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俊民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08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包括管体、双向输送机构、分层扩张机构和分流疏导机构,所述管体的一端端末连接有双向输送机构,所述管体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分层扩张机构,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端末连接有分流疏导机构。该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可通过副管将外管与内管间隙中的高压空气抽出,外管与内管之间呈负压状态,内管向外扩展,扩大内管直径,从而达到阻塞物被顺利吸出的需求,从而提高胃部减压引流效果,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操作者可通过疏导管形成扩张的分散口,扩大营养液输送的接触面,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让输送的过程更加顺利的同时,也可以在胃管行胃肠减压功能时提高与胃内容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引流效果。提高与胃内容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引流效果。提高与胃内容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胃管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

技术介绍

[0002]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份和食物,同时在喂养后,胃管行胃肠减压,亦为患者提供保护,从而减少误吸的发生。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根据材质,聚氨酯、硅胶胃管应一月一换,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
[0003]目前市面上胃管在使用中,由于胃管的设计都属于单管道,流食经过胃管的管道到达胃部时,输入的流食过于聚集,使胃管堵塞,影响胃管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胃管的设计都属于单管道,流食经过胃管的管道到达胃部时,输入的流食过于聚集,使胃管堵塞,影响胃管的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包括管体、双向输送机构、分层扩张机构和分流疏导机构,所述管体的一端端末连接有双向输送机构,所述管体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分层扩张机构,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端末连接有分流疏导机构;
[0006]所述分流疏导机构包括:
[0007]分流口,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另一端端末;
[0008]展开面,其设置于所述分流口的一端外壁;
[0009]疏导管,其分布于所述展开面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疏导管与分流口、管体之间相连接,且疏导管沿着展开面内部等距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管体包括:
[0012]连接管,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中端内部;
[0013]流道,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四周内壁。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管体、流道之间相连接,且连接管与双向输送机构之间相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双向输送机构包括:
[0016]输送接口,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端端末;
[0017]副管,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侧外壁;
[0018]扣盖,其设置于所述输送接口的顶端端末;
[0019]引导管,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一侧内部。
[0020]优选的,所述扣盖与输送接口、副管之间为卡扣结构,且输送接口、副管与管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分层扩张机构包括:
[0022]外管,其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四周外壁;
[0023]内管,其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四周内壁;
[0024]高压空气,其设置于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中。
[0025]优选的,所述高压空气与外管、内管之间相贴合,且内管四周外壁尺寸与高压空气四周尺寸相匹配。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在使用此胃管时,通过连接管与管体、流道之间的相连接,可以方便输送流食过程的正常使用,且与双向输送机构之间相连通的连接管也能够让操作者通过与连接管连接的副管让分流疏导机构更轻松的完成展开,在使用时,操作者可经过双向输送机构向使用者的胃部输送流食和水,也可防止不使用状态下,外界物质的侵入,对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影响。
[0027]扣盖与输送接口、副管之间为卡扣结构,在使用时,可使用设置于管体一侧内壁的引导管置入金属导丝加强整个胃管的强度,方便对患者的管道接入作业,操作者可经过输送接口、副管与管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输送接口向使用者的胃部输送流食和水,在结束输送过程后,可通过扣盖与输送接口、副管之间的卡扣结构,将扣盖与输送接口、副管进行卡扣闭合,防止不使用状态下,外界物质的侵入,对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影响。
[0028]高压空气与外管、内管之间相贴合,当抽取胃液时,胃管遭受阻塞,可通过副管将高压空气抽出,外管与内管之间呈负压状态,内管向外扩展,扩大内管直径,从而达到阻塞物被顺利吸出的需求,从而提高胃部减压引流效果,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操作者可通过疏导管形成扩张的分散口,扩大营养液输送的接触面,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让输送的过程更加顺利的同时,也可以在胃管行胃肠减压功能时提高与胃内容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引流效果,以及减少营养液堵塞于流道内的可能性,同时方便对胃部液体的抽取,让使用者更好更顺利的完成治疗过程或营养吸收。
[0029]疏导管沿着展开面内部等距分布,在营养液通过疏导管与分流口、管体之间的相连接,进入分流口时,因为疏导管与连接管和副管的相连通,且疏导管呈展开状,操作者可通过疏导管形成扩张的分散口,扩大营养液输送的接触面,疏导管的端末位置属于弧形设计,可避免对患者胃部造成伤害,并且该分流口穿入胃部,与胃直接连接,其疏导管两侧呈凹槽状,相对于平截面圆口管路,该结构能够更加充分的吸取胃部胃液,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让输送的过程更加顺利。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分流疏导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管体;2、连接管;3、流道;4、双向输送机构;401、输送接口;402、副管;403、扣盖;404、引导管;5、分层扩张机构;501、外管;502、内管;503、高压空气;6、分流疏导机构;
601、分流口;602、展开面;603、疏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

2所示,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包括:管体1;连接管2,其设置于管体1的中端内部;流道3,其设置于管体1的四周内壁;双向输送机构4,其连接于管体1的一端端末;分层扩张机构5,其设置于管体1的四周内壁;分流疏导机构6,其连接于管体1的另一端端末,连接管2与管体1、流道3之间相连接,且连接管2与双向输送机构4之间相连通,在使用此胃管时,通过连接管2与管体1、流道3之间的相连接,可以方便输送流食过程的正常使用,且与双向输送机构4之间相连通的连接管2也能够让操作者通过与连接管2连接的副管402让分流疏导机构6更轻松的完成展开,双向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接口401,其设置于管体1的一端端末;副管402,其设置于管体1的一侧外壁;扣盖403,其设置于输送接口401的顶端端末;引导管404,其设置于管体1的一侧内部,扣盖403与输送接口401、副管402之间为卡扣结构,且输送接口401、副管402与管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可使用设置于管体1一侧内壁的引导管404置入金属导丝加强整个胃管的强度,方便对患者的管道接入作业,操作者可经过输送接口401、副管402与管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输送接口401向使用者的胃部输送流食和水,在结束输送过程后,可通过扣盖403与输送接口401、副管402之间的卡扣结构,将扣盖403与输送接口401、副管402进行卡扣闭合,防止不使用状态下,外界物质的侵入,对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包括管体(1)、双向输送机构(4)、分层扩张机构(5)和分流疏导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一端端末连接有双向输送机构(4),所述管体(1)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分层扩张机构(5),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端末连接有分流疏导机构(6);所述分流疏导机构(6)包括:分流口(601),其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端末;展开面(602),其设置于所述分流口(601)的一端外壁;疏导管(603),其分布于所述展开面(60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导管(603)与分流口(601)、管体(1)之间相连接,且疏导管(603)沿着展开面(602)内部等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连接管(2),其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中端内部;流道(3),其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四周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堵塞作用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与管体(1)、流道(3)之间相连接,且连接管(2)与双向输送机构(4)之间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民傅正胡新华赵丽春潘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李俊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