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东艳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870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包括医用胶布,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外耳廓底座设于人体耳轮的外侧,第一矫正器设于人体耳轮的内侧,第二矫正器设于耳甲凹槽处,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均为可调节结构且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一侧均设有丙烯酸压敏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通过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的配合作用,可同时对患者的耳舟、耳轮和耳甲等多部位进行牵引,提高了应用范围,通过软绵层和可形变条状物的结合,可根据患者的胖瘦或身高等生理结构差异进行调节,提高了矫正器的适应性和使用灵活度。高了矫正器的适应性和使用灵活度。高了矫正器的适应性和使用灵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廓先天性畸形是指耳廓的结构或形态异常。结构畸形指因耳廓萎缩或发育不良导致的皮肤或软骨组织缺失,结构畸形大部分需要手术。形态畸形是指耳廓发育完善但形态异常的畸形,而形态畸形可行矫正器治疗。耳廓畸形种类众多,常见为为隐耳、垂耳、杯状耳和招风耳等。耳廓畸形采用手术修复,存在着风险高、费用高及手术治疗不彻底需要再次手术的缺点,因此,对于0

6个月新生儿,人们专利技术了耳廓矫正器让孩子的耳朵缓慢恢复。但现有的矫正器存在以下缺点:1、矫正器过于笨重,佩戴时患儿侧卧受限,容易损伤患儿耳朵及耳周的皮肤,甚至还会形成压疮,导致用户睡眠质量变低或生活舒适感下降,由于笨重和矫正繁琐,家长需要参与佩戴,每12小时拆卸观察皮肤情况,易引起家长的不满及烦躁;2、矫正器的类型单一,只能对耳舟处进行牵引,对于耳甲处或副耳的畸形未有针对性、突破性治疗,存在局限性;3、矫正器功能单一,对于用户的胖瘦等生理结构的差异,只能以固定的大小或形状对耳朵进行牵引,治疗效果下降,降低患者就医体验。因此提供出一种能对患者耳朵进行多方位有效牵引且能调节大小的多功能矫正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通过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的配合作用,可同时对患者的耳舟、耳轮和耳甲进行牵引,通过软绵层和可形变条状物的结合,可根据患者的生理结构进行灵活调节,具有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优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包括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所述外耳廓底座具有与人体耳轮的外侧相配合的弧面,第一矫正器具有与人体耳轮的内侧相配合的弧面,所述第二矫正器具有与人体耳甲凹槽相配合的弧面,所述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均为可调节结构。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7]人体耳朵结构一般由最外部的耳轮,耳舟、对耳轮、三角窝、耳甲和耳垂组成,耳甲分为耳甲艇、耳甲腔,耳甲艇和耳甲腔形成了中间相连的耳甲凹槽,结构复杂。新生婴儿容易发生耳廓畸形,本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耳廓装置,外耳廓底座设于人体耳轮的外侧,第一矫正器设于人体耳轮的内侧可对耳轮和耳周处的外耳形变做牵引,第二矫正器设于耳甲凹槽处可对耳甲艇和耳甲腔处的内耳形变做牵引,外耳廓底座还可加固矫正器对耳朵的牵引,解决了牵引部位受限、过度胶带粘贴、容易压伤等问题。而通过对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可调节设置,可根据患耳大小、畸形程度等进行调节,提高了矫正器的适应
性和使用灵活度。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耳廓底座的高度为0.3cm

0.5cm。
[0009]通过将外耳廓底座设置与人体耳轮的外侧相配合的弧形形状,实现两者的紧密贴合,达到有效地牵引效果。当牵引装置过高时,会对患者进行挤压,降低使用舒适度,当牵引装置过低时,牵引效果降低,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的多次创造性劳动,当外耳廓底座的高度设为0.3cm

0.5cm时,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缩短了愈合时间,兼具了舒适感与医用效果。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矫正器的高度为0.3cm

0.5cm。
[0011]通过将第一矫正器设置与人体耳轮的内侧相配合的弧形形状,实现两者的紧密贴合,达到有效地牵引效果。当牵引装置过高时,会对患者进行挤压,降低使用舒适度,当牵引装置过低时,牵引效果降低,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的多次创造性劳动,当第一矫正器的高度设为0.3cm

0.5cm时,可同时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感及牵引效果。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矫正器包括冠面,以及设于冠面上的第一矫正端、第二矫正端和调节端,所述调节端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矫正端的一侧和第二矫正端的一侧并形成“C”字形状,所述调节端内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按钮、调节螺杆和两个支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冠面并与调节按钮相连,调节螺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杆的一端铰接,两个支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矫正端的一侧和第二矫正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矫正器的高度为0.9cm

1.1cm。
[0013]其中耳甲凹槽由耳甲艇和耳甲腔形成了中间相连的耳甲凹槽,其结构复杂,当今未有人提供患者耳甲形变的物理矫正手段,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矫正器的第一矫正端和第二矫正端与耳甲凹槽的紧密贴合,达到有效地牵引效果;调节端,可根据患耳的大小调节第二矫正器的大小。当牵引装置过高时,会对患者进行挤压,降低使用舒适度,当牵引装置过低时,牵引效果降低,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的多次创造性劳动,当第二矫正器的高度设为0.9cm

1.1cm时,可同时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感及牵引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耳廓矫正器的牵引部位有限的壁垒。
[00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冠面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外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螺纹接合到所述冠面对应调节螺杆的外部表面形成的外螺纹上。
[0015]通过调节螺杆与冠面螺纹连接,当需要调解第二矫正器的大小时,拉动调节螺杆旋进旋出,调节螺杆从而由耳内往耳外移动,当调节螺杆向耳外移动时,调节螺杆带动两个支杆,两个支杆带动第一矫正端和第二矫正端靠近调节端的方向移动实现了第二矫正器的缩小,反之则缩大。停止旋动,这样就实现了螺纹锁定,防止调节按钮的意外转动。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耳廓底座和第一矫正器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可形变条状物和软绵层,所述可形变条状物的内径小于所述软绵层的内径。
[0017]患者的胖瘦等生理结构决定了其耳轮、耳舟等也存在差异,通过将可形变条状物与软绵层进行结合,软绵层自身柔软的性质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矫正器与耳廓的摩擦力与剪切力,有效缓解牵拉处受压的问题;可形变条状物的可歪曲复位的特点可根据耳廓的形状调节外耳廓底座和第一矫正器的形状使其能匹配,兼具了塑形与医用效果。
[00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耳廓底座和第一矫正器的所述外壳内沿周向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可形变条状物和软绵层,所述可形变条状物的内径为软绵层的内径的1/10

1/20。
[0019]可形变条状物由具有强度的可拉伸可弯曲的材料制作而成,类似铁丝、银丝、铜丝或铁铜合金丝状等。通过可形变条状物的尺寸与软绵层尺寸的结合,使患者感受到软绵层的柔软,减少接触面积的摩擦力,给患者良好的感受。同时可形变条状物还具有强度,可歪曲拉伸,具有矫正力。
[002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可形变条状物为铁丝。
[0021]铁丝价格亲民,可拉伸收缩并具有强度,且但用很小的力就可以使它弯曲,且弯曲弧度高又不会被折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所述外耳廓底座具有与人体耳轮的外侧相配合的弧面,第一矫正器具有与人体耳轮的内侧相配合的弧面,所述第二矫正器具有与人体耳甲凹槽相配合的弧面,所述外耳廓底座、第一矫正器和第二矫正器均为形状可调节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耳廓底座的高度为0.3cm

0.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正器的高度为0.3cm

0.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耳廓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矫正器包括冠面,以及设于冠面上的第一矫正端、第二矫正端和调节端,所述调节端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矫正端的一侧和第二矫正端的一侧并形成“C”字形状,所述调节端内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按钮、调节螺杆和两个支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冠面并与调节按钮相连,调节螺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杆的一端铰接,两个支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矫正端的一侧和第二矫正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东艳
申请(专利权)人:黎东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