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及其信息编码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890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及其信息编码使用方法,该电子打铃信号器包括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电源模块、编码及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都与编码及转换模块连接,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编码及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都与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显示模块显示传递信息,同时通过声光报警模块进行声光报警,使纺丝与卷绕工位间的传递信息更准确和清晰,不需要人去判断或推测,不会引起歧义或误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能可靠稳定。性能可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及其信息编码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打铃信号器及其信息编码使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及其信息编码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合成纤维的长丝纺制中,纺丝工序与卷绕工序一般分布在不同的楼层空间,在生产过程中,两个工序的操作工将如铲板、断头等信息传递给对方,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按钮或档位开关启动声光信号来通知另一方,例如,规定铃声信号“一短一长”代表“飘丝/并头分头”,铃声的长短由操作工通过按住按键时间的长短来实现,长短音也是一种编码规则,具体如下表1所示:
[0003]表1
[0004][0005]管理中借助铃声来判断要求操作的信息,具体响铃的目的需要根据铃声长短编码和有经验的操作工来根据生产状态进行判断,这样在纺丝和卷绕间进行工作联络是通过打铃来传递信息的,信号传递不清晰、不准确,容易引起误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用长短音不易记、不易辨别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及其信息编码使用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电源模块、编码及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都与编码及转换模块连接,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编码及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都与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
[0008]信息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数字按键、第二数字按键、第三数字按键、第四数字按键、第五数字按键、第六数字按键、第七数字按键、第八数字按键、第九数字按键、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
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一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六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二电容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九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三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八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三电容的负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八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二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四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第四二极管、第十一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四电容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十一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五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五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十四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五电容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十四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十八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六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第六二极管、第十七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六电容的负极、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十七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正极、第七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七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第七二极管、第二十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七电容的负极、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正极、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八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第八二极管、第二十三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八电容的负极、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的正极、第九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九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第九二极管、第二十六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九电容的负极、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
[0009]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按键、第十电容、第十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五十八电阻,第十电容的负极、第十二极管的正极、第三十电阻的一端都与复位按键ST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第十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二十八电阻与第五十八电阻并联,第十电容的正极、第十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
[0010]编码及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三触发器、优先编码器、第一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第二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七段译码器、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八电阻、第四十九电阻、第五十二电阻、第五十七电阻、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的一端、第三十六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的一端、第三十八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九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一触发器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第
十六电阻的另一端、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四十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三电阻的一端、第四十八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触发器连接,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五十八电阻的另一端都与第五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五十二电阻的另端、第五十七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九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三触发器连接,第三十二电阻的一端与优先编码器连接,第一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三触发器、优先编码器、第一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二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的输入端、七段译码器六者之间通过一根总线连接;
[0011]第一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二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三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四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五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六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七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八数字按键的另一端、第九数字按键的另一端、复位按键的另一端、第三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四十八电阻的另一端、第四十九电阻的另一端、第五十七电阻的另一端都与第一电源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七段译码器与显示模块之间通过一个第六十二电阻、一个第六十三电阻、一个第六十四电阻、一个第六十五电阻、一个第六十六电阻、一个第六十七电阻、一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生产过程中的电子打铃信号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电源模块、编码及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都与编码及转换模块连接,信息输入模块、复位模块、编码及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都与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信息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数字按键、第二数字按键、第三数字按键、第四数字按键、第五数字按键、第六数字按键、第七数字按键、第八数字按键、第九数字按键、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一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六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二电容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九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三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第三二极管、第八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三电容的负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八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二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四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第四二极管、第十一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四电容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十一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五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五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第五二极管、第十四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五电容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第十四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十八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六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第六二极管、第十七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六电容的负极、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十七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的正极、第七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七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第七二极管、第二十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七电容的负极、第七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正极、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都与第八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第八二极管、第二十三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八电容的负极、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的正极、第九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九数字按键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第九二极管、第二十六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九电容的负极、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按键、第十电容、第十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五十八电阻,第十电容的负极、第十二极管的正极、第三十电阻的一端都与复位按键ST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第十二极管、第二十八电阻三者之间并联,第二十八电阻与第五十八电阻并联,第十电容的正极、第十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都与第二十八
电阻的一端连接;编码及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第三触发器、优先编码器、第一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第二施密特与非门触发器、七段译码器、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山周昊刘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九州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