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52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包括染色涤纶基层,所述染色涤纶基层底端设有增韧层,所述染色涤纶基层顶端设有功能复合层,所述功能复合层包括抗菌层、防水层、防静电层、阻燃层和防紫外线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基层经线与基层纬线编织成染色涤纶基层,从而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韧性,并通过在染色涤纶基层底端缝合增韧层进一步提高了染色布产品的韧性,使其长期使用后不易发生皱褶,保证了美观度,且通过在染色涤纶基层顶端依次粘结抗菌层、防水层、防静电层、阻燃层和防紫外线层,从而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抗菌、防水、防静电、阻燃和防紫外线效果,进而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综合性能,并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并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并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


[0001]本技术涉及染色布
,尤其涉及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皱、耐热、耐磨等优点,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其弹性性能接近羊毛,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涤纶布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纺织品、工业产品、建筑内装饰等领域,需求量大,而涤纶染色布就是涤纶胚布经退浆氧漂、丝光、定型、染色和预缩定型等工艺生产出来的成品布;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涤纶染色布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现有市场上的涤纶染色布普遍存在韧性较差的问题,导致其不具备良好的抗褶皱能力,从而使其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褶皱并影响美观,且现有的涤纶染色布还不具备良好的抗菌、防水和防紫外线等性能,实用性不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该高韧度涤纶染色布通过基层经线与基层纬线编织成染色涤纶基层,从而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韧性,并通过在染色涤纶基层底端缝合增韧层进一步提高了染色布产品的韧性,且通过在染色涤纶基层顶端依次粘结抗菌层、防水层、防静电层、阻燃层和防紫外线层,从而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包括染色涤纶基层,所述染色涤纶基层底端设有增韧层,所述染色涤纶基层顶端设有功能复合层,所述功能复合层包括抗菌层、防水层、防静电层、阻燃层和防紫外线层,所述抗菌层粘结于染色涤纶基层顶端,所述防水层粘结于抗菌层顶端,所述防静电层粘结于防水层顶端,所述阻燃层粘结于防静电层顶端,所述防紫外线层粘结于阻燃层顶端。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增韧层由聚酰胺纤维和蚕丝交织而成,所述增韧层通过棉线缝合连接于染色涤纶基层底端。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染色涤纶基层由基层经线和基层纬线编织而成,所述基层经线和基层纬线呈纵横交错分布,所述基层经线由聚酯纤维和竹纤维揉捻而成,所述基层纬线有聚酯纤维和再生纤维揉捻而成。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菌层由内置银离子的抗菌面料组成且厚度小于染色涤纶基层,所述防水层采用无纺砂布和防水透气材料复合而成且厚度小于抗菌层。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静电层由涤纶长丝和导电纤维织造而成且厚度小于防水层,所述阻燃层由氨纶丝和棉纤维织造而成且厚度小于防静电层。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紫外线层由五枚缎面料浸泡防紫外线助剂制备而成且厚
度小于阻燃层,所述防紫外线层表面缝制有产品标签。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括染色涤纶基层,通过由聚酯纤维和竹纤维揉捻而成的基层经线与由聚酯纤维和再生纤维揉捻而成的基层纬线编织成染色涤纶基层,从而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韧性,并通过在染色涤纶基层底端缝合增韧层进一步提高了染色布产品的韧性,使其长期使用后不易发生皱褶,保证了美观度,且通过在染色涤纶基层顶端依次粘结抗菌层、防水层、防静电层、阻燃层和防紫外线层,从而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抗菌、防水、防静电、阻燃和防紫外线效果,进而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综合性能,并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局部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染色涤纶基层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染色涤纶基层;2、增韧层;3、功能复合层;4、抗菌层;5、防水层;6、防静电层;7、阻燃层;8、防紫外线层;9、产品标签;10、第一印花;11、第二印花;101、基层经线;102、基层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7]实施例一
[0018]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包括染色涤纶基层1,染色涤纶基层1底端设有增韧层2,染色涤纶基层1顶端设有功能复合层3,功能复合层3包括抗菌层4、防水层5、防静电层6、阻燃层7和防紫外线层8,抗菌层4粘结于染色涤纶基层1顶端,防水层5粘结于抗菌层4顶端,防静电层6粘结于防水层5顶端,阻燃层7粘结于防静电层6顶端,防紫外线层8粘结于阻燃层7顶端,层层粘结的结构使该染色布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
[0019]增韧层2由聚酰胺纤维和蚕丝交织而成,增韧层2通过棉线缝合连接于染色涤纶基层1底端,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韧性,使其具备良好的抗褶皱效果。
[0020]染色涤纶基层1由基层经线101和基层纬线102编织而成,基层经线101和基层纬线102呈纵横交错分布,基层经线101由聚酯纤维和竹纤维揉捻而成,基层纬线102有聚酯纤维和再生纤维揉捻而成,进一步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韧性。
[0021]抗菌层4由内置银离子的抗菌面料组成且厚度小于染色涤纶基层1,使该染色布产品具备良好的抗菌效果,防水层5采用无纺砂布和防水透气材料复合而成且厚度小于抗菌层4,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防水性。
[0022]防静电层6由涤纶长丝和导电纤维织造而成且厚度小于防水层5,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防静电效果,阻燃层7由氨纶丝和棉纤维织造而成且厚度小于防静电层6,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阻燃效果。
[0023]防紫外线层8由五枚缎面料浸泡防紫外线助剂制备而成且厚度小于阻燃层7,提高了该染色布产品的抗紫外线效果,防紫外线层8表面缝制有产品标签9,将产品规格信息印
制在产品标签9上,便于用户知晓。
[0024]防紫外线层8上表面印制有第一印花10和第二印花11,第一印花10和第二印花11在防紫外线层8上呈交错分布,提高了该染色布的美观度。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包括染色涤纶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涤纶基层(1)底端设有增韧层(2),所述染色涤纶基层(1)顶端设有功能复合层(3),所述功能复合层(3)包括抗菌层(4)、防水层(5)、防静电层(6)、阻燃层(7)和防紫外线层(8),所述抗菌层(4)粘结于染色涤纶基层(1)顶端,所述防水层(5)粘结于抗菌层(4)顶端,所述防静电层(6)粘结于防水层(5)顶端,所述阻燃层(7)粘结于防静电层(6)顶端,所述防紫外线层(8)粘结于阻燃层(7)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层(2)由聚酰胺纤维和蚕丝交织而成,所述增韧层(2)通过棉线缝合连接于染色涤纶基层(1)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度涤纶染色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涤纶基层(1)由基层经线(101)和基层纬线(102)编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豪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