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55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包括灯杯以及金属反射导线架,灯杯内部安装有金属反射导线架,金属反射导线架为凹面镜状,金属反射导线架由至少两组弧形金属片构成,金属反射导线架内壁设置有具有反射功能的镀层,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光的LED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金属反射导线架凹面镜形状以及在其内部设置有镀层,使植入碗杯内部平面上的LED芯片所反射出的光线,经金属内壁的镜面直反射,将光能量汇聚集中在LED灯珠上方的一个点或光束,实现光能量的最大化。实现光能量的最大化。实现光能量的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


[0001]本技术设计LED灯具
,具体为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

技术介绍

[0002]LED的发展,已由“点光源”到“线光源”,现在为追求更高的光学品质,因而已演进至“面光源”的发展,这是未来的趋势,因此LED灯珠一次光学的出光设计非常地重要(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即为发光强度:坎德拉mcd),因为密切关系到二次光学透镜在光能量有效提取利用,而使发光角度与能量最大化,进而实现光学更有效提升与节能。
[0003]现有技术中,现在导线架是由平面镜面金属支架和白反射塑料灯杯结合而成,灯壁为白反射材料,在反射LED芯片的光能量时,会呈现“漫反射”现象,也就是“扩散反射”,一次光学的漫射现象,其发光角度较大,导致光通量的空间密度较小,发光强度的坎德拉值较小;
[0004]现有LED灯珠在一次光学与二次光学的配合后,在规格亮度要求标准及能量守恒定律原则下,难以实现扩散角度加大与亮度提升的效果,唯一只有再增加LED灯珠数量或加大LED芯片功率,如此方可达成,相对地成本亦将攀升,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本技术通过将金属反射导线架凹面镜形状以及在其内部设置有镀层,使植入碗杯内部平面上的LED芯片所反射出的光线,经金属内壁的镜面直反射,将光能量汇聚集中在LED灯珠上方的一个点或光束,实现光能量的最大化。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包括灯杯以及金属反射导线架,所述灯杯内部安装有金属反射导线架,所述金属反射导线架为凹面镜状,金属反射导线架由至少两组弧形金属片构成,金属反射导线架内壁设置有具有反射功能的镀层,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光的LED芯片。
[000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弧形金属片分别连接正负电极。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反射导线架内壁“镀银或金”形成镀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镀层通过电镀或涂布的方式在金属反射导线架内壁形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灯杯为白色或其他颜色耐高温塑料制品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将金属反射导线架设置为凹面镜结构,达聚光与光洁度提升效果,可使二次光学设计时对于光能的利用,更为简便LED灯珠的排列间距,实现减少灯珠数量,以达节能与降低成本。
[0013]2、本技术利用“凹面镜原理”套入导线架的设计实现,改变反射光线的行进方
向,进而达到将一次光学的光源能量汇聚集中成点或光束,以达到点光源能量最大化,便于二次光学透镜对其能量的提取利用。
[0014]3、本技术因一次光学凹面镜反射结构设计,集中能量减少光损,变及提升模组效果,节省能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1‑
灯杯、2

金属反射导线架、3

LED芯片、4

镀层。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示出: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包括灯杯1以及金属反射导线架2,灯杯1内部安装有金属反射导线架2,金属反射导线架2为凹面镜状,金属反射导线架2由至少两组弧形金属片构成,金属反射导线架2内壁设置有具有反射功能的镀层4,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光的LED芯片3,LED芯片3发光通过金属反射导线架2内壁的镀层4,对光进行镜面反射。
[0020]多个弧形金属片分别连接正负电极,通过正负电机对LED芯片3进行连接,保证LED芯片3连接正负极通电发光,金属反射导线架2内壁“镀银或金”形成镀层4,镀层4通过电镀或涂布的方式在金属反射导线架2内壁形成,通过镀银进行镜面反射,提高反射效果,通过电镀或涂布方式形成镀层4,形成镀层4方法多样,选择合适的方式使用,灯杯1为白色或其他颜色耐高温塑料制品制成,成本低廉。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弧形金属片连接LED芯片3的正负极,LED芯片3在进行工作产生亮度,利用“凹面镜结构”套入金属反射导线架2的设计实现,改变反射光线的行进方向,进而达到将一次光学的光源能量汇聚集中,以达到点光源或束光源的能量最大化,便于二次光学透镜对其能量的提取利用,通过金属反射导线架2内壁的镀层4进行镜面反射,将一次光学的出光因镀层4的“直反射”使出光效果更为收敛,使光能汇聚呈“点光源”或“束光源”。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杯(1)以及金属反射导线架(2),所述灯杯(1)内部安装有金属反射导线架(2),所述金属反射导线架(2)为凹面镜状,金属反射导线架(2)由至少两组弧形金属片构成,金属反射导线架(2)内壁设置有具有反射功能的镀层(4),内部设置有用于发光的LED芯片(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升LED灯珠一次光学之光通量空间密度的导线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形金属片分别连接正负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伟胜
申请(专利权)人:普利仕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