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第二代超导体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极高速率在连续移动的金属基材带上沉积双轴织构化膜的方法。再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其中膜是用沉积流(flux)以斜入射角在基材上沉积的同时,用离子束以沿所述膜的最佳离子织构方向(BITD)或沿第二最佳离子织构方向设置的离子束入射角进行轰击,从而形成双轴织构化膜,其中,沉积流入射面设置为平行于双轴织构化膜沿其具有快速面内生长速率的方向。
技术介绍
正在开发第二代超导带,例如基于Y1Ba2Cu3O7-δ(YBCO)膜的超导带,以便负载大量电流而没有电阻。这类第二代高温超导体(HTS)通常包括沉积在金属基材如挠性金属带上的双轴织构化(窄的面外(out-of-plane)和面内(in-plane)晶粒取向分布)层。其中,已知双轴织构化层能够使YBCO膜等中具有高电流密度(Jc)。对于YBCO膜,晶粒界面特征对电流传输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Dimos等人,(1988)Phys.Rev.Lett.61219;和Dimos等人(1990)Phys.Rev.Lett.414038)。对于清洁的化学计量界面,临界电流密度似乎主要由晶粒界面取向误差决定。已经作了一些尝试,在挠性金属带上生长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的清晰织构化(sharply-textured)的YBCO膜。在一种方法中,使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在Ni基合金带如Hastelloy上沉积双轴织构化层(S.R.Foyltn等人,IEEI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9(1999)第1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基材上沉积双轴织构化膜的方法,其包括:沉积流以斜入射角在基材上沉积膜,同时用离子束以沿所述膜的最佳离子织构方向(BITD)或沿第二最佳离子织构方向设置的离子束入射角轰击所述沉积膜,从而形成双轴织构化膜,其中沉积流入射面 设置为平行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沿其具有最快面内生长速率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4-4-8 10/821,0101.一种在基材上沉积双轴织构化膜的方法,其包括沉积流以斜入射角在基材上沉积膜,同时用离子束以沿所述膜的最佳离子织构方向(BITD)或沿第二最佳离子织构方向设置的离子束入射角轰击所述沉积膜,从而形成双轴织构化膜,其中沉积流入射面设置为平行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沿其具有最快面内生长速率的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入射面与离子束入射面之间的角度约为45°或13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10°至6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5°至80°。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速率约大于1纳米/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速率约大于3纳米/秒。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的标准离子能约为150eV至1500eV。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包括沿晶轴<100>、<010>或<00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最快生长速率方向的立方结构材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包括沿<111>晶轴方向具有最佳离子织构方向(BITD)或第二最佳离子织构方向的材料。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以下所列中的至少一种荧石类材料、烧绿石类材料和稀土C类材料。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石类材料包括氧化铈(CeO2)、RE掺杂的氧化铈(RECe)O2-其中RE是钐、铕、铒、镧、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烧绿石类材料包括Eu2Zr2O7或Gd2Zr2O7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C类材料包括氧化钇(Y2O3)。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55°。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20°至55°。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的厚度约大于0.2微米。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包括沿晶轴<111>具有最快生长速率方向的立方结构材料。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包括沿<110>晶轴方向具有最佳离子织构方向(BITD)或第二最佳离子织构方向的材料。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以下所列中的至少一种岩盐类材料、ReO3类材料和钙钛矿类材料。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的所述材料包括氧化镁(MgO)、氧化镍(NiO)、三氧化钨(WO3)、氧化钡(BaO)、铝酸镧(LaAlO3)和钛酸锶(SrTiO3)中的至少一种。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45°。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45°至65°。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入射面与离子束入射面之间的角度约为0°或180°或90°。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离子与原子的到达比约小于0.5。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与原子的到达比约为0.05至0.3。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包括沿晶轴<100>、<010>或<00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最快生长速率方向的立方结构材料。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包括沿<110>晶轴方向具有最佳离子织构方向(BITD)或第二最佳离子织构方向的材料。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以下所列中的至少一种荧石类材料、烧绿石类材料和稀土C类材料。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石类材料包括氧化铈(CeO2)、RE掺杂的氧化铈(RECe)O2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E是钐、铕、铒、镧;所述烧绿石类材料包括Eu2Zr2O7或Gd2Zr2O7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C类材料包括氧化钇(Y2O3)。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45°。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20°至55°。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与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10°至60°。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5°至80°。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速率约大于1纳米/秒。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速率约大于3纳米/秒。3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的标准离子能约为150eV至1500eV。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的标准离子能约为500eV至900eV。3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的厚度约大于0.2微米。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和所述双轴织构化膜之间沉积中间层。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晶粒大小在纳米级别。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层和所述双轴织构化膜之间的晶格失配约大于10%,优选约大于20%。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如氧化钇(Y2O3)、Eu2O3和Pr2O3之类的稀土C类材料、如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之类的氧化物、和如氮化硅(Si3N4)之类的氮化物中的至少一种。41.在基材上沉积双轴织构化膜的方法,其包括用沉积流以斜入射角在基材上沉积膜,同时用离子束轰击所述沉积膜,从而形成双轴织构化膜,其中所述离子束基本上与基材法线平行。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5°至80°。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流与膜法线所成的入射角约为45°至65°。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以下所列中的至少一种岩盐类材料、ReO3类材料和钙钛矿类材料。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氧化镁(MgO)、氧化镍(NiO)、三氧化钨(WO3)、氧化钡(BaO)、铝酸镧(LaAlO3)和钛酸锶(SrTiO3)中的至少一种。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织构化膜的<001>晶轴方向与基材法线基本平行。47.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速率约大于1纳米/秒。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速率约大于3纳米/秒。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束的标准离子能约为300eV至1500eV。50.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和所述双轴织构化膜之间沉积中间层。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晶粒大小在纳米级别。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层和所述双轴织构化膜之间的晶格失配约大于10%,优选约大于20%。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旭明,V塞尔瓦曼尼克姆,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超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