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888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光源和导光板,直下式光源包括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设置为通过驱动电路分离控制,导光板设于直下式光源的出光侧,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区域和第二入光区域,第一发光区域正对第一入光区域设置,第二发光区域正对第二入光区域设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采用了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通过驱动电路分离控制,并且第一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和第二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分别通过导光板均匀导出,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可以根据多种应用场景的要求进行调节,从而解决了直下式的背光模组无法实现亮度调节的技术问题。现亮度调节的技术问题。现亮度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装置通常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向液晶面板提供光源,以供液晶面板显示画面,所以背光源的亮度决定了液晶面板的显示亮度。
[0003]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侧入式的光源设在液晶面板的四周,由导光板来实现混光过程;直下式的光源分布在整个背板上,通过一定的混光区域实现混光。
[0004]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简称HDR)图像,相比普通的图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根据不同的曝光时间的低动态范围(Low

Dynamic Range,简称LDR)图像,利用每个曝光时间相对应最佳细节的LDR图像来合成最终HDR图像,能够更好的反映人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效果。
[0005]液晶显示装置想要呈现完美的HDR图像,需要提高其对比度,而想要提高对比度,则需要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直下式的光源能够满足显示HDR图像的要求,但这势必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耗增大,削弱液晶显示装置的续航能力。然而,用户在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时,并不是所有时间都需要HDR模式,一般在观看视频或玩游戏时才需要开启HDR模式,而在办公或阅读时是不需要开启HDR模式的。由于目前直下式的背光模组无法实现亮度的调节,因此难以满足液晶显示装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亮度要求。<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直下式的背光模组无法实现亮度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直下式光源的出光侧;
[0008]所述直下式光源包括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设置为通过驱动电路分离控制;
[0009]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区域和第二入光区域,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正对所述第一入光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区域正对所述第二入光区域设置。
[0010]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采用了具有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的直下式光源与具有第一入光区域和第二入光区域的导光板配合,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通过驱动电路分离控制,并且第一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和第二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分别通过导光板均匀导出,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可以根据多种应用场景的要求进行调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直下式的背光模组无法实现亮度调节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入光区域上设有导光网点;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出光面和反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并平行设置,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交形钝角,并朝向所述第一入光区域,以将从所述第一入光区域进入所述导光板内部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网点上。
[0012]从而使得无论是第一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还是第二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都能够通过导光板向显示面板的所在侧均匀地导出。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光区域位于所述入光面的至少一侧边缘上,所述第二入光区域位于所述入光面的中部,且所述第二入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入光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面积。
[0014]从而使得背光模组的亮度能够满足显示装置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有利于电量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续航能力。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的至少一侧边缘设有凸台,所述第一入光区域位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
[0016]凸台可以使得第一入光区域与第一发光区域的出光面贴近,有利于减少第一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不通过第一入光区域进入导光板的情况发生,有效地提升第一发光区域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沿直线轨迹依次排列。
[0018]该排列方式便于第一入光区域覆盖第一发光区域。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沿纵向和横向依次排列。
[0020]该排列方式使得第二发光区域的形状与第二入光区域的形状相匹配,便于第二入光区域覆盖第二发光区域。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
[0022]底板,所述直下式光源设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以及
[0023]侧板,自所述底板的周缘向所述导光板的所在侧延伸,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所述侧板的内表面和/或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设有反光层。
[0024]背光模组通过背板可以将直下式光源和导光板结合在一起,而反光层有利于提升直下式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台阶,所述导光板的至少部分边缘搭接于所述台阶上。
[0026]从而确保导光板与直下式光源之间保持间隙,有利于直下式光源散热和免受导光板挤压。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28]第一扩散片,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0029]第一棱镜片,设于所述第一扩散片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
[0030]第二棱镜片,设于所述第一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一扩散片的表面上;以及
[0031]第二扩散片,设于所述第二棱镜片的远离所述第一棱镜片的表面上。
[0032]第一扩散片用于遮盖导光板上瑕疵造成的暗影,使得从导光板射出的光线通过第
一扩散片更加均匀地向第一棱镜片传播;第一棱镜片和第二棱镜片可以增强背光模组的轴向亮度,第二扩散片可以使透过第二棱镜片的光线更加均匀地向显示面板的所在侧射出。
[003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0034]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了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的亮度可调节性,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在多种应用场景下的使用,有利于电量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40]1—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20—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直下式光源的出光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光源包括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所述第一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发光区域设置为通过驱动电路分离控制;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区域和第二入光区域,所述第一发光区域正对所述第一入光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区域正对所述第二入光区域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光区域上设有导光网点;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出光面和反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并平行设置,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交形钝角,并朝向所述第一入光区域,以将从所述第一入光区域进入所述导光板内部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网点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区域位于所述入光面的至少一侧边缘上,所述第二入光区域位于所述入光面的中部,且所述第二入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入光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域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的至少一侧边缘设有凸台,所述第一入光区域位于所述凸台的顶面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兰陈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