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衬砌台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包括模板单元、调节支撑单元、门架单元;模板单元上分布有入料窗口,入料窗口处安装有高压管接头,入料窗口包括一级入料窗口、二级入料窗口、冲顶窗口;门架单元上设置有浇筑导管,浇筑导管包括主Y型导管、侧向导管、竖向导管,还包括输送泵管,输送泵管与主Y型导管连接、或与冲顶窗口连接,主Y型导管的侧向管口连接侧向导管,侧向导管与弯头管连接,弯头管的出口与竖向导管连接、或与二级入料窗口连接,竖向导管与一级入料窗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浇筑系统,全程带压力泵送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有效解决人工振捣的缺陷,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工质量。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衬砌台车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系统多采用三级溜槽+分流导管进行逐窗分层浇筑,也有少数采用自动布料系统,但衬砌混凝土入模后的振捣工艺还是采用人工插入式振捣和附着式振捣相结合的方式。对起拱线以下以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为主,附着式振捣器为辅;对起拱线以上以附着式振捣器振捣为主。由于现场工人缺少全过程监督,经常出现偷懒不振捣或把插入时振捣棒放入一个部位一直振捣,,很多时候附着式振捣器成为摆设,就造成振捣不足或者过振,出现“蜂窝”、“麻面”、“砂线”,混凝土强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采用传统的自流式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时间长、劳动力作业强度大、混凝土人工振捣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提出了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包括模板单元、调节支撑单元、门架单元,模板单元通过调节支撑单元安装在门架单元上,模板单元与隧道壁面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腔;所述模板单元上在隧道截面内分布有数个入料窗口,入料窗口处密封安装有高压管接头,数个入料窗口以隧道中线为轴对称分布,入料窗口包括位于起拱线下的一级入料窗口、位于拱部的二级入料窗口、位于拱顶中线处的冲顶窗口;门架单元上设置有浇筑导管,浇筑导管包括主Y型导管、侧向导管、竖向导管,还包括输送泵管,输送泵管的进口连接至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管的出口与主Y型导管的顶部管口连接、或与冲顶窗口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主Y型导管的两个侧向管口各自连接一根侧向导管,侧向导管与弯头管连接,弯头管可相对侧向导管转动、进而调整出口方向,弯头管的出口与竖向导管连接、或通过浇筑软管与二级入料窗口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竖向导管的底部管口通过浇筑软管与一级入料窗口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入料窗口距隧道底板的高度为2m,二级入料窗口与一级入料窗口的高度差为4m。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Y型导管设置在门架单元的顶部中线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门架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支脚和液压柱腿,行走支脚的高度在液压柱腿的长度调节区间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门架单元上设置有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为设置在门架单元的立柱中的液压调节支撑。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采用带压浇筑方式,从混凝土输送泵出口至衬砌台车入料窗口采取高压密闭导管,依靠泵压和管中混凝土自重,管口周围的混凝土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内部流动、扩散,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全程带压力泵送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有效解决了人工振捣的缺陷,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0011]通过单个入料窗口下方流入和上方压入方式浇筑衬砌混凝土,减少输送管的更换次数,能够缩短更换入料窗口造成的浇筑中断时间,较少施工“冷缝”。减少了材料和振捣的人员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本技术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在使用过程中极大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具有极其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第一浇筑阶段示意图。
[0014]图3为第二浇筑阶段示意图。
[0015]图4为第三浇筑阶段示意图。
[0016]图中:1
‑
模板单元;2
‑
冲顶窗口;3
‑
二级入料窗口;4
‑
一级入料窗口;5
‑
高压管接头;6
‑
浇筑软管;7
‑
液压调节支撑;8
‑
竖向导管;9
‑
弯头管;10
‑
门架单元;11
‑
输送泵管;12
‑
主Y型导管;13
‑
液压柱腿;14
‑
行走支脚;15
‑
调节支撑单元;16
‑
侧向导管;A1
‑
混凝土压入区;A2
‑
混凝土流入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包括模板单元1、调节支撑单元15、门架单元10,模板单元1通过调节支撑单元15安装在门架单元10上,模板单元1与隧道壁面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腔。模板单元1上在隧道截面内分布有数个入料窗口,入料窗口处密封安装有高压管接头5,数个入料窗口以隧道中线为轴对称分布。入料窗口包括位于起拱线下的一级入料窗口4、位于拱部的二级入料窗口3、位于拱顶中线处的冲顶窗口2。门架单元10上设置有浇筑导管,浇筑导管包括主Y型导管12、侧向导管16、竖向导管8,主Y型导管12用于隧道中线两侧左右分流,还包括输送泵管11,输送泵管11的进口连接至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管11的出口与主Y型导管12的顶部管口连接、或与冲顶窗口2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主Y型导管12的两个侧向管口各自连接一根侧向导管16,侧向导管16与弯头管9连接,弯头管9可相对侧向导管16转动、进而调整出口方向,弯头管9的出口与竖向导管8连接、或通过浇筑软管与二级入料窗口3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竖向导管8的底部管口通过浇筑软管6与一级入料窗口4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
[0019]如图2所示,在第一浇筑阶段,输送泵管11的出口与主Y型导管12的顶部管口连接,主Y型导管12的两个侧向管口各自连接一根侧向导管16,侧向导管16与弯头管9连接,弯头
管9的出口与竖向导管8连接,竖向导管8的底部管口通过浇筑软管6与一级入料窗口4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混凝土由输送泵管11送去,依次流经主Y型导管12、侧向导管16、弯头管9、竖向导管8、浇筑软管6进入一级入料窗口4内。
[0020]如图3所示,在第二浇筑阶段,输送泵管11的出口与主Y型导管12的顶部管口连接,主Y型导管12的两个侧向管口各自连接一根侧向导管16,侧向导管16与弯头管9连接,竖向导管8与弯头管9拆分,弯头管9转动至出口向上,弯头管9通过浇筑软管与二级入料窗口3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混凝土由输送泵管11送去,依次流经主Y型导管12、侧向导管16、弯头管9、浇筑软管6进入二级入料窗口3内。
[0021]如图4所述,在第三浇筑阶段,输送泵管11的出口直接与冲顶窗口2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混凝土由输送泵管11直接送入冲顶窗口2内。
[002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压入式浇筑系统,包括模板单元(1)、调节支撑单元(15)、门架单元(10),模板单元(1)通过调节支撑单元(15)安装在门架单元(10)上,模板单元(1)与隧道壁面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单元(1)上在隧道截面内分布有数个入料窗口,入料窗口处密封安装有高压管接头(5),数个入料窗口以隧道中线为轴对称分布,入料窗口包括位于起拱线下的一级入料窗口(4)、位于拱部的二级入料窗口(3)、位于拱顶中线处的冲顶窗口(2);门架单元(10)上设置有浇筑导管,浇筑导管包括主Y型导管(12)、侧向导管(16)、竖向导管(8),还包括输送泵管(11),输送泵管(11)的进口连接至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管(11)的出口与主Y型导管(12)的顶部管口连接、或与冲顶窗口(2)处的高压管接头连接,主Y型导管(12)的两个侧向管口各自连接一根侧向导管(16),侧向导管(16)与弯头管(9)连接,弯头管(9)可相对侧向导管(16)转动、进而调整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寿强,张斌,余博奎,赵明雄,方日红,周材栋,赵要才,王志强,程思远,苑晓旭,于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