏肖传宁段志强李连营孙怀军穆磊刘承磊易喆宋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