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挂脖空调,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两组调温模块以及设于所述颈戴架内侧的传导片,所述颈戴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组所述调温模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每组所述调温模块包括顺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调温件和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容纳腔和将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所述扇轮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传导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对应壳体内的所述调温件热传导连接。热传导连接。热传导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挂脖空调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家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挂脖空调。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产品,例如脖戴式风扇。脖戴式风扇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0003]然而,脖戴式风扇的功能较为单一,只能用于吹风散热,不仅散热效率有限、且不能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而为了丰富脖戴式风扇的功能以扩展挂脖式风扇的使用场景,逐渐出现增加调温功能的脖戴式风扇,而在增加调温功能的技术思路下,如何优化脖戴式风扇的整体设计,以在维持便携式优越性和更好地支持多使用场景下的调温性能二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是行业内一直以来致力解决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整体更加紧凑、调温性能好且应用场景范围更广的新型挂脖空调。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挂脖空调,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两组调温模块以及设于所述颈戴架内侧的传导片,所述颈戴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组所述调温模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每组所述调温模块包括顺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调温件和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容纳腔和将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所述扇轮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传导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对应壳体内的所述调温件热传导连接。
[0007]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对应壳体内的所述风道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散热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调温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0008]其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将对应的所述第一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设于对应壳体的侧壁上、分别与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
[0009]其中,所述隔板还包括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将对应壳体内的空间分隔形成与所述第二风道并排的收容腔,每组所述调温模块还包括设于对应壳体的所述收容腔内的电路板。
[0010]其中,所述第一子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子出风口之间通过分隔部分隔,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与所述分隔部抵接,且所述第二隔板的相对两侧面与所述分隔部的相对两侧平齐。
[0011]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内还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沿对应壳体的厚度方向倾斜延伸,包括靠近所述扇轮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扇轮的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对应壳体的顶侧面。
[0012]其中,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尺寸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从靠近所述扇轮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扇轮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风道的横截面尺寸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从靠近所述扇轮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扇轮的另一端逐渐增大。
[0013]其中,两组所述调温模块的所述扇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远离的一端,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靠近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分隔片或隔热棉,以将所述调温件与所述电池相互分隔。
[0014]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盖板,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显示装置,对应壳体包括设于外侧壁上与所述显示装置对应的通孔,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通孔,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通孔内且可通过所述盖板向用户显示信息,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如下至少之一信息:电量、档位、温度。
[0015]其中,每组所述调温模块还包括与所述调温件对应设置的散热件,所述调温件位于所述传导片和所述散热件之间,所述散热件包括与所述调温件热传导连接的底座及形成于所述底座上的散热片;
[0016]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顺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靠近所述扇轮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扇轮的一端的宽度;和/或,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扇轮的一端朝对应壳体的内侧壁弯折形成第一导引部,远离所述扇轮的一端朝对应壳体的外侧壁弯折形成第二导引部。
[0017]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挂脖空调,颈戴架内设有两组调温模块,两组调温模块分别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每组所述调温模块包括顺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调温件和扇轮,传导片设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对应壳体内的调温件热传导连接,如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对应的调温模块可形成为相对独立且完整的两部分,有利于提升新型挂脖空调的整体调温性能;其次,每组调温模块包括顺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调温件和扇轮,可提升对颈戴架沿长度方向空间的有效利用,避免增加新型挂脖空调的厚度或宽度方向尺寸,使得新型挂脖空调可保持优越的便携性;再次,每组调温模块中电池、调温件和扇轮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设计,能够有效均衡颈戴架的重量,提升佩戴时更加轻量化的佩戴体验感,且佩戴更加稳定不易滑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实施例中新型挂脖空调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20]图3为图2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1]图4为新型挂脖空调的又一分解图;
[0022]图5为图4中调温件、散热件、隔板和电路板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中散热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为新型挂脖空调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0025]图8为新型挂脖空调的第二壳体的纵截面剖视图;
[0026]图9为新型挂脖空调的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0028]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架、设于所述颈戴架内的两组调温模块以及设于所述颈戴架内侧的传导片,所述颈戴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组所述调温模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每组所述调温模块包括顺沿对应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电池、调温件和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形成有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容纳腔和将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所述扇轮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传导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对应壳体内的所述调温件热传导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对应壳体内的所述风道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散热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调温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将对应的所述第一风道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出风口包括设于对应壳体的侧壁上、分别与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和第二子出风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包括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将对应壳体内的空间分隔形成与所述第二风道并排的收容腔,每组所述调温模块还包括设于对应壳体的所述收容腔内的电路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挂脖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子出风口之间通过分隔部分隔,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与所述分隔部抵接,且所述第二隔板的相对两侧面与所述分隔部的相对两侧平齐。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平,宋国伟,刘凯,杨广,伍勋焕,岳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