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701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右侧连通有针管座,所述针管座的右侧连通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左侧与针管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左侧套接有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管、针管座、穿刺针、导管、挡板、连接管、固定环、密封凸块、密封凸环、耐压层、耐候层、PVC塑料层、PS塑料层、PC塑料层、PE塑料层、保护套和保护帽的相互配合,达到了防护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动脉传感器采血针,防护性能差,当人们在使用动脉传感器采血针时,容易出现针刺伤的现象,且容易出现采血血量不精准,而在采集过载中需要往复旋转盖帽,影响其工作效率。影响其工作效率。影响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

技术介绍

[0002]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很多都会留置有动脉导管,连接动脉传感器,用于血压的监测与血标本的采集,采集方法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上动脉传感器进行血样的收集,然后再逐个的分到各个真空采血管中。
[0003]目前现有的动脉传感器采血针,防护性能差,当人们在使用动脉传感器采血针时,容易出现针刺伤的现象,且容易出现采血血量不精准,而在采集过载中需要往复旋转盖帽,影响其工作效率,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具备防护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动脉传感器采血针,防护性能差,当人们在使用动脉传感器采血针时,容易出现针刺伤的现象,且容易出现采血血量不精准,而在采集过载中需要往复旋转盖帽,影响其工作效率,不方便人们使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右侧连通有针管座,所述针管座的右侧连通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左侧与针管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左侧套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左侧连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6采用无菌材料,所述连接管的左侧设置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材质为硅胶材料,所述导管内腔的左侧连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腔与输送管的左侧连通,所述导管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凸块,所述输送管表面左侧的两侧且位于密封凸块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凸环,所述密封凸环的表面与输送管内腔的四周相接触,所述输送管的表面设置有耐压层,所述耐压层远离输送管的一侧设置有耐候层。
[0008]优选的,所述耐压层包括PVC塑料层,所述PVC塑料层的表面设置有PS塑料层,所述PS塑料层的厚度与PVC塑料层的厚度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耐候层包括PC塑料层,所述PC塑料层的表面设置有PE塑料层,所述PE塑料层的厚度与PC塑料层的厚度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厚度大于耐压层的厚度和耐候层的厚度,所述耐压层的厚度与耐候层的厚度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表面位于耐压层的内腔,所述耐压层的表面位于耐候层的内腔,所述耐压层的内腔与输送管的表面粘合连接,所述耐候层的内腔与耐压层的表面粘合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管、针管座、穿刺针、导管、挡板、连接管、固定环、密封凸块、密封凸环、耐压层、耐候层、PVC塑料层、PS塑料层、PC塑料层、PE塑料层、保护套和保护帽的相互配合,达到了防护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动脉传感器采血针,防护性能差,当人们在使用动脉传感器采血针时,容易出现针刺伤的现象,且容易出现采血血量不精准,而在采集过载中需要往复旋转盖帽,影响其工作效率,不方便人们使用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管和挡板,对输送管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与外设动脉管便于连接的作用,解决了输送管在使用时不便于与外设动脉管便于连接的问题,通过设置防护套,对穿刺针在使用时起到了密封效果好的作用,解决了穿刺针在使用时出现密封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设置密封凸块和密封凸环,对输送管和导管在使用时起到了固定效果好的作用,解决了输送管和导管在使用时固定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设置导管,对输送管在操作时起到了便于拿取的作用,解决了输送管在操作时不便于拿取的问题,通过设置耐压层,对输送管在使用时起到了抗压性能好的作用,解决了输送管在使用时抗压性能差的问题,通过设置耐候层,对输送管在使用时起到了耐热和耐寒性能好的作用,解决了输送管在使用时耐热和耐寒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导管与输送管结构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耐压层结构剖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耐候层结构剖面图。
[0020]图中:1、输送管;2、针管座;3、穿刺针;4、导管;5、挡板;6、连接管;7、固定环;8、密封凸块;9、密封凸环;10、耐压层;11、耐候层;12、PVC塑料;13、PS塑料层;14、PC塑料层;15、PE塑料层;16、防护套;17、保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
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阅图1

4,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包括输送管1,输送管1的右侧连通有针管座2,针管座2的右侧连通有穿刺针3,穿刺针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16,防护套16的左侧与针管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管1的左侧套接有导管4,导管4的左侧连通有挡板5,挡板5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6,连接管6采用无菌材料,连接管6的左侧设置有保护帽17,保护帽17的材质为硅胶材料,导管4内腔的左侧连通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内腔与输送管1的左侧连通,导管4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凸块8,输送管1表面左侧的两侧且位于密封凸块8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凸环9,密封凸环9的表面与输送管1内腔的四周相接触,输送管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动脉传感器采血针,包括输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的右侧连通有针管座(2),所述针管座(2)的右侧连通有穿刺针(3),所述穿刺针(3)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16),所述防护套(16)的左侧与针管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1)的左侧套接有导管(4),所述导管(4)的左侧连通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采用无菌材料,所述连接管(6)的左侧设置有保护帽(17),所述保护帽(17)的材质为硅胶材料,所述导管(4)内腔的左侧连通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的内腔与输送管(1)的左侧连通,所述导管(4)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凸块(8),所述输送管(1)表面左侧的两侧且位于密封凸块(8)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凸环(9),所述密封凸环(9)的表面与输送管(1)内腔的四周相接触,所述输送管(1)的表面设置有耐压层(10),所述耐压层(10)远离输送管(1)的一侧设置有耐候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照贵黎艳钟小红粟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