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锁驱动电路及电驱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610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3:58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锁驱动电路及电驱动锁,应用于电控驱动锁,所述电锁驱动电路包括:光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以及接线端子;可实现全贴片化生产工艺,还兼容了市场上大部分的电锁,解决了电路中防浪涌的问题,以及生产成本的问题,还提高了电路中的带载问题,并降低了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还具备隔离效果。还具备隔离效果。还具备隔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锁驱动电路及电驱动锁


[0001]本申请涉及电能驱动锁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锁驱动电路及电驱动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现有的电能驱动锁中,主流的点驱动锁包括:不带延时功能的阴极锁、带延时功能的阴极锁以及阳极锁;其中不带延时功能的阴极锁的开锁方式包括断电开锁和通电开锁,断电开锁的主要应用场合包括办公室玻璃门或小区大门等,通电开锁的主要应用场合包括无人售货机等场景;带延时功能的阴极锁开锁方式包括断电或断电开锁,带延时功能的阴极锁主要应用场合包括办公室玻璃门、小区大门或无人售货机等场景;阳极锁的开锁方式包括脉冲通电开锁,而阳极锁的主要应用场合包括庭院内的铁质大门。在目前的电锁驱动电路中,开锁方案包括插件继电器、贴片继电器以及单MOS管驱动;其中,插件继电器的优点为成本可控,电路结构简单,电路的可靠性高而且兼容的电锁种类多以及隔离作用优良,但是插件继电器具有不能实现贴片化生产的工艺以及降低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还需要设计专用触点吸收电路的缺点;贴片继电器的优点为可以实现贴片化生产的工艺,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比较好,而且可兼容电锁种类多,但是贴片继电器具有成本比较贵,容量较低,以及降低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还需要设计专用触点吸收电路的缺点;单MOS管驱动的优点为可以实现贴片化生产工艺以及容量大,但是单MOS管驱动具有兼容电锁种类比较少以及需要做防浪涌设计的缺点。
[0003]产品的成本包含物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导致生产成本的升高。生产时如果能采用全贴片化工艺生产,将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全贴片化生产工艺的多功能电锁驱动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锁驱动电路,应用于电控驱动锁,所述电锁驱动电路包括:MOS驱动模块、供电模块、电锁供电模块及接线端子;其中,
[0006]所述MOS驱动模块包括:光耦合器(U12)、第一电阻(R103)、第一三极管(Q7)、第二电阻(R80)、第三电阻(R46)、第四电阻(R54)、第五电阻(R58)、第一MOS管(TR1)、第二MOS管(Q4)、第六电阻(R222)及第一电容(C100);所述光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R103)的一端接数字信号电压(+3.3V_STD),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 (U1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光耦合器 (U1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80)的一端与第一开锁信号(N_UNLOCK)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4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7) 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一输出端与数字地 (LOCK_GND)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8)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4)串接,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MOS管(TR1)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第
四电阻(R54)与所述第五电阻(R58)之间,所述第一MOS管(TR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第一 MOS管(TR1)的漏极、所述第六电阻(R22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00) 的下极板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222)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00)的上极板均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
[0007]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一MOS管(TR1)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C100) 的上极板、所述第六电阻(R222)、所述第二MOS管(Q4)的源极相连接;
[0008]所述电锁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一MOS管(TR1)的漏极及所述第二MOS管 (Q4)的栅极电连接;
[0009]所述接线端子(CN2)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数字地、所述MOS驱动电路、阳极锁及阴极锁相连接。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输入端、接地端及输出端,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外接电源(+12V)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接地端接地,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TR1)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C100)的上极板、所述第六电阻(R222)、所述第二MOS 管(Q4)的源极相连接。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 (D54)、第七电阻(R1)及第二电容(C310);所述第一二极管(D54)的阳极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所述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54)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310)的上极板、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310)的下极板接地。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所述电锁供电模块包括输入端、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及输出端,所述电锁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开锁信号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均接地,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 管(TR1)的漏极及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电连接。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所述电锁供电模块包括:第八电阻(R160)、第九电阻(R165)、第十电阻(R56)、第十一电阻(R59)及第二三极管(Q13);所述第八电阻(R160)的一端与所述电锁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165)的一端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16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电阻(R5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R56)的另一端与数字地(LOCK_GND)以及所述第十一电阻(R5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5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接。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三极管(Q7)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13)为NPN型三极管。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所述光耦合器(U1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数字地组合作为带延时阴极锁的控制输出端。
[00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锁驱动电路,还包括浪涌保护模块,所述浪涌保护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
阳极端与所述光耦合器(U12)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及数字地(LOCK_GND)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端与所述光耦合器(U12) 的所述第二输出端及所述第四电阻(R5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 的阳极端与数字地(LOCK_GND)相连接,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锁驱动电路包括:MOS驱动模块、供电模块、电锁供电模块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MOS驱动模块包括:光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六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光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数字信号电压,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开锁信号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数字地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串接,另一端与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下极板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均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电锁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外接电源、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数字地、所述MOS驱动电路、阳极锁及阴极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输入端、接地端及输出端,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接地端接地,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七电阻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所述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柏平章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罗格朗智能电气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