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58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内墙板和第一黏结介质;所述主体内设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主体内,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外;所述内墙板呈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内墙板内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主体外的一端设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为连通口和与所述连通口连通的灌浆口,所述连通口设于所述内墙板朝向所述主体的侧面,所述灌浆口设于所述内墙板的板面;所述第一黏结介质填充于所述连接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简单、施工质量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质量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质量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构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预制内墙板作为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构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可以节约现场用工、减少现场湿作业、缩短建筑工期。目前现有技术中,预制混凝土内墙板一般采用单一材料,连接方式为上下铰接连接和左右连接;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层高较高的空间内设立隔断,采用目前市场上的预制内墙板直接进行安装施工则较难采用上下铰接的连接方式,如果采用左右的连接方式,则存在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场施工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预制内墙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和现场施工工作量增加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包括
[0005]主体,主体内设有若干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位于主体内,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主体外;
[0006]内墙板,内墙板呈竖直方向设置于主体上,内墙板内设有与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管,连接件位于主体外的一端设于连接管内,连接管的两端与外界连通,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为连通口和与连通口连通的灌浆口,连通口设于内墙板朝向主体的一侧面,灌浆口设于内墙板的板面;
[0007]第一黏结介质,第一黏结介质填充于连接管内。
[0008]上述墙体悬挑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主体,从而提供了可用于承托内墙体的载体;通过设置有内墙板,从而给连接管的安装提供了空间位置;通过在内墙板内设置有连接管,从而有利于连接件的插接;通过在主体内设置有连接件,从而便于主体与内墙板的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黏结介质,第一黏结介质填充到连接管内,从而使连接管和连接件的连接更为稳定。实现了安装简单、施工质量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0009]进一步地,主体呈水平设置,主体用于承托内墙板。
[0010]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预制部和与预制部连接的凸出部,预制部设置于主体内,凸出部远离预制部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内。
[0011]进一步地,墙体悬挑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黏结介质;主体通过凸出部与连接管连接且主体与内墙板之间形成有缝隙,缝隙与连通口连通,第二黏结介质填充于缝隙内。
[0012]进一步地,凸出部在连接管内朝向灌浆口的一端面与灌浆口之间形成有空间,空间呈弯折设置。
[0013]进一步地,内墙板的外轮廓为方形状,内墙板的厚度为不大于100mm,连接管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管沿内墙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4]进一步地,预制部在主体内的长度不小于连接件的锚固长度,凸出部在连接管内的长度不小于连接件的锚固长度与缝隙的宽度之和。
[0015]进一步地,连接件为钢筋。
[0016]进一步地,连接管为金属波纹管。
[0017]进一步地,第一黏结介质和第二黏结介质均为砂浆。
[0018]进一步地,侧面为内墙板竖直放置方向的底面;板面为内墙板竖直放置长度方向的一面。
附图说明
[0019]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2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墙体悬挑连接结构的单排布置透视图;
[0021]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墙体悬挑连接结构的双排布置透视图;
[0023]图4是图3中B

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内墙板;2

主体;3

连接件;4

连接管;5

缝隙;6

第一黏结介质;7

第二黏结介质;8

板面;9

侧面;10

灌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30]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包括主体2、内墙板1和第一黏结介质6;主体2内设有若干个连接件3,连接件3的一端位于主体2内,连接件3的另一端位于主体2外;内墙板1呈竖直方向设置于主体2上,内墙板1内设有与连接件3一一对应的连接管4,连接件3位于主体2外的一端设于连接管4内,连接管4的两端与外界连通,连接管4的两端口分别为连通口和与连通口连通的灌浆口10,连通口设于内墙板1朝向
主体2的侧面9,灌浆口10设于内墙板1的板面8;第一黏结介质6填充于连接管4内。
[0031]上述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内墙板1的侧面9为沿内墙板1宽度方向的端面,内墙板1的板面8为沿内墙板1长度方向的端面;通过设置有主体2,从而提供了可用于承托内墙体的载体;通过设置有内墙板1,从而给连接管4的安装提供了空间位置;通过在内墙板1内设置有连接管4,从而有利于连接件3的插接;通过在连接管4上设置有灌浆口10,灌浆口10位于内墙板1的板面8上,让施工灌浆位置更合适,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在主体2内设置有连接件3,从而便于主体2与内墙板1的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黏结介质6,第一黏结介质6填充到连接管4内,从而使连接管4和连接件3的连接更为稳定。实现了安装简单、施工质量好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00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2呈水平设置,主体2用于承托内墙板1。如此,为内墙板1的安装提供了承托载体,便于内墙板1的安装放置。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包括预制部和与预制部连接的凸出部,预制部设置于主体2内,凸出部远离预制部的一端插接于连接管4内。如此,可以让连接件3起到更好的连接作用,从而使连接件3与连接管4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主体内,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主体外;内墙板,所述内墙板呈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内墙板内设有与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管,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主体外的一端设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为连通口和与所述连通口连通的灌浆口,所述连通口设于所述内墙板朝向所述主体的侧面,所述灌浆口设于所述内墙板的板面;第一黏结介质,所述第一黏结介质填充于所述连接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水平设置,所述主体用于承托所述内墙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预制部和与所述预制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预制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预制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连接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墙体悬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黏结介质;所述主体通过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莉萍谷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