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条件下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等相关研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包括底盘、培养柱体、饲养柱体和收集管,通过将收集口的直径限定,使收集口只允许寄生蜂通过,进而能快速高效的收集到寄生蜂,同时,也能将螟虫与寄生蜂进行区分,从而有效分离同期羽化的螟虫和寄生性天敌,并及时有效快速简便的收集初羽化的寄生性天敌,通过将管塞连接线与收集管连接,使管塞的使用更加方便顺手,同时,也避免管塞丢失,提高该装置使用的可靠性,该装置的培养柱体、饲养柱体以及收集管均为塑料结构,且机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利于推广使用。利于推广使用。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条件下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等相关研究
,具体说是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水稻螟虫的防治措施仍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而随着各类化学药剂的使用,螟虫对各类药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显著降低,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一步减少越冬代虫源和严重为害世代的虫源,近年来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螟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被普遍应用推广,但是,如何高效快速的收集螟虫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是生物防治的难点,被寄生的螟虫幼虫存在单寄生和重寄生现象,寄生性天敌的个体大小和发育羽化时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及时的快速的有效的收集寄生性天敌是鉴定稻田螟虫寄生蜂的种类和自然寄生情况的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会用到一种收集装置对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进行收集。
[0003]然而,现有的收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现有的收集装置投喂工作量较大,增加了使用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投喂与外界环境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培育的个体会失去野性特征,现有的收集装置操作不够简单,使用不够方便,增加了使用的负担,现有的收集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现有的收集装置会对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造成伤害,无法保证个体的健康状况,从而无法为研究工作提供优质的样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包括底盘、培养柱体、饲养柱体和收集管,所述底盘的顶部装有培养柱体,所述培养柱体的顶部安装有饲养柱体,所述饲养柱体的顶部套接有收集管,该装置的培养柱体、饲养柱体以及收集管均为塑料结构,且机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利于推广使用,所述饲养柱体外套设有布罩,通过利用布罩进行遮光,使羽化的寄生蜂进行迁移,进而完成寄生蜂的收集,不会对寄生蜂造成过多的惊吓干扰,进而保证寄生蜂的完整以及活力;
[0006]其中,所述底盘的顶部开设有槽池,所述槽池呈倒置的锥形结构,所述培养柱体的底部插入槽池内,且培养柱体底部与槽池紧密贴合,通过使用底盘,底盘顶部的槽池能为培育的水稻苗或稻桩提供养分,进而保证水稻苗或稻桩的持续生长,为饲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从而提高该装置饲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成功率,同时,通过槽池进行对营养液以及水分进行储蓄,降低后期为水稻苗加水或营养液的工作量;
[0007]所述培养柱体为棕色不透明塑料圆柱状盆器结构,所述培养柱体的顶部设有开
口,所述培养柱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所述饲养柱体安装在培养柱体顶部开口处,通过使用培养柱体进行水稻苗或稻桩培育,直接为饲养的被寄生的螟虫幼虫提供养料,进而为饲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带来便利,减轻投喂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使用该装置培育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培养柱体直接培育水稻苗或稻桩,使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饲养更加与外界环境相似,使培育出来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保持更多野生特性,进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样本;
[0008]所述饲养柱体为透明的两端未封闭的塑料空心柱体机构,所述饲养柱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开窗,所述开窗上安装有防虫网,所述饲养柱体的底部与培养柱体贯通,所述饲养柱体的顶部逐渐收拢有直径为0.9cm的收集口,通过将收集口的直径限定,使收集口只允许羽化的寄生蜂通过,进而能快速高效的收集到寄生蜂,同时,也能将螟虫与寄生蜂进行区分,并及时有效快速简便的收集初羽化的寄生性天敌,所述收集管套设在收集口上,通过使用饲养柱体进行饲养,透明的塑料饲养柱体结构,为饲养的被寄生的螟虫幼虫提供充足的光线,通过在饲养柱体的一侧开设开窗,为饲养的被寄生的螟虫幼虫提供充足的空气,通过饲养柱体为被寄生的螟虫幼虫提供充足的空气以及光线,使饲养柱体内寄生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能更加健康快速的生长,进而提高饲养柱体内饲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羽化速度;
[0009]所述收集管为顶部封闭的透明塑料圆柱管结构,所述收集管靠近饲养柱体的一端连接有管塞。
[0010]优选的,底盘呈柱体结构,底盘顶部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底盘底部横截面的面积,底盘底部粘接有防滑垫,底盘内靠近底部处设置有铅块配重,通过设置防滑垫以及增加铅块配重,使该装置的放置更加稳定。
[0011]优选的,底盘的一侧倾斜固定有添加管道,添加管道为圆筒形结构,且添加管道与底盘的顶部的槽池内部贯通,在底盘的一侧设置添加管道,添加管道与槽池内部贯通,通过添加管道能直接将水分或营养液加入槽池内,使得水稻苗或稻桩的培育更加简单方便,从而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同时,直接通过添加管道向槽池内加水或营养液,无需将培养柱体上的饲养柱体拆下。
[0012]优选的,培养柱体内部开设有内螺纹,内螺纹靠近培养柱体的顶部,饲养柱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位于饲养柱体的底部,且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配合,饲养柱体和培养柱体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进行连接,通过设置外螺纹和内螺纹,使培养柱体和饲养柱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和紧密。
[0013]优选的,管塞的截面为“凸”字型结构,管塞的一端系有连接线,连接线远离管塞的一端与收集管连接,管塞通过连接线与收集管连接,通过将管塞通过连接线与收集管连接,使管塞的使用更加方便顺手,可以快速封住更换下来的收集管口,完成对寄生蜂的转移,同时,也避免管塞丢失。
[0014]优选的,布罩为黑色棉布的套筒,布罩的顶部开设有套孔,套孔套设在收集口处,布罩完全覆盖包裹饲养柱体,通过使用黑色布罩,保证饲养柱体内更加的黑暗,利用昆虫趋光性提高寄生蜂迁移的速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
置,通过使用培养柱体进行水稻苗或稻桩培育,直接为饲养的被寄生的螟虫幼虫提供养料,进而为饲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带来便利,减轻投喂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使用该装置培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工作负担,同时,通过培养柱体直接培育水稻苗或稻桩,使被寄生的螟虫幼虫的饲养更加与外界环境相似,使培育出来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保持更多野生特性,进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样本,从而提高该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使用的可靠性,通过使用底盘,底盘顶部的槽池能为培育的水稻苗或稻桩提供养分,进而保证水稻苗或稻桩的持续生长,为饲养被寄生的螟虫幼虫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从而提高该装置饲养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成功率,同时,通过槽池进行对营养液或水分进行储蓄,降低后期为水稻苗加水或营养液的工作量,从而使该装置更加的省事省工,在底盘的一侧设置添加管道,添加管道与槽池内部贯通,通过添加管道能直接将水分或营养液加入槽池内,使得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包括底盘(1)、培养柱体(2)、饲养柱体(3)和收集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顶部装有培养柱体(2),所述培养柱体(2)的顶部安装有饲养柱体(3),所述饲养柱体(3)的顶部套接有收集管(4),所述饲养柱体(3)外套设有布罩(5);其中,所述底盘(1)的顶部开设有槽池(101),所述槽池(101)呈倒置的锥形结构,所述培养柱体(2)的底部插入槽池(101)内,且培养柱体(2)底部与槽池(101)紧密贴合;所述培养柱体(2)为棕色不透明塑料圆柱状盆器结构,所述培养柱体(2)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培养柱体(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202),所述饲养柱体(3)安装在培养柱体(2)顶部开口处;所述饲养柱体(3)为透明的两端未封闭的塑料空心柱体机构,所述饲养柱体(3)的外侧壁开设有开窗(302),所述开窗(302)上安装有防虫网(303),所述饲养柱体(3)的底部与培养柱体(2)贯通,所述饲养柱体(3)的顶部逐渐收拢有直径为0.9cm的收集口(301),所述收集管(4)套设在收集口(301)上;所述收集管(4)为顶部封闭的透明塑料圆柱管结构,所述收集管(4)靠近饲养柱体(3)的一端连接有管塞(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快速高效收集羽化的螟虫幼虫寄生性天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盘(1)呈柱体结构,底盘(1)顶部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底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娟,谢家廉,徐志,张姝,杨芳,吴晗霖,姬红丽,彭云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