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56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包括储物桶、出米咀、小分流器和出米阀门,其中在所述储物桶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小分流器和所述出米咀组装在一起并安装在所述储物桶内,所述出米咀下端经所述出口往下伸出并且与所述出米阀门连接在一起,所述小分流器包括第一外环部、第一中心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环部和所述第一中心部之间的若干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外环部、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出米孔,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流构件,所述分流构件呈锥形,其结构简单、可靠,可避免出现堵塞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谷物存储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家庭贮存大米一般都是使用布袋、米缸、木桶、金属桶、塑料桶或麻布袋等。以上装存大米的容器,在取出谷米时使用碗或杯等物盛出,所以取米时常常是需要用手伸入米桶内盛米,没办法准确控制每次用米量的多少,用米量只能是量筒的整数,很难准确斤两,如此存米、吃米的弊端在于:做饭时由于放米数量不准确极易造成粮食浪费;存放器具卫生条件差,防潮性能差,极易发霉、生虫或被鼠咬。因此,目前市场上开发了用于储米的真空储米桶,以克服上述问题。
[0003]但是,现有的真空储米桶其可靠性较低,特别的真空储米桶底部的出米口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导致出不了米,由此会影响真空储米桶的正常使用,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其结构简单、可靠,可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0005]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包括储物桶、出米咀、小分流器和出米阀门,其中在所述储物桶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小分流器和所述出米咀组装在一起并安装在所述储物桶内,所述出米咀下端经所述出口往下伸出并且与所述出米阀门连接在一起,所述小分流器包括第一外环部、第一中心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环部和所述第一中心部之间的若干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外环部、所述第一中心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出米孔,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流构件,所述分流构件呈锥形。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中心部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卡口,在所述分流构件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相对应的卡口内。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中心部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呈倒锥形的导流柱。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筋条。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环部的顶面由外往内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中心部的顶面由内往外向下倾斜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小分流器上方、所述储物桶内设置有大分流器。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分流器包括第二外环部、第二中心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外环部和所述第二中心部之间的若干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外环部、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出米孔,所述第二中心部呈锥形。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导流筋条。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出米咀下端外面套设有O型密封圈。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出米咀和所述储物桶之间设置有出米咀密封圈,所述出米咀密封圈包括中心的平面部和位于所述平面部外围的斜面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的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其结构简单、可靠,可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储米桶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真空储米桶的局部分解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分流器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分流器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23]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包括储物桶1、出米咀2、小分流器3和出米阀门4,其中在所述储物桶1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小分流器3和所述出米咀2组装在一起并安装在所述储物桶1内,所述出米咀2下端经所述出口往下伸出并且与所述出米阀门4连接在一起,所述小分流器3包括第一外环部301、第一中心部30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环部301和所述第一中心部302之间的若干第一连接部303,在所述第一外环部301、所述第一中心部30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03之间形成第一出米孔304,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流构件5,所述分流构件5呈锥形。
[0024]本实施例的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其结构简单、可靠,可避免出现堵塞现象。具体的,通过呈锥形的分流构件5起到分流、分压的作用,使得储物桶里面的大米可以均匀分散到不同的第一出米孔304并经第一出米孔304往下流出,以此可减少、避免堵塞现象的发生。
[0025]同时,相比于现有采用的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的小分流器3其分流构件5 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装配于第一中心部302上,成本相对更低,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0026]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卡口305,在所述分流构件5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卡扣51,所述卡扣51卡接于相对应的卡口305内,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可便于实现分流构件5和第一中心部302之间的装配,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流构件5和第一中心部30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0027]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顶部设置有定位凸起308,所述定位凸起308嵌入到所述定位凸起308内,以此可提高分流构件5和第一中心部302之间的装配效率以及可靠性。
[0028]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呈倒锥形的导流柱306,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可进一步提高防堵塞效果。经第一出米孔304 流出的大米与导流柱306碰撞后直接往下流出,从而可避免大米在此处积聚发生堵塞现象。
[0029]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03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筋条307。其结构简单,设计合
理、巧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导流效果,利于顺利出米。
[00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环部301的顶面由外往内向下倾斜设置,第一中心部302的顶面由内往外向下倾斜设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导流效果,利于顺利出米。
[0031]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小分流器3上方、所述储物桶1内设置有大分流器6。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巧妙,通过增设的大分流器6,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流效果,利于顺利出米,避免大米积聚发生堵塞现象。
[0032]优选的,所述大分流器6包括第二外环部601、第二中心部602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外环部601和所述第二中心部602之间的若干第二连接部603,在所述第二外环部601、所述第二中心部60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03之间形成第二出米孔 604,所述第二中心部602呈锥形。具体的,通过呈锥形的第二中心部602起到分流、分压的作用,使得储物桶里面的大米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包括储物桶(1)、出米咀(2)、小分流器(3)和出米阀门(4),其中在所述储物桶(1)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小分流器(3)和所述出米咀(2)组装在一起并安装在所述储物桶(1)内,所述出米咀(2)下端经所述出口往下伸出并且与所述出米阀门(4)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流器(3)包括第一外环部(301)、第一中心部(30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外环部(301)和所述第一中心部(302)之间的若干第一连接部(303),在所述第一外环部(301)、所述第一中心部(30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303)之间形成第一出米孔(304),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分流构件(5),所述分流构件(5)呈锥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卡口(305),在所述分流构件(5)上设置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卡扣(51),所述卡扣(51)卡接于相对应的卡口(30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心部(302)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呈倒锥形的导流柱(3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储米桶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03)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筋条(3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韩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天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