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涛专利>正文

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24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4:01
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属于医护设备技术领域。设计一种能够自行搬运病人的装置,在楔形框架的内部自上向下安装转运组件和行走组件,两部分组件都由同步齿形带和辊轮组成,工作开始时,转运组件和行走组件的同步带转向相反,转运组件上同步带与人体接触并对人体产生向后的拉力,行走组件上同步带与床体接触并相对床体产生向前的冲力,拉力和冲力共同作用将人体转移到支架上,此后,转运组件停止转动,行走组件反向通电转动,将人体转移到其他床体上,最后转运组件和行走组件再次通电,二者共同作用从人体下方移出。同作用从人体下方移出。同作用从人体下方移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医护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转运护理机器人的使用对象主要是行动不便的患者,这类人较常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转运护理机器人直接与人体接触,所以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目前市面上出现的LWYZC

1 型医用转运床是大连龙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一款辅助医疗设备该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搬运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因搬动不当对使用者造成的再次伤害,同时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医务人员数量,提高文明医疗水平。该设备入室搬移前需要确认搬移方向,否则进屋后无法搬移。另外,这款护理机只能进行单面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会对使用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不能实现患者床与轮椅之间的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
[0004]本技术的核心技术思想是:设计一种能够自行搬运病人的装置,在楔形框架的内部自上向下安装转运组件和行走组件,两部分组件都由同步齿形带和辊轮组成,工作开始时,转运组件和行走组件的同步带转向相反,转运组件上同步带与人体接触并对人体产生向后的拉力,行走组件上同步带与床体接触并相对床体产生向前的冲力,拉力和冲力共同作用将人体转移到支架上,此后,转运组件停止转动,行走组件反向通电旋转,将人体转移到其他床体上,最后转运组件和行走组件再次通电,二者共同作用从人体下方移出。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包括支架,支架的上部安装行走组件,支架的下部安装转运组件,支架的结构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相邻的端板之间安装转运换向辊,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安装第一转运主动辊和第一行走主动辊,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之间安装第二转运主动辊和行走电机,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之间安装第三转运主动辊和第二行走主动辊,支架上部有托板,托板上覆盖同步齿形带,支架的底部安装行走换向辊。
[0007]第一转运主动辊的两侧安装转运张紧辊,同步齿形带越过转运张紧辊后在转运换向辊换向后闭合成转运传动回路,第二转运主动辊和第三转运主动辊的传动回路与第一转运主动辊相同,第一行走主动辊的两侧安装行走张紧辊,同步齿形带越过行走张紧辊后在行走换向辊后闭合成行走传动回路,第二行走主动辊的传动回路与第一转运主动辊相同。
[0008]行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由硅钢和线圈组成,转子有硅钢和永磁体组成,定子安装在壳体和密封端盖中,转子的转轴两端有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分别与第一行走主动辊和第二行走主动辊连接。
[0009]本技术的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0](1)转运模块在搬移过程中,不改变使用者的平躺姿势,减少了抬抱方式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体力负担。该设计主要解决了床与变形面之间之间的转运,充当了传统搬运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的作用。
[0011](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机构依靠自身安装的电池供电,无需外接电源,方便使用和存放,实用性能较强。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13]附图2是本技术结构左视剖面图;
[0014]附图3是本技术结构仰视图;
[0015]附图4是本技术结构行走电机剖面图;
[0016]图中,1、行走组件,2、转运组件,201、第一转运模块,202第二转运模块, 203、第三转运模块,3、支架,301、第一端板,302、第二端板,303、第三端板,304、第四端板,4、托板,5、转运换向辊,601、第一转运主动辊,602、第二转运主动辊,603、第三转运主动辊,7、转运张紧辊,801、第一行走主动辊,802、第二行走主动辊,9、同步齿形带,10、行走换向辊,11、行走张紧辊,12、行走电机,13、转运电机,141、壳体,142、密封端盖,151、第一主轴,152、第二主轴,16、定子,17、转子,18、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作以下详细说明。
[0018]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包括支架3,支架3的上部安装行走组件1,支架3的下部安装转运组件2,支架3的结构包括第一端板301、第二端板302、第三端板303和第四端板304,相邻的端板之间安装转运换向辊5,第一端板301和第二端板302之间安装第一转运主动辊601和第一行走主动辊801,第二端板302和第三端板303之间安装第二转运主动辊602和行走电机12,第三端板303和第四端板304之间安装第三转运主动辊603和第二行走主动辊802,支架3上部有托板4,托板4上覆盖同步齿形带9,支架3的底部安装行走换向辊10;支架3内安装电池18。
[0019]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转运模块由行走组件1和转运组件2组成,转运组件2主要负责患者的抬放、体姿调整,行走组件1主要负责转运模块的行走和床姿调整。电动机、控制器、驱动器、主控制器等全部安装在上行走组件1之间的型腔内。
[0020]第一转运主动辊601的两侧安装转运张紧辊7,同步齿形带9越过转运张紧辊7后在转运换向辊5换向后闭合成转运传动回路,第二转运主动辊602和第三转运主动辊603的传动回路与第一转运主动辊601相同,第一行走主动辊801的两侧安装行走张紧辊11,同步齿形带9越过行走张紧辊11后在行走换向辊10后闭合成行走传动回路,第二行走主动辊802的传动回路与第一转运主动辊601相同。
[0021]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转运组件2采用了一体式设计,整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纵梁安装在横梁的卡槽内,通过螺钉将两者固定,二者组成的框架是转运模块的主要结构件。
[0022]进一步,框架的上面铆接有 2mm 的托板4,横梁上安装有 24 根转向辊,转向辊减
小了PVC 带运动时的摩擦力。第一转运主动辊601、第二转运主动辊602和第三转运主动辊603是转运组件2的动力件,上主动辊选用的是摩擦系数较大的聚氨酯,提高了摩擦力。主动辊一侧安装有上张紧辊,可以实现对同步带的预紧和调节。
[0023]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行走组件1和转运组件2的安装相对于框架的中间面对称,保证了转运模块的配重平衡。行走架上安装有主动辊架,主动辊选用的是M3的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两侧安装有张紧螺钉,通过调整张紧螺钉可实现调整张紧轮的上下移动,从而达到张紧的目的;拧紧螺钉,张紧螺钉端面压紧张紧轮向下移动,张紧力增大,反之张紧轮在同步带张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张紧力减小。同时,在行走架上安装有多根托辊,提高了行走组件1的承载能力,有助于提高附着力、不会打滑,保证了转运模块的稳定行进。
[0024]行走电机12包括定子16和转子17,定子16由硅钢和线圈组成,转子17有硅钢和永磁体组成,定子16安装在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3),所述支架(3)的上部安装行走组件(1),所述支架(3)的下部安装转运组件(2),所述支架(3)的结构包括第一端板(301)、第二端板(302)、第三端板(303)和第四端板(304),相邻的所述端板之间安装转运换向辊(5),所述第一端板(301)和第二端板(302)之间安装第一转运主动辊(601)和第一行走主动辊(801),所述第二端板(302)和第三端板(303)之间安装第二转运主动辊(602)和行走电机(12),所述第三端板(303)和第四端板(304)之间安装第三转运主动辊(603)和第二行走主动辊(802),所述支架(3)上部有托板(4),所述托板(4)上覆盖同步齿形带(9),所述支架(3)的底部安装行走换向辊(10);所述支架(3)内安装电池(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走式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主动辊(601)的两侧安装转运张紧辊(7),所述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杨慧超林宏涛罗标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