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894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其包括一个连接管、一个膨胀单元、一个第一端盖单元以及一个第二端盖单元,所述膨胀单元包括一个膨胀体以及被设置于所述膨胀体的相对两侧的一个第一防护板和一个第二防护板,所述膨胀体被可拆卸地套装于所述连接管的外部,所述第一端盖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端盖主体和被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三个第一调节轮,所述第一端盖主体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相应地,所述第二端盖单元包括一个第二端盖主体和被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三个第二调节轮,所述第二端盖主体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防护板。所述管道修复装置能够在一个管道的内部对所述管道的渗漏位置进行修复,省时、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道,例如排水管道,是城市基建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其通常是金属材质且被掩埋在地下。尽管管道的内壁和外壁被涂覆有防腐材料,但是管道所处的环境仍然会导致其容易被腐蚀而出现渗漏问题。若出现渗漏的管道没有被及时修复,则管道很容易被继续腐蚀和管道内流体的巨大压力而在渗漏位置出现破损,进而导致流体泄露。由于管道内掩埋在地下,现有的修复管道的方式是挖开地面,通过暴露管道的方式对其渗漏位置进行修复,这种方式虽然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但是其工程量较大、修复效率较低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导致修复成本畸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其用于从一个管道的内部对所述管道进行修复,以提高对所述管道的修复效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管道修复装置包括:
[0005]一个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具有一个第一管端、一个第二管端以及一个排水通道,所述第一管端和所述第二管端相互对应,所述排水通道自所述第一管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管端,并分别在所述第一管端和所述第二管端形成一个开口;
[0006]一个膨胀单元,其中所述膨胀单元包括一个膨胀体、一个第一防护板、一个第二防护板以及一个充气嘴,所述膨胀体具有一个装配穿孔,所述第一防护板具有一个第一板孔,所述第二防护板具有一个第二板孔,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膨胀体的相对两端,并且所述膨胀体的所述装配穿孔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所述第一板孔和所述第二防护板的所述第二板孔,其中所述充气嘴的一个端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并连通于所述膨胀体,以通过所述充气嘴实现对所述膨胀体的充放气,其中所述连接管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膨胀体的所述装配穿孔;
[0007]一个第一端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端盖主体、三个第一调节轮以及三个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端盖主体具有一个第一端盖穿孔、一个充气穿孔以及三个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端盖穿孔和所述充气穿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第一调节槽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自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周壁向中心位置方向延伸,其中各个所述第一调节轮分别包括一个第一轮臂和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轮臂的一个第一滚轮,各个所述第一调节轮的所述第一轮臂的自由端分别被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各个所述第一调节槽,并且各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以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一调节轮的所述第一轮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膨胀单元的所述第
一防护板,并且所述充气嘴在穿过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充气穿孔后凸出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盖穿孔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所述第一板孔;以及
[0008]一个第二端盖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端盖单元包括一个第二端盖主体、三个第二调节轮以及三个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端盖主体具有一个第二端盖穿孔和三个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二端盖穿孔贯穿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第二调节槽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自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周壁向中心位置方向延伸,其中各个所述第二调节轮分别包括一个第二轮臂和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轮臂的一个第二滚轮,各个所述第二调节轮的所述第二轮臂的自由端分别被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各个所述第二调节槽,并且各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以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二调节槽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二调节轮的所述第二轮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端盖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膨胀单元的所述第二防护板,并且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二端盖穿孔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所述第二板孔。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第一防护板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分别被定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各个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应地,所述第二防护板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侧面具有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各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分别被定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各个所述第二定位槽。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第一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一防护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杆螺接,相应地,所述第二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杆螺接。
[0011]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第一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一防护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杆螺接,并且所述第一防护板的螺接位置是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应地,所述第二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螺杆螺接,并且所述第二防护板的螺接位置是所述第二定位凸起。
[0012]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第一端盖单元包括多个拉环,各个所述拉环分别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侧面。
[0013]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均是压簧。
[0014]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第一防护板的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数量均是三个,且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防护板的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数量均是三个,且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5]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连接管的一个端部具有一个安装环,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侧面具有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和所述第一端盖穿孔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的所述安装环被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安装腔。
[0016]作为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进一步优选示例,所述连接管的所述安装环的尺寸和形状匹配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安装腔的尺寸和形状。
[0017]与现有的修复管道的渗漏位置的方式相对,本技术的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管道修复装置能够于所述管道的内部对所述管道的渗漏位置进行修复,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对所述管道的修复效率和降低对所述管道的修复成本。所述管道修复装置的所述膨胀单元的所述膨胀体的尺寸能够被改变,其中在所述管道修复装置于所述管道内移动到所述膨胀体对应于所述管道的渗漏位置时,所述膨胀体能够被充气而膨胀,以允许所述膨胀体的外壁能够贴合于所述管道的内壁,如此附着于所述膨胀体的修复材料能够被转移至所述管道的内壁而通过允许修复材料覆盖所述管道的渗漏位置的方式对所述管道进行修复。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修复装置包括:一个连接管,其中所述连接管具有一个第一管端、一个第二管端以及一个排水通道,所述第一管端和所述第二管端相互对应,所述排水通道自所述第一管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管端,并分别在所述第一管端和所述第二管端形成一个开口;一个膨胀单元,其中所述膨胀单元包括一个膨胀体、一个第一防护板、一个第二防护板以及一个充气嘴,所述膨胀体具有一个装配穿孔,所述第一防护板具有一个第一板孔,所述第二防护板具有一个第二板孔,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膨胀体的相对两端,并且所述膨胀体的所述装配穿孔的相对两端分别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所述第一板孔和所述第二防护板的所述第二板孔,其中所述充气嘴的一个端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并连通于所述膨胀体,以通过所述充气嘴实现对所述膨胀体的充放气,其中所述连接管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膨胀体的所述装配穿孔;一个第一端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端盖主体、三个第一调节轮以及三个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端盖主体具有一个第一端盖穿孔、一个充气穿孔以及三个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端盖穿孔和所述充气穿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第一调节槽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自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周壁向中心位置方向延伸,其中各个所述第一调节轮分别包括一个第一轮臂和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轮臂的一个第一滚轮,各个所述第一调节轮的所述第一轮臂的自由端分别被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各个所述第一调节槽,并且各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以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一调节槽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一调节轮的所述第一轮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单元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膨胀单元的所述第一防护板,并且所述充气嘴在穿过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充气穿孔后凸出于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一端盖穿孔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所述第一板孔;以及一个第二端盖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端盖单元包括一个第二端盖主体、三个第二调节轮以及三个第二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端盖主体具有一个第二端盖穿孔和三个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二端盖穿孔贯穿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第二调节槽以相互间隔的方式分别自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周壁向中心位置方向延伸,其中各个所述第二调节轮分别包括一个第二轮臂和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轮臂的一个第二滚轮,各个所述第二调节轮的所述第二轮臂的自由端分别被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各个所述第二调节槽,并且各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以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的所述第二调节槽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主体和所述第二调节轮的所述第二轮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端盖单元被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盈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