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孟春专利>正文

方便换炭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63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用炉具技术领域的方便换炭火炉,炉体中开设有燃烧室,燃烧室的形状和尺寸和蜂窝煤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炉体上开设有换炭孔,换炭孔内设有换炭板,换炭孔的高度与燃烧室底面的距离与一个蜂窝煤的高度相匹配,换炭板上还设有把手;燃烧室的底面开设有出炭口,出炭口通过出炭管道与炉体的外壁连通,出炭管道为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的管道;炉体上还开设有捣炭孔,捣炭孔内设有捣炭杆,换炭板和捣炭杆都为高熔点的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换炭更加的方便,不用将燃烧完毕的蜂窝煤取出再加入新换的蜂窝煤,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换炭火炉


[0001]本技术涉及民用炉具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换炭火炉。

技术介绍

[0002]农村大多数冬日取暖或者炖汤依旧会用到蜂窝煤,将第一个燃烧的蜂窝煤放入火炉内,等到蜂窝煤快燃烧殆尽时放入第二个蜂窝煤进去,利用第一个燃烧的蜂窝煤将第二个蜂窝煤点燃,使其燃烧,然后用火钳等工具将第二个蜂窝煤取出,再将第一个燃烧殆尽的蜂窝煤取出,再把正在燃烧的第二个蜂窝煤放入火炉内;每次换蜂窝煤都要将燃烧完毕的蜂窝煤取出,非常的不方便,步骤繁琐,操作麻烦。
[0003]综上,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方便换炭火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炭麻烦,步骤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方便换炭火炉。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方便换炭火炉,包括炉体,炉体中开设有燃烧室,燃烧室的形状和尺寸和蜂窝煤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炉体上开设有换炭孔,换炭孔内设有换炭板,换炭孔的高度与燃烧室底面的距离与一个蜂窝煤的高度相匹配,换炭板的尺寸和燃烧室的内径相匹配,换炭板上还设有把手;燃烧室的底面开设有出炭口,出炭口通过出炭管道与炉体的外壁连通,出炭管道为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的管道;炉体上还开设有捣炭孔,捣炭孔内设有捣炭杆,捣炭孔的高度和燃烧室的底面高度相匹配,换炭板和所述捣炭杆都为高熔点的金属制成;在炉体上设置换炭孔和换炭板,在我们需要换炭时,我们先将未燃烧的蜂窝煤放入炉体,使得即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将我们新换的蜂窝煤点燃,点燃之后我们将换炭板插入炉体,将即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和我们新换的蜂窝煤分隔开来,然后将捣炭杆从捣炭孔内伸入,将已经燃烧殆尽的蜂窝煤捣碎,使其从出炭口内滑出,由于燃烧完毕的蜂窝煤非常的脆,所以我们能够非常轻易的将其捣碎,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碎片全部捣出后我们抽出换炭板,我们新换的蜂窝煤就会下落到燃烧室的底部开设燃烧,这样我们换炭非常的方便,不用将燃烧完毕的蜂窝煤取出,非常的方便,快捷。
[0007]进一步限定,出炭口的形状与口径与出炭管道的形状和孔径相同;这样设置制作更加的方便,制作工艺更简单。
[0008]进一步限定,出炭口为的形状为圆形,出炭口的半径为燃烧室半径的四分之三;这样设置是为了我们的燃烧完毕被捣碎的蜂窝煤能够更顺畅的滑出。
[0009]进一步限定,换炭孔、出炭管道和捣炭孔均设在同一侧;这样将换炭孔、出炭管道和捣炭孔设置在同一侧更加方便我们使用和操作。
[0010]进一步限定,捣炭孔为横向的矩形孔;将捣炭孔这样设置可以将我们配套的捣炭杆也设置成扁平状,这样与蜂窝煤的接触面积更大,捣碎的效率更高。
[0011]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换炭更加的方便,不用将燃烧完毕的蜂窝煤取出再加入新换的蜂窝煤,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换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捣炭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对应标示分别为:1

炉体,11

换炭孔,12

出炭管道,13

出炭口,14

捣炭孔,2

燃烧室,3

换炭板,31

把手,4

捣炭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方便换炭火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中开设有燃烧室2,燃烧室2的形状和尺寸和蜂窝煤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炉体1上开设有换炭孔11,换炭孔11内设有换炭板3,换炭孔11的高度与燃烧室2底面的距离与一个蜂窝煤的高度相匹配,换炭板3的尺寸和燃烧室2的内径相匹配,换炭板3上还设有把手31;燃烧室2的底面开设有出炭口13,出炭口13通过出炭管道12与炉体1的外壁连通,出炭管道12为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的管道;炉体1上还开设有捣炭孔14,捣炭孔14内设有捣炭杆4,捣炭孔14的高度和燃烧室2的底面高度相匹配;出炭口13的形状与口径与出炭管道12的形状和孔径相同;出炭口13为的形状为圆形,出炭口13的半径为燃烧室2半径的四分之三;换炭孔11、出炭管道12和捣炭孔14均设在同一侧;捣炭孔14为横向的矩形孔;换炭板3和捣炭杆4都由铁制成,把手31和换炭板3通过焊接连接固定。
[0019]在炉体1上设置换炭孔11和换炭板3,在我们需要换炭时,我们先将未燃烧的蜂窝煤放入炉体1,使得即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将我们新换的蜂窝煤点燃,点燃之后我们将换炭板3插入炉体,将即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和我们新换的蜂窝煤分隔开来,然后将捣炭杆4从捣炭孔14内伸入,将已经燃烧殆尽的蜂窝煤捣碎,使其从出炭口13内滑出,由于燃烧完毕的蜂窝煤非常的脆,所以我们能够非常轻易的将其捣碎,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碎片全部捣出后我们抽出换炭板3,我们新换的蜂窝煤就会下落到燃烧室2的底部开设燃烧,这样我们换炭非常的方便,不用将燃烧完毕的蜂窝煤取出,非常的方便,快捷;这样设置出炭口13和出炭管道12制作更加的方便,制作工艺更简单;这样设置是为了我们的燃烧完毕被捣碎的蜂窝煤能够更顺畅的滑出;这样将换炭孔11、出炭管道12和捣炭孔14设置在同一侧更加方便我们使用和操作;将捣炭孔14这样设置可以将我们配套的捣炭杆4也设置成扁平状,这样与蜂窝煤的接触面积更大,捣碎的效率更高。
[0020]在我们使用时,我们需要将新换的蜂窝煤放置在即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上,使得新换的蜂窝煤被即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点燃,新换的蜂窝煤开始燃烧后,我们将换炭板3推入,将新换的蜂窝煤和燃烧殆尽的蜂窝煤分隔开来,然后将捣炭杆4从捣炭孔14伸入,将燃烧殆尽的蜂窝煤捣碎,使其从出炭口13沿着出炭管道12滑出,将碎片全部推出后我们抽出
换炭板3,新换的蜂窝煤会下落至燃烧室2的底面继续燃烧,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换炭的操作。
[0021]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换炭更加的方便,不用将燃烧完毕的蜂窝煤取出再加入新换的蜂窝煤,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22]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方便换炭火炉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方便换炭火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中开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形状和尺寸和蜂窝煤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开设有换炭孔,所述换炭孔内设有换炭板,所述换炭孔的高度与所述燃烧室底面的距离与一个蜂窝煤的高度相匹配,所述换炭板的尺寸和所述燃烧室的内径相匹配,所述换炭板上还设有把手;所述燃烧室的底面开设有出炭口,所述出炭口通过出炭管道与所述炉体的外壁连通,所述出炭管道为由内到外向下倾斜的管道;所述炉体上还开设有捣炭孔,所述捣炭孔内设有捣炭杆,所述捣炭杆的形状和所述捣炭孔的形状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孟春
申请(专利权)人:龚孟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