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干扰素-α为活性成分的双功能药物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71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干扰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干扰素-α
为活性成分的双功能药物前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是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干扰素-α为活性成分的双功能药物前体

技术介绍

[0002]IFN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高活性、广谱的抗细胞增殖、抗病毒、提高免疫调节和高效的抗肿瘤等作用。经10多年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和抗肿瘤的治疗药物。迄今所知,包括人源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干扰素,根据其基因序列、染色体定位和受体特异性等特点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IFNs。
[0003]国内已上市的IFN-α产品分为两大类:普通干扰素,包括:rhIFN-α(1b,2a,2b);长效干扰素,主要由外资把控,包括:罗氏的PEG-IFN-α-2a和默沙东的PEG-IFN-α2b。普通干扰素在体内半衰期短,仅4个小时,为了保证能维持一定的治疗浓度需要每周注射3次。PEG长效干扰素将干扰素的半衰期提升至40小时,用药频率从每周三次提升至每周一次。另外,除了PEG化,还可以将IFN与Fc融合,在FcRn的保护下,半衰期可以长达14天以上。但是,由于IFN-R的广谱性表达,单纯地延长IFN的半衰期,会增加IFN对机体的毒副作用,造成安全隐患。
[0004]然而单独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往往导致耐药性增加。
[0005]增加IFN的靶向性可以通过双功能抗体的技术来实现。双功能抗体是一个新兴的抗体药物研发领域,被视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极具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核心意义在于,含有两种结合位点,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之间架起桥梁,产生靶向性的效应功能。在肿瘤治疗领域,由于IFN受体(IFNR)广谱表达于正常组织,中/高剂量的IFN会诱发严重的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抑郁症、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使IFN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使用受限。
[0006]然而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双功能抗体在其技术和产业化上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需要在产量、纯化难度、半衰期、稳定性、与抗原结合等核心性质进行突破。
[0007]还有,双功能抗体因其结构相比普通抗体做了较大的改构,如:分子量增大、不对称结构等,对下游表达与纯化工艺带来的极大的困难。另外,早期双功能抗体的结合活性评估尤为重要,与靶向位点结合过强,会影响双抗药物分布,如过强的CD3结合能力会导致T细胞参与的双抗(T cell-engaging bsAb,bsTCE)富集在脾脏、淋巴结而到不了靶点组织。并且双功能抗体,因其分子量增大,对表达系统也有一定的挑战。
[0008]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活性一致、特异性强或副反应小的优点的新型多靶点、高效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活性一致、特异性强或副反应小的优点的新型多靶点、高效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物。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组双功能融合蛋白,所述重组双功能融合蛋白
包含:
[0011]第一结构单元(D1);和
[0012]第二结构单元(D2);
[0013]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单元特异性结合靶分子肿瘤细胞标志物蛋白;
[0014]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包括干扰素,
[0015]并且,所述D2从N-C端具有式I或式I

所示的结构:
[0016]Z1-L-Z2(式I)或
[0017]Z2-L-Z1(式I

)
[0018]其中,Z1为干扰素或其活性片段;
[0019]L为第一连接元件;
[0020]Z2为干扰素受体或其活性片段;
[0021]“-”
表示连接上述元件的肽键或肽接头。
[002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肿瘤细胞标志物选自下组:PD-L1、EGFR、PSMA、GPC3、GD2、HER2、Mesothelin(MSLN)、CEA、、Claudin18.2、Mucin 1(MUC1)、NKG2D配体、CD19、CD20、BCMA、CD22、CD30、IL3RA、CD38、CD138、或其组合。
[002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
[002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选自下组:IFNα1,IFNα2(包括IFNα2a,IFNα2b,IFNα2c)、IFNα4、IFNα5、IFNα6、IFNα7、IFNα8,IFNα10,IFNα13、IFNα14、IFNα17、IFNα21、IFNβ、IFNε、IFNκ、IFNω、IFNδ、IFNτ、或其组合,优选IFNα2b。
[002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D1和D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元件相连。
[002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具有如下结构:-(Gly-Gly-Gly-Ser)n-,其中,n为1-5,较佳地,1-3。
[00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D1为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标志物蛋白的抗体或抗体片段。
[002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D1为特异性结合PD-L1蛋白的抗体或抗体片段。
[002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体片段包括Fd片段。
[003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融合蛋白还包括额外的Fc片段。
[003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D2与D1的重链恒定区的末端或所述融合蛋白的Fc片段的末端相连。
[003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Fc片段来源于人或非人哺乳动物,更佳地来源于啮齿动物(如小鼠、大鼠)、灵长动物和人。
[003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Fc片段为免疫球蛋白IgG的Fc片段,较佳地为IgG1的Fc部分。
[003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Fc片段包括天然的Fc片段及Fc突变体。
[003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Fc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3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Z1、L、Z2中的任何两者以头-头、头-尾、尾-头或尾-尾方式相连。
[003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头部”指多肽或其片段的N端,尤其是野生型多肽的或其片段的N端。
[003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尾部”指多肽或其片段的C端,尤其是野生型多肽的或其
片段的C端。
[003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来源于人或非人哺乳动物。
[004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干扰素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
[004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干扰素包括全长的、成熟形式的干扰素,或其活性片段。
[004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4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受体包括IFNαRA2、IFNαRA1。
[004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受体来源于人或非人哺乳动物,更佳地来源于啮齿动物(如小鼠、大鼠)、灵长动物和人。
[004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干扰素受体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
[0046]在另一优选例中,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双功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双功能融合蛋白包含:第一结构单元(D1);和第二结构单元(D2);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单元特异性结合靶分子肿瘤细胞标志物蛋白;所述第二结构单元包括干扰素,并且,所述D2从N-C端具有式I或式I

所示的结构:Z1-L-Z2
ꢀꢀ
(式I)或Z2-L-Z1
ꢀꢀ
(式I

)其中,Z1为干扰素或其活性片段;L为第一连接元件;Z2为干扰素受体或其活性片段;
“-”
表示连接上述元件的肽键或肽接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酶切位点。3.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它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双功能融合蛋白。4.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核苷酸。5.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核苷酸。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其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