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产水管和卷绕在所述中心产水管上的膜组件,所述中心产水管的管壁设置有集水孔,所述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片、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纯水导流网和胶粘层,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方向与进水方向平行,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外表面与纯水导流网通过胶粘层粘接,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的与进水流向平行的两侧与反渗透膜片之间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靠近中心产水管的一端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改进型进水导流网,加强了膜表面扰流效果,弱化了进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降低了结垢趋势,提升出水质量。提升出水质量。提升出水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
[0001]本技术属于净水过滤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于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元件是将反渗透膜片、进水隔网和纯水导流网依次叠放,并用胶粘剂将各层材料粘合在中心产水管上,使得待处理的原水流过反渗透膜片的和进水隔网折叠形成的进水流道,能够透过反渗透膜片的纯水,经过纯水导流网引流至中心产水管中。
[0004]这种结构的卷式反渗透元件中的进水隔网由实心塑料线交织而成,通常为菱形网孔结构,在实际工况下水流方向杂乱无章,流速慢,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容易沉积,加剧了浓水结垢的趋势,从而影响出水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加快进水的流速,弱化了进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降低了结垢趋势,提升出水质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产水管和卷绕在所述中心产水管上的膜组件,所述中心产水管的管壁设置有集水孔;
[0007]其中,所述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片、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纯水导流网和胶粘层,所述反渗透膜片折叠,折叠后的反渗透膜片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外表面之间形成产水流道,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位于进水流道,所述纯水导流网位于产水流道,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方向与进水方向平行,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外表面与纯水导流网通过胶粘层粘接,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的与进水流向平行的两侧与反渗透膜片之间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靠近中心产水管的一端设有开口。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改进型进水导流网,加快了进水流速,弱化了进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降低了结垢趋势,提升了出水质量。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能采用以下改进:
[0010]进一步,所述导流槽呈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由多股超细纤维束编织而成,所述超细纤维束的表面具有不规则多孔间隙。
[0012]进一步,所述多股超细纤维束间具有空隙。
[0013]进一步,所述胶粘层包括胶粘剂,所述胶粘剂设于反渗透膜片的外表面的除了靠近中心产水管侧以外的其他三侧边缘,将反渗透膜片的外表面与纯水导流网粘接,形成胶粘层。
[0014]进一步,所述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防护胶带,所述防护胶带安装在所述膜组件的最外层,所述防护胶带设有多个镂空孔。
[0015]进一步,所述中心产水管为单向通或双向通结构。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采用多股超细纤维束编织而成的改进型进水导流网,使导流槽更致密,从而带来更平整的表面,不易形成结垢点。
[0018]2、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用多股超细纤维束编织而成,形成了具有固定高度及宽度的导流槽,能对流入导流槽的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起到流量控制作用。
[0019]3、超细纤维束表面的多孔间隙和超细纤维束间的间隙能对水流产生扰流作用,弱化了进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从而提升了反渗透膜片的过滤效果。
[0020]4、形成胶粘层,提高密封性能。
[0021]5、在膜组件最外层安装防护胶带能起到固定防护的作用,同时不影响进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改进型进水导流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反渗透膜片的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中心产水管,2、反渗透膜片,3、改进型进水导流网,4、纯水导流网,5、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
[0028]如图1
‑
3所示,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产水管1和卷绕在所述中心产水管1上的膜组件,所述中心产水管1的管壁设置有集水孔;
[0029]其中,所述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片2、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纯水导流网4和胶粘层,所述反渗透膜片2折叠,折叠后的反渗透膜片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外表面之间形成产水流道,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位于进水流道,所述纯水导流网4位于产水流道,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方向与进水方向平行,所述反渗透膜片2的外表面与纯水导流网4通过胶粘层粘接,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的与进水流向平行的两侧与反渗透膜片2之间设有密封条5,所述密封条5的靠近中心产水管1的一端设有开口。
[0030]通过设置改进型进水导流网,形成了水流通道,加快了水流速度,从而弱化了进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杂质和微生物难以沉积,降低了结垢趋势,从而提升出水质量。
[0031]在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槽呈均匀分布,使得各个槽内的流水分布均匀,提高流水稳定性。
[0032]在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由多股超细纤维束编织而成,使得导流槽更致密,从而带来更平整的表面,并形成具有固定高度及宽度的导流槽,不易形成结垢点,能对流入导流槽的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起到流量控制作用。所述超细纤维束的表面具有不规则多孔间隙,不规则多孔间隙能对水流产生扰流作用,提升了反渗透膜片的过滤效果。
[0033]上述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有更为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股超细纤维束间具有间隙,间隙能对水流产生扰流作用,进一步弱化进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从而提升了反渗透膜片的过滤效果。
[0034]在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胶粘层包括胶粘剂,所述胶粘剂设于反渗透膜片的外表面的除了靠近中心产水管侧以外的其他三侧边缘,将反渗透膜片的外表面与纯水导流网粘接,形成胶粘层,提升了密封性能。
[0035]在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防护胶带,所述防护胶带安装在所述膜组件的最外层,起到固定防护的作用。
[0036]在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产水管1为单向通或双向通结构。
[0037]工作原理:进水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垂直方向进入膜组件,进水沿着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向中心产水管1方向流动,一部分水从反渗透膜元件的两端内侧的开口流出,另一部分水透过反渗透膜片2进入产水流道,沿着纯水导流网4流入中心产水管1中排出。
[0038]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产水管(1)和卷绕在所述中心产水管(1)上的膜组件,所述中心产水管(1)的管壁设置有集水孔;其中,所述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片(2)、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纯水导流网(4)和胶粘层,所述反渗透膜片(2)折叠,折叠后的反渗透膜片(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外表面之间形成产水流道,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位于进水流道,所述纯水导流网(4)位于产水流道,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方向与进水方向平行,所述反渗透膜片(2)的外表面与纯水导流网(4)通过胶粘层粘接,所述改进型进水导流网(3)的与进水流向平行的两侧与反渗透膜片(2)之间设有密封条(5),所述密封条(5)的靠近中心产水管(1)的一端设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直线型进水流道结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呈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彪,张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纳霏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