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螺杆、螺纹套、滑块、槽体、L形杆、T形板,所述L形杆的一端固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筒体的外壁上方。该实用性强的台钻,通过第二电机、第一螺杆、螺纹筒、滑块、槽体、L形杆、T形板和滑轨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T形板和滑轨构成的滑动限位,使得螺纹套可通过槽体和L形杆的滑动相连带动筒体稳定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筒体可带动钻头匀速钻孔,解决了主轴依靠手动进给的方式钻孔,手动的方式进给速度不均匀,容易将钻头打断的问题。容易将钻头打断的问题。容易将钻头打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
[0001]本技术涉及台式钻床
,具体为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
技术介绍
[0002]台式钻床简称台钻,是指可安放在作业台上,主轴竖直布置的小型钻床。台式钻床钻孔直径一般在13毫米以下,一般不超过25毫米。其主轴变速一般通过改变三角带在塔型带轮上的位置来实现,主轴进给靠手动操作。
[0003]现有的台钻在使用时,主轴依靠手动进给的方式钻孔,手动的方式进给速度不均匀,容易将钻头打断,且工件大多需要单手挤压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相对不稳定,可能会对手部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主轴依靠手动进给的方式钻孔,手动的方式进给速度不均匀,容易将钻头打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外壁间隙配合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壁间隙配合于壳体的通孔内壁,所述筒体的底部安装有钻头,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升降机构;
[000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螺杆、螺纹套、滑块、槽体、L形杆、T形板;
[0007]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壳体的左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一侧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壳体的内腔一侧,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螺纹相连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壁一侧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相连于壳体内腔一侧的滑槽内壁,所述螺纹套的外壁另一侧固接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壁滑动相连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一端固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筒体的外壁上方。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一侧固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滑动相连于T形板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固接有底座。
[0010]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固定机构;
[0011]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箱体、第二螺杆、块体和夹杆;
[0012]所述箱体安装于立柱的一侧,所述箱体的内腔两侧通过轴承均转动相连有第二螺杆,两个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均螺纹相连有块体,两个所述块体的外壁一侧分别滑动相连于箱体底部两侧的滑槽内壁,两个所述块体的外壁另一侧均固接有夹杆,两个所述夹杆的外壁分别滑动相连于箱体顶部两侧的通槽内壁。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腔设有传动机构;
[001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杆体、把手、主动轮和从动轮;
[0015]所述杆体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箱体的底部,所述杆体的一端固接有把手,所述杆
体的另一端固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的一侧分别固接于两个第二螺杆的一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7]该实用性强的台钻,通过第二电机、第一螺杆、螺纹筒、滑块、槽体、L形杆、T形板和滑轨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二电机可带动第一螺杆转动,通过滑块和壳体内腔一侧滑槽的滑动相连,使得第一螺杆的转动可带动螺纹套稳定的左右移动,通过T形板和滑轨构成的滑动限位,使得螺纹套可通过槽体和L形杆的滑动相连带动筒体稳定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筒体可带动钻头匀速钻孔,解决了主轴依靠手动进给的方式钻孔,手动的方式进给速度不均匀,容易将钻头打断的问题。
[0018]通过第二螺杆、块体和夹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块体和箱体底部滑槽的滑动相连,使得两个第二螺杆的相向转动可同时带动两个块体稳定的左右相向移动,通过两个夹杆和箱体顶部两侧通槽的滑动相连,使得两个夹杆可将工件在箱体的顶部夹持固定,解决了工件大多需要单手挤压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相对不稳定,可能会对手部造成伤害的问题。
[0019]通过杆体、把手、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把手可带动杆体转动,通过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之间的啮合相连,使得杆体的转动可同时带动两个第二螺杆相向转动,进而使得了两个夹杆可将工件稳定的夹持,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壳体、第一电机和底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L形杆、滑轨和T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夹杆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壳体,2、第一电机,3、筒体,4、升降机构,401、第二电机,402、第一螺杆,403、螺纹套,404、滑块,405、槽体,406、L形杆,407、T形板,5、固定机构,501、箱体,502、第二螺杆,503、块体,504、夹杆,6、传动机构,601、杆体,602、把手,603、主动轮,604、从动轮,7、钻头,8、滑轨,9、立柱,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2,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电机2的型号,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壳体1的顶部,增加了第一电机2的转动稳定性,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外壁间隙配合有筒体3,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外壁与筒体3内壁的间隙配合处均为矩形,筒体3的外壁间隙配合于壳体1的通孔内壁,筒体3的底部安装有钻头7,使得筒体3可
带动钻头7向下钻孔,壳体1的内腔设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1、第一螺杆402、螺纹套403、滑块404、槽体 405、L形杆406、T形板407,第二电机401安装于壳体1的左侧,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二电机401的型号,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螺杆402,使得第二电机401可带动第一螺杆402转动,第一螺杆402的外壁一侧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壳体1的内腔一侧,增加了第一螺杆401的转动稳定性,第一螺杆402的外壁螺纹相连有螺纹套403,螺纹套403的外壁一侧固接有滑块404,滑块404滑动相连于壳体1内腔一侧的滑槽内壁,通过滑块404和壳体1内腔一侧滑槽的滑动相连,使得第一螺杆402的转动可带动螺纹套403稳定的左右移动,螺纹套403的外壁另一侧固接有槽体405,使得螺纹套403可带动槽体405左右移动,槽体405的内壁滑动相连有L形杆406,L形杆406的一端固接有T形板407,使得槽体405的左右移动可通过和L形杆406的滑动相连带动T形板407上下移动,T形板407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筒体3的外壁上方,使得T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外壁间隙配合有筒体(3),所述筒体(3)的外壁间隙配合于壳体(1)的通孔内壁,所述筒体(3)的底部安装有钻头(7),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1)、第一螺杆(402)、螺纹套(403)、滑块(404)、槽体 (405)、L形杆(406)、T形板(407);所述第二电机(401)安装于壳体(1)的左侧,所述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固接有第一螺杆(402),所述第一螺杆(402)的外壁一侧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壳体(1)的内腔一侧,所述第一螺杆(402)的外壁螺纹相连有螺纹套(403),所述螺纹套(403)的外壁一侧固接有滑块(404),所述滑块(404)滑动相连于壳体(1)内腔一侧的滑槽内壁,所述螺纹套(403)的外壁另一侧固接有槽体(405),所述槽体(405)的内壁滑动相连有L形杆(406),所述L形杆(406)的一端固接有T形板(407),所述T形板(407)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筒体(3)的外壁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用性强的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一侧固接有滑轨(8),所述滑轨(8)的内壁滑动相连于T形板(4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双日精密机械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