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8865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的孔径小于5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5~50%;孔径在50到10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0~45%;孔径大于10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30%。该催化剂具有丙烯转化率高和寿命长的优点。寿命长的优点。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醛是一种最简单的不饱和醛,也是重要的化工合成中间体,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合成蛋氨酸,广泛用于甲基吡啶、吡啶、戊二醛和丙烯酸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合成,还可以作为合成1,3-丙二醇的重要原料。丙烯醛化学性质活泼,合成工艺复杂,国内的生产厂家不多,主要作为中间产物用于丙烯酸的生产。丙烯醛最早是由甲醛乙醛经气相缩合制得,并于1942年工业化,当时的催化剂为用硅酸钠浸渍过的硅胶。此后各国一直沿用此工艺路线,直到丙烯氧化法工业化。目前工业上大量使用丙烯氧化制备丙烯醛,约占80%以上。以丙烯为原料可以选择性氧化,制备丙烯醛,也可以以丙烯醛作为中间产物继续氧化生成丙烯酸。
[0003]采用丙烯选择氧化法生产工艺制备丙烯醛,所用催化剂一般为Mo-Bi系多组分复合氧化物,现有的催化剂基本元素为Mo、Bi,并添加了其他用于改善催化剂性能的元素,比如Nb、Sn、Cr、W、Fe、Co、Ni、Sb、Cu、Zn等。日本触媒化学公司在Mo-Bi系催化剂中加入Co元素,丙烯醛的单程收率得到提高。CN103816917A采用Mo-Bi系催化剂,引入Mn、Fe、Co元素,通过加入氨水调节pH值,采用共混一步燃烧法制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催化剂活性,但催化剂机械强度需要增加。日本化药株式会社采用了涂裹型球型催化剂,机械强度较好,产物选择性较好,但丙烯转化率及寿命需要进一步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催化剂丙烯转化率低和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丙烯醛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丙烯转化率高和寿命长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醛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孔径小于5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5~50%;孔径在50到10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0~45%;孔径大于10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30%。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孔径大于80nm的孔容与孔径小于40nm的孔容的比值为0.5~1.0。例如0.5、0.6、0.7、0.8、0.9、1.0,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中出现吸附滞后环。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出现所述吸附滞后环的相对压力P/P0为0.4~1.0。例如0.4、0.5、0.6、0.7、0.8、0.9、1.0,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吸附滞后环的起始位置的相对压力P/P0为0.4~0.6。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吸附滞后环的最大相对压力差AB的相对压力P/P0为0.05~0.15。例如图2中的AB表示吸附滞后环的最大相对压力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吸附滞后环的最大吸附孔体积差CD为2~4cm3/g。例如图2中的CD表示吸附滞后环的最大吸附孔体积差。其中,所述吸附孔体积是在标况(STP)下进行测定的。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CD与AB的数值比为20~70。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曲线的还原温度为370~381℃。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程序升温还原曲线可以通过全自动化学吸附仪进行测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化合物的通式为:BiMo
a
Co
b
Ce
c
X
d
Z
e
O
f
,其中,X选自过渡金属元素,优选为Sc、Ti、Y、Zr、V、Nb、Hf、Ta、Cr、W、Mn、Re、Fe、Ru、Os、Rh、Ir、Ni、Pd、Pt、Cu、Ag、Au、Zn和Cd中的至少一种,Z选自碱金属元素,优选为Li、Na、K、Rb和Cs中的一种或多种;a为Mo与Bi的摩尔比,a取值2.0~8.0;b为Co与Bi的摩尔比,b取值0.1~1.0;c为Ce与Bi的摩尔比,c取值0.1~1.0;d为X与Bi的摩尔比,d取值0.1~1.0;e为Z与Bi的摩尔比,e取值0.1~1.0;f为满足活性组分中各元素化合价所需的氧原子摩尔数。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的一些实施方式,以催化剂的总重量计,活性组分化合物的含量为10~80wt%。
[001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丙烯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7](1)获得含有活性组分化合物的混合液I;
[0018](2)将醇类、胺类与所述混合液I进行混合,并调节pH值,得到混合液II;
[0019](3)将静置后的所述混合物II与载体混合,并干燥和焙烧。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醇类、胺类和混合液I中活性组分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01~0.5):1:(0.01~1.5)。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醇类为聚多元醇,优选地,所述醇类的重均分子量为400~1000,优选地,所述醇类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二聚丙三醇、三聚丙三醇和聚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胺类选自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1,5-戊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pH值为4~6。优选地,所述pH值通过硝酸溶液和/或氨水进行调节。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混合液I的分散介质为水。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静置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0~120℃,优选为80~100℃;时间为1~48h,优选为5~10h。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40℃,时间为2-12小时。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焙烧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50-600℃,时间为2-8小时。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焙烧的气氛为惰性气氛或含氧气的气氛。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步骤(1)的含有活性组分化合物的混合液I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Bi化合物、含Mo化合物、含Co化合物、含Ce化合物、含X化合物和含Z的化合物进行混合,
[0030]其中,X选自过渡金属元素,优选为Sc、Ti、Y、Zr、V、Nb、Hf、Ta、Cr、W、Mn、Re、Fe、Ru、Os、Rh、Ir、Ni、Pd、Pt、Cu、Ag、Au、Zn和Cd中的至少一种;Z选自碱金属元素,优选为Li、Na、K、Rb和Cs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醛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孔径小于5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5~50%;孔径在50到10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30~45%;孔径大于100nm的孔容占总孔容的2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孔径大于80nm的孔容与孔径小于40nm的孔容的比值为0.5~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中出现吸附滞后环;优选地,出现所述吸附滞后环的相对压力P/P0为0.4~1.0;优选地,所述吸附滞后环的起始位置的相对压力P/P0为0.4~0.6;优选地,所述吸附滞后环的最大相对压力差AB的相对压力P/P0为0.05~0.15;优选地,所述吸附滞后环的最大吸附孔体积差CD为2~4cm3/g;优选地,所述CD与AB的数值比为20~7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曲线的还原温度为370~38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丙烯醛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化合物的通式为:BiMo
a
Co
b
Ce
c
X
d
Z
e
O
f
,其中,X选自过渡金属元素,优选为Sc、Ti、Y、Zr、V、Nb、Hf、Ta、Cr、W、Mn、Re、Fe、Ru、Os、Rh、Ir、Ni、Pd、Pt、Cu、Ag、Au、Zn和Cd中的至少一种,Z选自碱金属元素,优选为Li、Na、K、Rb和Cs中的一种或多种;a为Mo与Bi的摩尔比,a取值2.0~8.0;b为Co与Bi的摩尔比,b取值0.1~1.0;c为Ce与Bi的摩尔比,c取值0.1~1.0;d为X与Bi的摩尔比,d取值0.1~1.0;e为Z与Bi的摩尔比,e取值0.1~1.0;f为满足活性组分中各元素化合价所需的氧原子摩尔数;优选地,以催化剂的总重量计,活性组分化合物的含量为10~80wt%。6.一种丙烯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获得含有活性组分化合物的混合液I;(2)将醇类、胺类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华徐文杰杨斌宋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